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广州市南武中学119年的历史长河中,广州市实验学校(简称“市实”)是光辉历程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从1960年到1968年,虽然是短短几年,但是在南武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与 "市33中学"、"龙溪南小学" 两校合并,定名为"广州市实验学校"(当时全国十间实验学校之一)。</p><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1968年8月,广州市实验学校。广州市教育局挑选作为学制改革的试点学校,将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的学制变为“十年一贯制”,实验模式全国响当当。后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改革。</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易名为"广州市第58中学"。</p><p class="ql-block">1984年11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武中学"。</p><p class="ql-block">1996年2月学校被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学校"。</p><p class="ql-block">2002年12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经过历代南武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的南武中学,已成为镶嵌在珠江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市实办学的目的明确:学制缩短,质量提高,办成一流学校。短短的八年,办出了可观的成绩。市实当年,拥有一个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成为1962年市实一年级新生,当年真的是“百里挑一”,从2000报名学生录取了90人,编为甲班和乙班。我清楚记得第一节课,是李志刚教导主任在大礼堂的报告,《爱我实验学校》。我们的启蒙老师,有陈尚正班主任、余洁珍老师、黄立宇老师、胡惠娴老师、张惠老师、陈美玉老师、李奎庆老师,李玉珑老师、梁慕廉老师、袁绍珊老师等等。市实校长是王真,我巧好与他大儿子小平是小学同班同学,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好朋友。我们的汉语拼音基础很扎实,能够早期看带有拼音的连环书刊,开阔视野,影响一生。</p><p class="ql-block"> 2024.03.03 适逢南武中学建校119周年,师生们对市实感情深厚,有着浓浓的归属感。由一班热心的市实学生发起,组织了这次市实历届师生大聚会。一呼百应,报名涵盖11个年级,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还有首届毕业生。据统计,参加的学生年龄从64-78岁。老师来了26位,年龄最大的是96岁的刘锦湖老师,超过90还有李志刚老师,陈焕昌老师和姚紫云老师。到会的市实人大约有560 ,包下了南华路竹溪酒楼整层三楼 ,筵开55席,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校,八年市实。我们以市实为荣,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深深印在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南武大门</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南武大门</p> 八字校训 爱我南武 市实当年情 当年的老师意气风发 珍贵的老照片 大会筹备组联络员合影 <p class="ql-block">筹委会执行小组成员(左起)~谭燕芬,陈展滢,邓德贤,许伟雄,郭子平,张欣。</p> 大会主持人五丙班谭燕芬同学 <p class="ql-block">教师代表91岁陈焕昌老师发言</p> 学生代表首届毕业生霍瑞莲发言 <p class="ql-block">林柏民老师逐一介绍到会的老师,并赠送精美礼品。</p> 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p class="ql-block">王真校长的两个儿女,和市实创始人之一幸松筠主任的三个儿女。</p> <p class="ql-block">现任南武校长曲文国发言</p> 新老南武领导班子 市实数学老师吴君颂的女儿,她建立了“吴君颂”基金。 96高龄的刘锦湖老师,每天坚持练书法。曾获“广州好人”荣誉称号。 <p class="ql-block">到会的一年级“小字辈”,祝贺大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到会的26位老师中,刘老师是年龄最大的,96高龄,思维清晰,棒棒哒!</p> <p class="ql-block">超90高龄的姚老师</p> <p class="ql-block">超90高龄的李老师</p> <p class="ql-block">超90高龄的陈老师</p> 四甲的三平~小平,热平,子平和屈志湖主任。 <p class="ql-block">感谢大会筹委和各班联络员,感谢筹委会执行小组,感谢摄影师为我们留下精彩镜头!明年南武大庆120周年我们再相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 1. 教师代表陈焕昌发言稿</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r>(市实历届师生欢叙会发言稿)<br>尊敬的南武中学各位领导、原市实的各位老领导、老同事、同学校友们 : 你们好!<br>首先,让我感谢大会筹备联络组和执行小组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在纪念南武中学119周年校庆的大喜日子里,迎来这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原广州市实验学校历届师生欢叙大会。正是:凱歌高奏辞旧岁,龙年喜庆迎欢叙!<br>为了筹备这次历史性的空前的大欢叙,发起人和大会的筹备联络组和执行小组做了长时间的大量的细致的筹备工作,不辞辛劳。在这里,我代表在座的老师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慰问!感谢,并鼓掌致敬!<br>我在1957年,从东北部队转回广州地方工作,当年秋季就来到市十九中。几年间,经历了前后三任校长的领导阶段,到了1960年6月,十九中合併了三十三中和龙溪南首约小学,创办了广州巿实验学校,此后的八年,在首创市实的罗文运校长(一年)和以后在王真校长、王怀全书记的领导下,我见证了市实的创造性的发展。