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学科思维导图则能帮助教师梳理学科的内在关联性,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工作室组织成员,在假期里悉心钻研教材,深入研读课标,学习过程中,把理论知识进行了提炼、加工,绘制出一棵棵“知识树”,思维在笔尖下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徐珂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层层解析,见解独到,为自身后续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燕老师将眼光放远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就四个学段的阅读量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至导图中,直观又清晰。 李明月老师以“读懂新课标”为题,围绕“语言运用、课程性质、课程实施、课程目标”等七个方面,表达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一观点。 李娇老师,在“课程性质”这一主干上下功夫,分枝出“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四大内容。美观的画面、清晰的条目,呈现出新课标的基本内涵。 沈亮老师立足“主要变化”对新课标进行分解,阐述了“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继续生活实践主线”、“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四个方面的内容,传达了“一线教师应该转变固化的思维模式,转变观念”这一理念。 尤培培老师,聚焦“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四个方面,分枝出若干条目,理清了四大主题间的联系。 郑成成老师,在核心素养、核心内容、语文实践等方面,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进行了梳理,归纳。 马锦艳老师,作为工作室的骨干力量,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几个方面,对第一学段进行了深入剖析,图文并茂、含金量十足的思维导图,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提炼与呈现。 刘文清老师,立足课堂教学,把新课标和任教年级教材,做了很好的融合,是深度备课,更是对课标的活学活用。 张林林老师,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体,展现出一名青年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她利用假期时间,对整本课标做了深入解读,相信新的学期,她定会聚焦课改,关注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理念,践行新方法。 梁坛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对新课标进行了再研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绘制出了她头脑中的课标知识树。 此次思维导图绘制活动,为学科教学建立了专题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了成员教师熟悉学科知识并熟练应用的技能,激发了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热情,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