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标里的旧时光之九十五——捐献飞机大炮

老物件 旧时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晓岚 樊士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长沙市华新火柴厂 捐献飞机大炮火花封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蓄意将战火引到到中朝界河——鸭绿江边。唇亡齿寒,为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侵略,保卫祖国,随后还派遣赴朝慰问团,慰问勇敢顽强的中朝军队。慰问团回国后,团长廖承志同新华社记者谈道:当前朝鲜前方最需要的东西是飞机、坦克、大炮和汽车等武器装备。并号召全国各界人士实践爱国公约,来捐献飞机大炮。</p><p class="ql-block">1951年,全国第一届政协三次会议上《关于中央人民政府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中提出:“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致通过了毛泽东主席“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同时,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也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号召一出,各地人民积极响应,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当时,一架战斗机需要人民币旧币15亿元,为了尽快筹齐购买飞机的巨款,地处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城子煤矿认真贯彻中央号召,将增产节约落到实处,矿工们订立爱国公约,一方面在生产上多出煤、创高产,另一方面利用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多创价值,同时还组织工人和家属捐款,很快筹齐购买战斗机的款项。当时抗美援朝总会,是以捐献者的名字对所捐飞机进行命名,矿工们共同捐出的这架飞机,就被命名为“京西矿工号”</p><p class="ql-block">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全体演员辗转全国义务巡演半年,以全部收入共计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捐献给志愿军,这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战斗机很快送到朝鲜战场,与其他捐献的飞机一起投入抗击侵略的战斗。“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至今被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1951年6月1日到1952年5月31日,全国各地汇给解抗美援朝总会的武器捐款总额达到55650亿元人民币,以每架飞机15亿元计算,共折合3710架飞机有余。</p><p class="ql-block">长沙市华新火柴厂出品的“节约”火柴,火花非常震撼人心,画面以工厂远景为背景,近景则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用强有力的手臂奋力托举起飞机和大炮,真实地反映了全国各界人士齐心协力为抗美援朝捐献时的动人场景。火花采用了直接面对的宣传方式,极富鼓动性和感召力,用“节约”二个字表明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为快速实现向前线多捐赠武器的目的,表达了全国上下凝心聚力,人人节约,人人奉献,用实际行动来支援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决心。</p><p class="ql-block">这枚火花至今仍能强烈打动人心,具有爱国主义宣传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常香玉在她捐赠的飞机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年的部分捐款收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活动现场旧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4.3.5美篇发布原创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