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沈阳军区学雷锋之最 文稿杨永华 图片来源网络 2024.03.05

落日余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引言</b></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5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笔者联想到那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轨迹,那一部部骄傲的历史佳作,那一件件发光的历史大事,那一个个难忘的精彩瞬间。2013年经总政批准笔者有幸参加全军第三批高级将领传记和东北军区历史资料丛书的编写,让笔者视野开阔起来。笔者有幸参加白山出版社组织编写大型历史资料史书《雷锋志》一书的修订工作和编写沈阳军区历史资料丛书的工作,让笔者开始了关注雷锋典型的资料收集和挖掘宣传工作。2024年临近3月,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于兆玉打来电话寻问笔者在做什么?原沈阳军区司令部长话连指导员谷德珍打来电话了解笔者在干什么?原沈阳军区歌舞团舞蹈队队长朱晓红在微信中询问笔者什么时间从乐山老家返回沈阳?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军史馆馆长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连续发来宣讲雷锋视频课件,辽宁省原雷锋研究会会长陈雅娟转告笔者她要回抚顺宣讲雷锋……大家虽然没有直接要求笔者去做什么?但是笔者知道大家心里要笔者去做什么,直到北部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处李世昌干事打来电话确定要继续推进《沈阳军区历史资料丛书》编写工作事宜时,笔者才在回沈阳的绿皮火车上开始了宣传雷锋话题的思考和回忆,开始了本文的资料整理和编辑。(图为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沈阳军区最先组织宣传雷锋事迹</b></p><p class="ql-block">1960年深秋的一天,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安排记者采访一位新战士,他的名字叫雷锋。原来报社收到了一封表扬雷锋的读者来信。信中说辽阳一带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雷锋给中共辽阳市委写了一封慰问信,随信汇寄了100元人民币。读者来信说,为这位普通战士对灾区人民的深情而感动,这份深情成了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精神力量。嵇炳前很快与雷锋所在部队领导机关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取得联系,了解到雷锋还被评过“节约标兵”“忆苦思甜”的典型。嵇炳前认为,国家正处在内忧外困时期,形势要求全国军民振作精神,团结奋斗,克服当前的困难,雷锋这个典型可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他立即带着记者赶到工程兵政治部,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宣传处同志简要介绍了雷锋的模范事迹。王副主任介绍说,雷锋入伍不久,就是工兵10团的一位节约标兵,是我们工程兵正在抓的一个忆苦典型,出身好,表现好。当时,雷锋已经荣立了二等功,又入了党,以“模范共青团员”的身份,被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邀请为特邀代表。现在雷锋正好在沈阳几所大专院校做忆苦思甜报告,你们不妨去听一听,先感受一下,相信雷锋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随即,记者前往听报告,收获巨大,立即赶回军区向嵇炳前作了汇报。嵇炳前说:“论当前的形势,很需要雷锋这种典型,你们就抓紧采写,下功夫争取早一点把稿子拿出来吧!”新华社辽宁分社鲁蛮社长了解情况后也很激动,他对记者说:“要把这个典型抓好!”记者得悉雷锋已于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文章就从“穿上军装还不到10个月的战士雷锋,不久前参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头。完稿时的题目定为《党的好后生》。通讯稿经过打印装订后,送给嵇炳前审阅。他看后,表示满意。接着嵇炳前又将稿子上报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审定,杜平1960年11月24日审完稿子,将题目改为《毛主席的好战士》,26日在沈阳军区的《前进报》一至二版上发表报道。(图为雷锋登上《中国青年》杂志1963年第5-6期合刊封面走向全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沈阳军区最先为雷锋典型题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前进报准备好雷锋事迹通讯后报政治部首长的审定,送到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的案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曾经在朝鲜战场上组织发掘、选树了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重大典型,对宣传抗美援朝的政治意义,产生了强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深谙抓典型之道的杜平副政委,对新战士雷锋事迹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批示道:雷锋同志的苦难,是整个阶级、民族的苦难,在解放前受到像雷锋同志那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人中的一个。解放后,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正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忘我劳动,可是,有的人竟在短短11年中忘了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雷锋同志这种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值得学习。