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文化游(下)

东流FCL

<p class="ql-block">一、歙县棠樾牌坊群</p><p class="ql-block">在歙县,称得上牌坊群的有几处,它们或三坊连成,或四坊相续,然最有名的就是七座成弧形排开的“棠樾牌坊群”,这是中国最大的牌坊群落,距歙县县城仅7公里。棠樾牌坊群,不仅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内涵,还很好地见证了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鲍氏支祠</p> <p class="ql-block">鲍家是南宋初年迁入棠樾村的,200年后方始发迹,至明清建成7座牌坊,明三座,清4座。这7座牌坊很好地体现了以“忠君”为象征的“鲍象贤尚书坊”,以“孝友”为楷模的“慈孝里坊”、“鲍灿孝行坊”、“鲍逢昌孝子坊”,以“贞节”为榜样的“吴氏节孝坊”、“汪氏节孝坊”,和以合乎公益“义举”的“乐善好施坊”。如此,鲍氏家族的“忠孝节义”齐全,认为可以流芳百世了。</p> <p class="ql-block">棠樾村的7座牌坊落成并非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p><p class="ql-block">慈孝里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此坊为表彰宋末元初鲍宗岩、鲍寿孙父子遭盗缚争死一事而建,事载《宋史·孝义传》。明成祖立诗碑,追表棠樾为“慈孝里”。</p><p class="ql-block">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鲍灿是个大孝子,虽饱读诗书,却不求仕进,专心在家供养老母,实例特感人。</p><p class="ql-block">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1622)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鲍象贤(1506-1578),鲍灿的孙子。嘉靖八年进士,历任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誉为嘉靖朝“中兴辅助”,明史有传。</p><p class="ql-block">鲍文渊妻节孝坊(吴氏节孝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鲍文渊继妻吴氏,29岁开始守寡,将丈夫前妻的孩子成立,修九世以下祖墓,守节逾六旬卒。乾隆三十六年奉旨旌表。</p><p class="ql-block">鲍文龄妻节孝坊(汪氏节孝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鲍文龄妻汪氏,廿五岁守节,抚孤子成立,四十五岁卒。</p><p class="ql-block">鲍逢昌孝子坊。清嘉庆二年(1797)建。明末世乱,鲍逢昌父亲外出久无音讯。十四岁的鲍逢昌外出乞食寻父,终相见于甘肃雁门古寺中,奉父以归。旋又割股为母治病。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旨旌表。</p><p class="ql-block">鲍漱芳父子义行坊(“乐善好施”坊)。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建。鲍漱芳、鲍均父子是乾隆年间盐业巨头,在盐税、军需、赈济淮黄河工、灾民等方面捐出巨额金银,并出资建造书院、祠堂、牌坊、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等,歙县人感其功德义行。嘉庆十九年(1814)奉旨旌表。</p> <p class="ql-block">骢步亭。横跨于棠樾牌坊群甬道上的骢步亭,形同“官帽亭”。亭边虽有标牌解释,然简单又用典,众人读后仍一知半解。此亭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由贵州都匀知府鲍献书与侄元臣为纪念西汉的远祖鲍宣而共建。据说,当年鲍宣为御史,不畏权贵,直言敢谏。御史常骑青白色骢马(喻意为官清白,两袖清风)出巡四访,路见不平可先斩后奏。古代为官外出大多要人抬轿,而鲍宣总是骑匹骢马,步行乡间,询查民事,故此建亭纪念,并取名为“骢步亭”。现亭为清乾嘉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二、鲍家花园</p><p class="ql-block">游览棠樾牌坊群,千万不要错过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代著名盐商鲍启运家的后花园。作为官商,鲍启运既有文学艺术修养,又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再者精心营造,故所建鲍家花园,颇有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特点,艺术水平高,可供休闲、娱乐、接客、读书之用,与当年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只可惜毁于清末战乱。如今,鲍家花园已按原貌修建,重新展现昔日之辉煌。</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群峰竞秀</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面积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量多品精,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之精华,纳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贵;融亭台楼榭、山、水、青砖小径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鲍家花园建设不仅源于徽文化,而且还超越和发展了徽文化。</p> <p class="ql-block">歙县徽派盆景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p><p class="ql-block">休宁县距屯溪(现黄山市屯溪区)约18公里,距歙县约32公里。休宁县原本好似默默无闻,然殊不知,该县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文武状元就出了19个,居全国各区县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状元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到休宁县,重点游览了城东的状元博物馆。状元博物馆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为中心,现由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陈列馆、状元阁和附属庭院四大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陈列馆内展品</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陈列馆。我国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到唐朝制度化。宋、元有改革,明、清两朝鼎盛时期。晚清日渐衰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历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终结。</p> <p class="ql-block">乡试、会试、殿试。</p><p class="ql-block">通向状元阁。</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陈列馆庭院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