市实办学的目的明确:学制缩短,质量提高,办成一流学校。短短的八年,办出了可观的成绩。十年级的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在市属中学中,名列前茅。如许广基同学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其他不一一列举了。文革后十年恢复了高考,原市实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比率很高。市实的学生,在上山下乡支农插队的浪潮中,很多人被村、乡、镇相中,被物色为当地学校的教师。当地的人开玩笑说,你们广州市实验学校,就像是师范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学人才。<br>学生的成材,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市实当年,拥有一个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我记得,当年的老教师在市教育界的影响很大,市教硏会各学科从政,语,数,英,理,化,生,史,地,图,音,体十二个学科……几乎都是我们的科头当教研会主委或至少也是委员。后来,学校的年青教师和中年教师也逐步成长成为教育,教学骨干,还对外输送出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在那个阶段,为广州市区的党、政、文、工、企和兄弟学校输送出的科、处、部、局、校长、书记等干部就有20多人。学校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br>也正因为精心办学,形成优质集体,所以,师生们对学校的感情深厚,浓浓的归属感。请看,今天的欢叙,年届师友的踊跃,老师们已到高龄,还策杖、掺扶而来。今天,到会的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师,都有好多位呢!<br>老师们,同学们,市实的八年,我们还经受了社会的风云变幻的考验和艰苦岁月的磨练,最后大家都没有蹉跎岁月,在顺流或逆流的环境中各自奋斗成长,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这次校庆和欢叙活动中,大家推荐给学校和广州日报准备釆访的历屆优秀学子和英才俊杰,就可见一斑,不再多举了。<br>到现在,我们喜迎党和国家的盛世,安享晚年!<br>今天,我们欢叙一堂,十分难得!母校情深,师恩如海,回忆往昔,共窗共学,岁月难忘!让这样的深厚情谊延续下去,成为南武、市实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份,是校史上的灿烂之光!<br>2024年3月3日<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学生代表首届毕业生霍瑞莲发言稿</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恩师,各位同学:<br> 大家好!今天,甲辰龙年伊始,市实历届师生首度欢聚一堂,非常感谢筹备组给我这个代表同学发言的机会! <br>我们这十届市实人,生在黎明前,长在红旗下,或是生在红旗下,长在东风里,都是新中国巨轮慷慨起航;顶风破浪,继往开来,逐梦新征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十年一贯制的亲历者和受益者。非常幸运,全市各科最优秀的师资云集攻关,带领着我们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我们是成功的!<br> 我们以11年、10年的时间完成了比旧学制12年还要丰厚扎实的学业。<br> 从我们首届看,当时八年级未升上九年级的同学中,却多数考上当时分数线较高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本市高中。<br> 首届十年级毕业时,72位同学中,68%考上清华、中大等大专院校,造就了多行业有用之才,更涌现了一批多门类的拔尖人才。有当年的清华学霸携“中国制造”占领第一世界的美国和第三世界非洲市场的国企董事长,以及其他大型国企领军人;有监造亚洲最大、世界最先进的国之重器“浚洋1号”的总工程师;有中、高等学府领导和系中层领导;有三甲医院业务院长、胸外科专家;有知名记者、党报总编辑;有退休未休、继续深造成了知名诗书画家和传承国粹的带头人……<br> 当年满怀重新安排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豪情壮志上山下乡的同学,虽历经磨难挫折而不悔,凭着坚实的基础知识,在百般艰辛中坚持自学成才,刻苦钻研,卓有建树。特别值得骄傲的,如赵士滨,以其在信息科技的造诣,享誉国内外同行,并受聘于国内外高等学府客座教授,近年受邀每年各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美国、北京、广州三地知名大学轮流授课讲学,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天之骄子。如龙永和,曾以农业科研成果赴美国与同业交流,成了农科战线上指导科学种田,科技武装“三农”的尖兵强将。<br> 还有相当部分同学一出母校就充实到教师和教学行政队伍,相继成了所在单位独当一面的领导和教书育人的骨干力量。<br> 由于长期供职外地,了解同学业绩不多。个别同学的事迹都是在电视、报刊中偶然获悉的。从不完全了解的情况看,业已年逾古稀的首届七十多位 同学,以及比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的学弟学妹们,相信都在以各自多彩的人生,报答着母校的栽培,告慰着恩师们的厚望。<br> 说到这里,特别想与诸位分享一段往事:一次偶然的课堂提问,曾被归结为“思想越进步,学习能力越差”的所谓“规律”,当时引起过十乙班团支委们激烈的讨论,结果是,大家以更加刻苦力学和忠诚勤奋,彻底打破了这个被视为魔咒的“规律”。盘点了一下,这5名团支委,高考全部胜出。日后,他们中有监造国之重器的总工程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从到中学校长到大学的系领导;有大学教授;有涉外国企副总;有曾三进人民大会堂,见识过全国拔尖同行风采的群团工作者。<br> 所以,特别感恩市实母校,首先是我们红色理想信念的摇篮。在这里,有党团组织春风化雨的润泽,使我们确立了画好人生三道红线的政治方向;在这里,有恩师们呕心沥血倾囊相授,使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这里,我们养成了不论何种际遇都能坦然面对的底气。<br> 今天,在绚丽的夕阳红里,我们首次齐聚市实母校的怀抱,我们殷切期望市实阶段十年一贯制的教改业绩永远载入百年名校南武的史册;衷心祝愿母校佳绩不断,再创辉煌;深情祝福各位恩师和学友龙年好运,新春愉快,健康长寿,不止于米,相期以茶!<br> 谢谢大家!<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03.05 记于 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