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米开朗基罗

三拜斋主

<p class="ql-block">创造亚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一生过得像个穷人,我吃的很少,几乎什么都不喝,睡的也很少,我将自己献给壮丽的构思,那些是来自天庭的启发”——米开朗基罗</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圣约翰和天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这名字念到脑袋缺氧),1475年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卡普雷塞,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集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于一身,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圣齐奥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其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被誉为“最伟大的雕刻家”,甚至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巅峰”、“上帝之子”,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他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他在一生的种种不幸遭遇和磨难中,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完美的艺术天地!</p> <p class="ql-block">哀悼基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75年3月,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又译为“翡冷翠”)的卡普雷赛出生。他的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脾气十分暴躁,六岁时,米开朗基罗的母亲逝世,父亲就将他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米开朗琪罗自幼就非常喜欢绘画,但是父亲强烈反对,然而他仍然坚持,为此经常遭到父亲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觉得从事艺术工作是十分丢人的。始终坚持自己的的艺术道路,米开朗基罗坚定选择,后来进入佛罗伦萨一所著名的雕塑学校学习。当时的意大利正值欧洲文艺复兴盛期,又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在整个意大利都十分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艺术氛围下,他努力学习和模仿古希腊艺术,这些对他一生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米开朗基罗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1496年,21岁的米开朗基罗来到首都罗马,随后便创作了他的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972年5月21日,一个年轻人冲进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一边高喊“我是耶稣基督,我复活了”,一边用锤子对着《哀悼基督》15连击,打掉了圣母的手臂,也让圣母破了相。在场观众呆若木鸡。待晓得此人是个精神病之后,纷纷把碎落在地的残片装进兜里,迅速逃去,其中就包括圣母的鼻子。后来,修复专家不得不从雕塑背面抠出一块石材补上。事后得知,行凶者曾是一位优秀的雕塑系学生,但自从看见了《哀悼基督》,就自卑到崩溃了……他有理由自卑。1498年,红衣主教圣丹尼斯邀请米开朗基罗制作这座雕塑。时年23岁的米开朗基罗接到一份合同,合同里的用词如此狂傲:“(乙方必须提供)一尊全罗马最美的雕塑,并达到彻底碾压其他所有在世同行的水准。”米开朗基罗居然摁下了手印。</p> <p class="ql-block">酒神巴克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01年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耗时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这一年米开朗基罗30岁。长久的艰辛创作,身体受到极度摧残,1505年,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为教皇建造陵墓,1506年陵墓停工,又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又被教皇召回罗马,用了整整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西斯廷教堂巨型天顶画。由于天顶画必须仰起脖子,长久地维持这样的姿势,导致他的颈椎僵直,当他从高高的脚手架上下来时,脖子已经严重变形。在画完天顶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连读信也必须把信高高举过头顶。那时,米开朗基罗才刚刚37岁,但因为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外貌变得憔悴不堪,看起来就像一位多病的老人。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天分惊人,是一个绝对的天才,一生醉心于艺术创作,尤其是雕塑创作。1513年,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雕塑《被缚的奴隶》、《摩西》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花了五年时间,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这就是圣洛伦佐教堂内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再次回到罗马西斯廷大教堂,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巨作《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建筑、雕刻以及绘画工作,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同为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一个有趣的区别是:达·芬奇笔下的“女人”,像是从贵妇人俱乐部出来的,温柔恬静;拉斐尔笔下的女人,像是从美少女俱乐部出来的,美艳动人;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女人,则像是刚从健美俱乐部出来的——有着如男子般健壮的身躯,去掉双乳就是“纯爷们”!</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审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十分富有,但他却过着穷光蛋一样的生活。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尽管他凭着艰辛的工作得到大量财富,却几乎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家族,他的父亲和哥哥逼着米开朗琪罗把他的财产全部分给他们,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贫穷,他日常几乎大部分时候只吃面包,喝点酒,每天的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只有很少的睡眠。他又非常骄傲与固执,几乎达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他在艺术上非常坚持己见,甚至不惜多次和教皇翻脸,然而他同时又软弱和纠结,在重要时刻常常选择妥协和投降,做出种种与他的外在形象完全不符的可笑行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既矛盾又委屈的一生,但是他的内心始终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足够坚韧、果敢,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痛失爱人,他选择了一生孤独,米开朗基罗活了88岁,终其一生都十分渴望爱情,他写出了很多炽热而又纯洁的描写爱情的诗句,他只经历过一段十分短暂的爱情,这就是他与维多利亚的爱,1547年2月,维多利亚去世,米开朗琪罗看着心爱的人死去,伤心欲绝,他在生命的88个春秋中,给人们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表现真善美的伟大杰作,他最终成为了一名艺术巨匠。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甚至在他临终之前还在说:“我把灵魂献给上帝,把肉体还给尘土。”</p> <p class="ql-block">大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米开朗基罗相信人是依上帝形象而创造的,但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何况,人间如此苦难,我们为何不能有点改变呢?他将自己对理想的期待投射到创作中,作品中几乎都是雄伟勇猛的英雄形象,那完美的身体仿佛并不属于人间,那裸身的形象更接近于神。《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代表捍卫共和、自由,以及对抗暴政。在当时政治不安的氛围下,完美的身躯,强有力的肌肉,直指人心的眼神,时刻准备战斗的英雄姿态,向世人传达出了清晰的讯息。对37岁获得“神圣”称号的米开朗基罗来说,《大卫》就是他的“神迹”:精准度误差不到一毫米,皮、骨、肌肉的结构完美无缺,技艺之精湛成为后世楷模自不待言,更为世人赞颂的,是大卫体现出来的勇气、力量与对强大对手的藐视,那是一种永不言败、绝不低头的抗争精神。坚定和永恒的基督信仰,是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底蕴,他在诗中说:“十字架上彰显神圣之爱拥抱我的灵魂,没有任何绘画或雕刻能再安慰我的心了。”充溢其作品的力量、反抗等英雄情结,恰恰都是对肉身的突破。达·芬奇恢复了人的肉身,拉斐尔美丽了人的肉身,米开朗基罗则超越了人的肉身,以前所未有的姿势,驱替了此前人类的低微、卑贱和猥琐。有人说,在他的作品面前四肢发软,这正是人之力量的伟大反照。</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人不仅应该有高贵的身体,更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宗教则是激发人的力量的引线,因此成为永恒、全能、伟大的象征。这种“人”的力量有限,却又力图追求无限的境界,它是人类的永恒超越。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绝非仅仅是摆弄画笔和石头的“艺术家”,他们用各自的伟大创造告诉我们: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艺术的中心。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幻想到科学,从迷信到理智,从特权到平等,从奴役到自由,并使人类跨出封建走入现代社会。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其后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正是凭借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现代文明被推开了第一道门!</p> <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陵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创版权请告知,相关内容将尽快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