现将此材料印发军区部队,结合两忆三查运动进行教育。杜平审稿的第3天,即11月26日,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前进报》强力推出。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沈阳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兼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杜平,非常关注“节约”二字。当时,刚刚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中国经济比较困难,“节约”成为国人共渡难关的一项重要政策。1960年秋,杜平携军区机关工作组来到雷锋所在的工程兵10团,就在这次深入基层的检查中,雷锋的名字进入他的视野。部队向杜平汇报了很多有关雷锋节约的故事,还特别讲到雷锋入伍前当工人时,就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入伍后工作学习一直表现优异,当年就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并荣立二等功。杜平越听越感兴趣,当部队同志说到雷锋做了很多好事从来不留名的情况时,他感慨道:“雷锋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在和平时期建军史上是罕见的。”由此,杜平认定了雷锋这个典型,要求有关部门注意收集整理雷锋的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此后,杜平一直注重对雷锋的教育培养,一直关注雷锋宣传的进度和深度。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任务时牺牲,杜平将军亲自组织雷锋事迹展览和话剧《雷锋》的创作,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为雷锋的事迹向全国宣传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远见卓识。(图为雷锋在工作间隙学习毛主席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沈阳军区最先刊发《雷锋日记》</b></p><p class="ql-block">沈阳军区有组织系统的最先整理刊发雷锋日记,是1960年11月至12月间。1960年冬季,沈阳军区开始宣传学习雷锋的活动。当时,我国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全军即将展开“两忆三查”教育活动。雷锋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条件下,被沈阳军区领导机关发现并广为宣传的。在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组织雷锋到各地作忆苦思甜报告前不久,沈阳军区前进报社从一篇来稿中发现了雷锋这个先进典型。报社十分重视这一情况,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嵇炳前在沈阳市雷锋作报告临时住处,发现了雷锋的日记。在征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同意后,嵇炳前把借来的几本日记本交给时任《前进报》编委董祖修,让他看看能否摘录发表一部分。董祖修连夜翻阅了雷锋日记,第二天便做了可以摘登的汇报。董祖修向雷锋说明了整理日记准备发表的情况,雷锋表示同意。1960年12月1日,整理后的雷锋日记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上首次发表。题目是“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并加了编者按。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共摘发雷锋自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雷锋牺牲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前进报》为了进一步宣传,1月20日由董祖修选辑,经报社领导初审,沈阳军区政治部审定的32篇雷锋日记又在《前进报》发表。其中包括1960年发表过的雷锋日记15篇。1963年1月21日,召开“雷锋班”命名大会时,沈阳军区政治部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提供了部分介绍雷锋事迹的材料和由《前进报》社摘录、发表的日记。当时,前来采访的人很多,有的出版社要求出版雷锋日记。沈阳军区政治部认为,雷锋出自部队,雷锋日记还是交军队出版社出版为好。会后,董祖修从军区文工团借来10多人,抄录雷锋遗留的日记、笔记。抄写中特别强调:要保证准确无误,忠于原作,抄写后必须仔细核对;抄写的时候要使每天的日记独立成篇,不要连在一起,以便灵活选用。这样,一部完整的、准确的雷锋日记抄件3天时间完成。1963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不久,雷锋的9本日记本、笔记本,连同雷锋其他遗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珍藏在军博。《雷锋日记》从出版至今已经发行上亿册。(图为雷锋把旅客大娘送到儿子家中情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沈阳军区最先唱响《向雷锋那样》歌</b></p><p class="ql-block">在学习雷锋的歌曲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学习雷锋的歌曲《向雷锋那样》由沈阳军区创作完成传唱。歌词写到“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2021年5月,笔者在同事尤立峰同志的引见下,一天下午有幸走进了顾威老师的家里。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高兴的对我们讲述了演唱《向雷锋那样》歌曲的经历。顾威说,这首歌曲是由关绪昌作词,薛雷作曲。歌词来源于雷锋的日记,作曲由集体创作而成,“薛雷”的谐音就是“学习雷锋”的含意。当时歌曲创作出来以后,首先是在人民群众中演唱,到沈阳火车站广场上演唱,到太原街上最密集的人群中演唱,到地方学校、机关、工厂中演唱,到基层部队中演唱,歌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很快这首歌曲就在全国传唱开来。