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0多年来,雷锋这个名字一直铭刻在人们心上,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标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一 父亲的笔记本</b></p> <p class="ql-block"> 父亲遗留下来不多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雷锋简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词</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题词</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笔记本插图18幅</p> <p class="ql-block"> 这几句话写在内页,而不是写在扉页上,应当是父亲当年想送人礼物时先想好的一句话,备忘。</p> <p class="ql-block"> 学习笔记,看着父亲的笔迹,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北京市印刷公司印制</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二 我读过的书</b></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精选了雷锋若干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重温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这本书中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书名由郭沫若题字。</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伴随着我成长,直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题词曾经挂在教室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目 录</p> <p class="ql-block"> 正 页</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书中的七幅插图</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 <p class="ql-block"> 1973年2月第一版,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重印。</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三 记 忆 犹 新</b></p> <p class="ql-block"> 我在少年的时候,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雷锋活动小组,周日自行组织去帮助鳏寡孤独老人家、军烈属家、有病人的同学家里,帮助担水、劈柴、扫院子,常年背着腿部残疾的同学上学,最危险的是冬季去刨水井台的冰和下到井里除冰。</p><p class="ql-block"> 当年水井是露天的,井口上安一个四角木(铁)架子,手摇辘轳上缠绕的是细钢丝绳,绳头有一米长的铁环链用于拴水桶。</p><p class="ql-block"> 冬季滴水成冰,摇上来的水桶难免会洒出水来,日久就在井沿上结成一片斜坡的冰,很滑也危险。这时候,学雷锋活动小组就拿着铁锤、镐、钢钎抢着去清冰。</p><p class="ql-block"> 井沿上的冰好清理,往往在井里十多米深的水面上也会结冰,没有那么长的杆子能够到,只能人下去清冰。</p><p class="ql-block"> 胆小的都不敢趴井口往下看,于是几个胆大的男同学背着父母悄悄商量好,第二天就找一块劈柴绊子,拴在井绳的铁链子上,然后骑坐上去,再把井绳与腰部拴上,手拿着铲冰的工具,由三四个同学控制辘轳缓缓放下去,井上的同学听到下面传来一声“好”,就固定住辘轳,听着井下传来“匡、匡、匡”的刨冰声。</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左右,冰清除完,从井下上来的同学自豪的笑着穿好衣服,各自回家。</p><p class="ql-block"> 学雷锋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主题。小学生学雷锋是学习做好事不留名。那时,无论做了什么事,大家都不会说自己的名字和学校。写作文时,做好事的同学有个共同的名字——“我叫红领巾”。能够得到老师的一句“雷锋式的好学生”,会让我们高兴许久!</p> <p class="ql-block"> 水井口上的架子最开始是木制的,稳固性差,后来都用铁焊制,结实耐用。</p><p class="ql-block"> 本图是光明青年点,照片中的两位美女不知道姓名。</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学雷锋是“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70年学雷锋是“立志做雷锋式的好少年”;80年代学雷锋是“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到了90年代,学雷锋活动处处开花。</p><p class="ql-block"> 自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出后,很快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学校大喇叭每天广播雷锋生前的故事,那个时代,雷锋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雷锋小组,会在大街小巷、走村串户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他们需要帮忙,不论大事小事,学雷锋小组都会上前无私地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是继上世纪60年代之后,学习雷锋最为火热的年代,一直待续到90年代初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四 回 顾 经 典</b></p> <p class="ql-block"> 雷锋,原名雷正兴,汉族,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望城且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当过自卫队长,后遭国民党和日寇毒打致死。哥哥和弟弟在苦难中夭折,母亲张正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幼年雷锋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时,被地主婆用刀在手背上连砍三刀。他自幼受尽旧社会的压迫,是党和人民把他从苦难中解救出来。</p> <p class="ql-block"> 沈阳军区前进报社《民兵之友》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周军拍摄的雷锋这幅照片,是中国家喻户晓都熟悉的影像,1998年入选国际权威艺术摄影组织“GAPA”评选的全球20世纪最有影响的百幅图片中的重要影像。</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题词的确切日期其实是1963年2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1963年,毛主席应《中国青年》编辑部之邀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p><p class="ql-block"> 为使毛主席的题词能够集中发表,更好地发挥宣传效果,中央书记处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率先刊登毛主席题词手迹,3月4日由新华社发通稿,首都各报于3月5日刊载题词。由此,1963年3月5日就作为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日而被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 《中国青年》1963年5、6月合刊</p>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题词</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题词</p> <p class="ql-block"> 王良太将军赠送给雷锋的《毛泽东选集》是他最爱读的书。张峻 季增 摄影</p> <p class="ql-block"> 1961年,雷锋在擦拭心爱的“解放牌”汽车。张峻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雷锋帮助乔安山学文化。季增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雷锋和建设街小学的小朋友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雷锋担任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后,给小朋友们辅导的第一课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张峻 摄影</p> <p class="ql-block"> 仇恨的烙印,永远也不会磨灭。雷锋向战友们说:“这就是谭地主在我手上砍的三个刀印。……”</p> <p class="ql-block"> 雷锋手握冲锋枪站在毛泽东主席半身塑像前</p> <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29日,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优秀辅导员。这是雷锋和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雷锋给来连队参观的建设街小学的学生讲节约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雷锋精神变得有点漠然。</p><p class="ql-block"> 学雷锋,要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要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内容和形式。</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文字,插图整理:陈福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