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慢行记(五)--融入

黄裳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一,小保姆从贵州带着家乡的特产回来,二姐终于可以出来和我们一起游玩了。</p><p class="ql-block">那天在正大广场里过足了逛商场的瘾,我和三姐便骑车沿滨江公园里的骑行路到外甥家。二姐见我们一来,马上到厨房弄好吃的,三姐麻雀一样前后围着二姐转,同她说这几天的趣事,二姐听了直着急。</p> <p class="ql-block">年逾花甲的二姐性情豁达、善良且包容。在家时,三姐妹经常是两个姐姐散步到我家楼下,然后三人在河堤公园一起踢毽、打球。有时是三个人一起曲乐齐奏,一起看电视 ,一起下棋。如果晚饭在姐姐家吃,晚饭后,三个人会沿着滨河路一直走到我家窗下,然后再各自回家。</p>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去年四月在家时,看到窗外春光明媚,一水东来千仗碧波十里翠屏,不觉沉醉。于是忙给姐姐打电话让她过来赏景,当时一时兴起,还写了首绝句:</p><p class="ql-block">新绿倏忽满岸堤,风拂桃柳雀频啼。</p><p class="ql-block">呼来家姐光阴坐,慢数春波几涟漪。</p> <p class="ql-block">很多熟悉我的朋友都羡慕我们姐妹情笃。</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个有趣的灵魂,如果失去他们,中国文化会黯然失色很多。我除了朝圣般膜拜他们的才情之外,更多的是为两兄弟一生手足深挚的情感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想来,我们普通人家的姐妹能相互牵挂,同甘共苦;有同趣同乐的知心,有相亲相爱的关怀,何尝不也是一种子瞻与子由的手足之情呢。</p><p class="ql-block">两年前我陪二姐到上海看牙医,有一天我们在滨江公园骑车游玩,姐姐看着对岸的外滩说:下次再过来,一定要带上你三姐,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游玩。</p> <p class="ql-block">先生一个人回了北方,我忽然觉得,或许男人都有狮子的性格,只有守在自己熟悉的领地里,才有“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那天从外甥家出来,先生拉着旅行箱一走,我们三姐妹便一路飞骑到商城路地铁口,乘9号线换11号线到上海交通大学站下,再骑单车去看诺曼底公寓了。</p> <p class="ql-block">在申城街路上骑车,不经意间就会有很文艺的街景映入眼帘。尤其是那些穿越岁月烽烟保留下来的老式建筑,隐约在粗大的梧桐树后,总给人一探究竟的欲望。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人文,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有很多建筑,都叙述着文明的兴衰及历史的深邃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诺曼底公寓也叫武康大楼。地处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建筑,到今年刚好有1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高德导航提示这里有禁行路段,我们把车停在指定地点,举目就见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样的大楼矗立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介绍说:1920年代,随着上一个十年租界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的快速涌入,以及欧美产生新的居民用房建筑形式,上海也开始逐步出现公寓住宅。</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主导打样设计,法商华法公司为承建商。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p><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大多都是上层侨民。</p> <p class="ql-block">申城的老建筑保护的很好。原版翻新过后的武康大楼,如一个焕发青春的少妇,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现在这里已经是网红打卡地了,很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我脑海里闪过这栋楼里的人文轶事,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旧上海。</p><p class="ql-block">旅游,如果只流于表面,也只是满足一下新鲜感;如果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阅读一座城,一个建筑,一山一水,亦或一棵树一条路,感觉就不同了。曾经的武康大楼里住过很多知名人士,孔祥熙的二女儿,孙道临和王文娟,还有设计它的主人邬达克也是在这里成婚。这栋楼里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追溯起来,都会趣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坐在武康大楼底层骑楼走廊的木椅上,路的对面就是同在淮海中路的1843号宋庆龄故居。手机扫码,填好个人信息,付费后,便可以进去参观,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p><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陈列的完全按照宋庆龄生前的布置,陈列品也均为原物。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主人的高贵与考究。</p> <p class="ql-block">这幢花园别墅,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别墅最早的主人叫朱博泉,曾是金融界的泰斗,这位命运多舛的金融家在44岁那年人生从巅峰一夜跌入低谷,他性格豁达,直到105岁才离开这个世界。更早些追溯,在1925年朱博泉从一个希腊船王手中买了这幢别墅。这期间又几易其主,宋庆龄是1948年至1963年在这里居住了15年。</p> <p class="ql-block">这片碧绿的草坪四周,有百年香樟围绕,站在这里,我们与岁月对视,与历史对话,与曾经在这里的每一位主人攀谈……</p><p class="ql-block">想来,这片绿茵不知留下多少辗转难眠的足印,岁月的长河,不知曾在这里记录多少惊世传奇。</p> <p class="ql-block">时空交错,生命是何等奇妙,你不知道自己能在下一秒钟里还会与历史上的什么人物重叠在一起,尽管不在一个光阴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从宋庆龄故居往东北方向走13分钟,就是巴金故居。位于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因为正在修建,这里暂时没对外开放,我们无法一睹真容。</p><p class="ql-block">想到巴金先生在这里写《团圆》的情境;想到这里曾是我最早就订阅的杂志《收获》的创刊地;想到这方天地曾出入过众多中外作家名人;想到“梅表姐”;想到饰演了梅表姐和林黛玉的已故的陈晓旭……</p> <p class="ql-block">不记得谁说过: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当你的名字再无人记得时,你才是真正在这个世界彻底消亡了。</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这世界仿佛冥冥之中都有着某种说不清的联系,生命犹如一场没有结尾的连续剧,你以为是结束,或许是另一场新的开始。就如眼前在我脑海里闪过的这些人物,他们何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心里呢。</p> <p class="ql-block">三姐在小路两旁的欧式建筑和法国梧桐的街景中赏心悦目的沉浸式漫游,我随手街拍。徐汇区这一带的欧式建筑,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范。有许多小楼围墙上嵌有黑色圆型标识,上面写着“建筑可阅读”。要想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汇过程,到这里翻阅,不会让你失望。</p> <p class="ql-block">慢慢品味那些独特的蕴藏着历史文化的老式建筑,每一幢欧式风格的花园别墅里,都有可以溯源的故事,每一棵梧桐的年轮里都镌刻着道不完的前尘往事。</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准备寻一处咖啡店小憩时,转过一条路,忽然看到沿街房屋无论是老式乡村风格门店还是欧式文艺范的咖啡馆都装点的非常新潮且浪漫。眼前有很多年轻的主播在其中取景拍照,走过这段路的一瞬间,我恍惚进入另一种光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又经过交通大学,三姐本想进去游览一番,二姐说时间不早了,要赶着回去买菜,于是我们单骑地铁一通切换,出了商城路地铁口再骑上单车时,二姐一路领先急急直奔菜市场。</p> <p class="ql-block">看着二姐在各个摊位同卖主询价选菜,我倏然想起80年代末期我到上海实习,一次在水果摊买水果,付款时,我们交流了半天也没弄清多钱一斤,该付多少钱。无奈只好用手比划着把钱付了。现在上海的菜市场里,卖家无论是哪的人都是一口原味地方普通话,天南地北的人相互之间交流都能听懂。</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申城,真正是海纳百川,四面八方的溪流融入其中,除了让大海更加波澜壮阔,已经分不出水质的本源了。</p><p class="ql-block">二姐把采购的食材放到车框里,熟练且自信地骑上单车穿梭在复杂街路上,迥然是住了半个世纪的“老上海”了。</p> <p class="ql-block">2024.2.20 甲辰正月十一</p><p class="ql-block">黄裳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