《向雷锋那样》这首歌曲,为掀起学雷锋高潮发挥了作用。顾威说,最让他难忘的是到珍宝岛前线阵地演唱,当时珍宝岛前线的部队非常艰苦,坑道工事中都冰水,坑道中用木头挞起架子,人在上面出行,坑道上面全是冰雪,水在上面不停的滴下来,歌舞团的同志们没有叫苦,用心给坚守坑道的前线指战员演唱。顾威说,《向雷锋那样》歌曲,传向当时与中国友好的国家,参加外事活动,到国外演出,让雷锋精神走向了世界。采访结束前,顾威深情的说道,《向雷锋那样》歌曲是我演唱的歌曲之一,这是由沈阳军区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唱出来的学习雷锋的歌曲之一,演唱这首歌曲为沈阳军区争了光,为传播雷锋精神尽了自己的力量。顾威说,学雷锋首先强调自身学雷锋,要真学真做。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向雷锋那样,爱憎分明,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工作。向雷锋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学习雷锋的真正境界。(图为沈阳军区歌舞团,歌唱演员顾威在基层连队传唱歌曲《向雷锋那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沈阳军区最先开展向雷锋学习运动</b></p><p class="ql-block">1963年1月18日,中共沈阳军区委员会决定关于开展学雷锋运动。 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模范共青团员、原3317部队运输连班长雷锋同志,不幸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了。这是军区部队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深为痛惜。为了纪念雷锋同志,表彰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鼓励大家向雷锋学习,勉励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经报请国防部批准,特授予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以“雷锋班”的光荣称号,使雷锋同志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决定要求:雷锋同志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军区部队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大家学习的良好榜样。军区党委决定在全区部队、特别是全体青年中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同志优秀品质的运动,号召全区部队人员、尤其是广大青年要很l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限革命忠心;学习他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对敌恨,对己和,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学习他热爱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同志,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学习他苦练保卫祖国的硬功夫,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自觉地遵守政策纪律,精心爱护武器装备的革命责任感;学习他在幸福生活中不忘过去,发愤图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通过这一学习,使每个同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坚定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服役态度,加强战斗准备,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修养,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决定强调: 各级党委应根据本决定于春节期间在部队中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同志优秀品质的运动,以雷锋同志的典型事迹为活教材,紧密结合当前部队思想实际,人人学习雷锋,个个受到教育,进一步提高部队练兵的积极性,掀起一个冬季训练的新高潮,为更好地完成1963年各项工作任务而奋斗!(图为1960年,刊登在《民兵之友》杂志第18期封面上的雷锋肖像。记者周军 摄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六、沈阳军区最先举办雷锋事迹展览</b></p><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后,军区工程主任王良太对工兵10团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说,雷锋作为战士,只有2年零8个月的军龄,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功绩和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只有21个月零7天的党龄,但一切言行都证明他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人民代表,他以一片赤诚之心,实现了自己“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誓言。于是,决定在工兵10团筹办“雷锋事迹展览室”。雷锋事迹展览20天就完成布置。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中将亲笔为展览题词:“雷锋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抚顺市委书记沈越率抚顺市党、政机关和工、青、妇的领导前来,成了第一批参观的地方领导。从次日起,市委又组织工厂、学校、街道人员参观,整整一个多月没有间断。1963年1月21日,雷锋班的命名大会在沈阳八一剧场举行。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张兴吉和副班长周述明一起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手里接过了绣有“雷锋班”三个字的锦旗。当时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与会代表的脑海里。2021年4月,笔者有幸采访了沈政编研室老主任王笑竺,原定采访时间一个小时,展开讲述王主任讲了近两个半小时,从他家出来,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到了下午1点半左右。组织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览,王笑竺时任沈阳军区俱乐部主任,他回忆说,军区确定召开“雷锋班”命名大会后,要组织军区机关和代表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览。为了保证会议活动的连续性,他亲自到地方做了两面“雷锋班”锦旗。一面用于军区召开的“雷锋班”命名大会向雷锋班授旗,一面用于命名大会之后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览。王笑竺说,这个雷锋班旗是当时参照苏联红军卫国战争的一面锦旗的相关元素参照制作的。军区首长机关和与会代表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览后反映强烈,之后又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举行了一次雷锋生平事迹展览,受到更多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好评。1963年1月21日,沈阳军区举办了雷锋生平事迹展览。沈阳军区陈锡联司令员为其题词“党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1月21日沈阳军区召开国防部命名“雷锋班”大会。图为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向“雷锋班”授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七、沈阳军区最先出版《雷锋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1960年雷锋入伍来到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0团,陈广生时任该团俱乐部主任。欢迎新兵大会上雷锋脱稿发言,给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雷锋刚入伍2个月,陈广生发现这个新战士很活跃,有文化,会吹口琴,写黑板报,突显了新战士具有一定特长的特点。团参加沈阳工程兵文艺汇演,陈广生把雷锋招进战士业余文艺队,参加群口快板节目,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更加深了对雷锋的了解,工作的接触让两个人的关系也友好起来。雷锋评选为团“艰苦奋斗标兵”,团政委韩万金安排陈广生为雷锋写事迹材料。征求雷锋意见时,雷锋写下了“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的感人肺腑之言。之后陈广生根据团政委的指示,留心关注雷锋的成长。在陈广生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厚重的毡帽,沉稳的眼神,坚毅的面庞,勾勒出一位英勇果敢的军人形象,他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解放军战士——雷锋。《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由雷锋生前战友陈广生编写,于1963年出版,封面的雷锋像和书中插图,分别由我国著名版画家黄永玉、李桦创作。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雷锋省吃俭用,将攒下的钱捐给困难群众,不计任何回报;他关心孩子成长,担任小学的辅导员,帮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他以崇高的觉悟和踏实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生命定格在年轻的22岁。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陈广生是最早书写雷锋故事的作者。为了创作,他多次到雷锋家乡采访,先后13次往返于雷锋家乡和工作过的地方。1962年,他将雷锋的事迹编写成小故事,以“毛主席的好战士”为题在《抚顺日报》上连载,产生巨大影响,次年汇编成书,正式出版。1963年4月,《雷锋的故事》一书,由郭沫若题写书名,第一次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发行。作者 陈广生、崔家骏、潘照坤、王德昌。1973年2月《雷锋的故事》一书,经总政审查后再版发行,作者为陈广生、崔家骏。该书先后发行2000余万册,创图书发行之最。(图为雷锋在连队做诉苦报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八、沈阳军区最先把雷锋事迹搬上舞台</b></p><p class="ql-block">1963年1月,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去北京参加文工团团长工作会 议。在元宵节的晚上,出席会议的代表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其间,周总理接见出席活动的代表时,对沈阳军区的同志说:沈阳军区出了雷锋典型,你们要尽 快把雷锋的故事搬上舞台。很多代表都鼓励贾六团长。贾六团长深感任务重大,庆祝元宵 节文艺活动没有结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元宵,就连夜赶回沈阳。 贾六从北京上车前,向团里打电话说明情况,并作了部署。下火车后,迅速赶往话剧团,立即召开党委会,确立剧本思路和排练方案及人选。全团上下经过思想动员,信心百倍,一边排练, 一边群策群力进行修改,全团上下合成 一股劲,用7天7夜的时间,创作排练出 来6场话剧 《雷锋》。话剧 《雷锋》 编剧有贾六、靳洪、白劳、王德英、唐庚、 吴震军。刘萤为话剧团演员。 6月26日,话剧 《雷锋》 进京演出。 7月1日,周总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 观看话剧 《雷锋》,并与全体现场演员合影,还接见了贾六、李树楷、刘玲。周总理说:“这样的事能写成戏不容易, 你们写成了,本子不错,戏演得好。话剧 《雷锋》 这个戏要在北京多演几场! ” 8月1日,话剧 《雷锋》 在中南海小 礼堂为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 李富春、邓子恢、罗瑞卿、李先念等中 央首长演出。剧中的生动情节,引得毛主席开怀大笑。一旁的周总理侧过身来,笑着对毛主席说:“你看,上了毛著啦!上了毛著啦! ”那天,演员王常惠扮演王义明,由于紧张的缘故,把台词都说错了。“厂党委批准你入伍了!”说成了“主席批准你入伍了!”观众没有挑剔,相反引来了 剧情的更加生动。 编剧靳洪负责观看演出效果。整个演出,毛主席和观众一起开怀大笑,热烈鼓掌达40多次。当“雷锋”说到“我的家最大、最幸福、最温暖,家里有咱们的毛主席”时,观众热烈鼓掌。演出后,毛主席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并一起合影留念。话剧《雷锋》之后在北京及全国演出100多场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1963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观看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并亲切接见了演员。摄影张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九、沈阳军区最先把雷锋故事编成电影</b></p><p class="ql-block">《雷锋》是一部由丁洪、陆柱国、崔家骏、冯毅夫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董兆琪执导,董金棠、杨贵发主演的电影,讲述主人公雷锋从一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的成长历程。弘扬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影片《雷锋》讲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22岁的生命中,实践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动人事迹。影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借助朴素的白描手法,集中表现了雷锋大公无私、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这种艺术表现风格与雷锋的性格相吻合,有效地表现和反映出雷锋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成功地塑造了雷锋的光辉形象。《雷锋》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影片,最早于1965年3月5日开始在全国广大城乡放映。借由该片的上映,全国出现了学雷锋的热潮。这部电影讲述雷锋生平的故事片。讲述了许多后来我们熟知的雷锋故事,如去劳动现场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替战友为家里寄钱等等。许多“70后”都是从这部作品中,认识了“雷锋”这个好榜样。1964年,国家刚刚走出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的阴影,影片《雷锋》中充满着对于新社会新制度的认同、在艰难困苦中与国家和人民共患难的奋斗精神和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每每让观影的人们深受感动。据说,当年毛主席在看这部影片时,听到画外音传来了雷锋的声音:“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也不禁潸然泪下。2020年1月12日,在原沈政副秘书长于兆玉的引见下,笔者走进了丁洪的家,此时丁洪已经病故,他爱人江丹接待了笔者,她得知笔者要了解丁洪编写电影《雷锋》剧本的情况时,她送给一本电影《雷锋》剧本,让笔者对雷锋电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丁洪笔名蓉人。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36年肄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历任四川旅外抗敌演剧队代理队长,延安青年剧院演员室、艺术室主任,东北民主联军《部队文艺》主编、文工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文工团团长,中南部队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中南军区文工团副团长,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文化部副部长、政治部研究员,军职创作员。辽宁省作协理事,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理事。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抓壮丁》《解放》(均合作),传记小说《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合作),电视剧剧本《穿军装的居民》,论文《旧诗新韵》《旧诗新韵再议》等。电影文学剧本《董存瑞》(合作)获1957年国务院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章,《雷锋》(合作)获1966年总政治部优秀创作奖。(图为电影《雷锋》海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十、沈阳军区最先评选学雷锋荣誉勋章</b></p><p class="ql-block">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1989年3月2日,中共沈阳军区委员会作出决定,在全区部队中开展评授“学雷锋荣誉章”活动,以此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学雷锋荣誉章”分3种,均为铜质,图案相同,镀金、镀银加以区别,通径6.2厘米,军功章造型,副章横牌内镌刻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间有铜环相连。奖章正中镌刻雷锋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是常青的松柏,寓意全国人民积极学雷锋,发扬光大雷锋精神,雷锋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仅2013年以来,沈阳军区先后有16个单位、22名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190个单位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单位,1万余人次获得“学雷锋荣誉章”。沈阳军区1963年开始评选学雷锋积极分子,1990年制作颁发金、银、铜质“学雷锋荣誉章”。仅2013年以来,沈阳军区无论是参加边境作战、出国维和、联合军演、跨区机动训练,还是执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奥运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沈阳军区广大官兵始终弘扬雷锋精神,涌现出苏宁、张新生、贾丹兵等一大批学雷锋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不仅激励了一代代官兵健康成长,而且为促进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之际,沈阳军区于2013年3月5日举行纪念学雷锋活动50周年大会,重点表彰了近年涌现出的31个学雷锋标兵单位和个人。这是沈阳军区最后一次举行举行纪念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活动,闪光的历史痕迹虽然载入史册,但她依然释放光彩,让人骄傲的回忆。2019年9月25日,雷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图为雷锋填写入党志愿书,指导员高士祥与雷锋谈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十一、沈阳军区最先创作传唱雷锋组歌</b></p><p class="ql-block">“青山呼唤你的名字,雷锋/绿水呼唤你的名字,雷锋……”《永不陨落的星——雷锋组歌》。雄浑嘹亮的混声合唱《永不陨落的星》听得观众泪光闪闪、心潮澎湃。年年春风里,岁岁吐芳华。每一年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沈阳军休合唱团的演员们,都要在社区、工厂、农村、学校、医院、部队唱响《雷锋组歌》,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进人们心田。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朱晓红、任丽蔚、冯丹、张立军等一直成为这部组歌的首演主演。面对新时代军队改革,他们离队不离心,离队不离志,离队不离业,积极加入义务传播雷锋精神的志愿者中,成为沈阳市军休干部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甘当一名义务音乐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以高尚的自觉行动,点亮了一名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高歌的初心火炬。1990年,胡宏伟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代职。其间,他认真学习团史,了解雷锋的成长历程,先后采访过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走进雷锋当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学校,读过大量的全国群众学雷锋先进事迹的信件,雷锋事迹、雷锋精神一直感染着他、激励着他,宝贵的雷锋精神成了他创作雷锋组歌的宝贵财富。作曲家铁源、马登第、冯玉岭、张冠华、曲仁荣等全身心投入创作雷锋组歌。组歌中设计了合唱、男声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唱法。作曲家铁源被歌词‘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深深打动。他怀着敬佩、激动的心情为组歌中的6首歌曲谱曲,每首歌曲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是心底里真情的流淌。“你告别了我们,只有二十二岁,你走得太早,像枝头的花儿刚吐蕊,你虽然离去,却留下人生的启迪,令所有活着的人,都深深地品味,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二十二岁的永恒》的谱曲,音乐特色就是音域比较宽阔,口语化和旋律化相结合,要人们能听得懂、记得住,朗朗上口,传播开来。”《雷锋组歌》诞生于1989年,雷锋组歌由《永不陨落的星》《二十二岁的永恒》《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一个雷锋前面走 千万个雷锋跟上来》等13首歌曲组成,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词作家胡宏伟、作曲家铁源、马登第、冯玉岭、张冠华、曲仁荣等合力创作。组歌气势宏伟、激荡人心,采用合唱、独唱、重唱、对唱等形式,用歌声告诉人们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践行雷锋精神永无止境!1990年,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排的《雷锋组歌》在中国大剧院首演,强大的演出阵容、气势磅礴的管弦乐队、漂亮的升降舞台、激荡人心的雷锋故事、精湛的表演产生强烈轰动效应,央视进行了报道。(图为向经典致敬!大型雷锋组歌——永不陨落的星海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十二、沈阳军区最先出版综合史料《雷锋志》</b></p><p class="ql-block">1998年沈阳军区政治部白山出版社出版大型史料性图书《雷锋志》。该书从主题思想、框架结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全面的编辑和总结,对文本的思想意旨、艺术意蕴进行深化和升华,对史料、资料进行了认真核实,体现了思想性与史实性、阅读性与观赏性、史记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全书分20编:(1)题词荣誉(2)生平事迹(3)日记文作(4)遗物遗照(5)成长经历(6)精神内涵(7)宣传历程(8)文件摘录(9)社论选辑(10)讲话文章(11)经验做法(12)英模传人(13)研究概况(14)纪念文物(15)书画作品(16)收藏集锦(17)文学艺术(18)报刊图书(19)网络宣传(20)世界影响及大事记。全书对雷锋的生平事迹、成长道路以及留下的宝贵财富,对全国开展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所创造的实践形式、所取得的丰富经验、所带来的广泛影响等,作了系统梳理和提炼。《雷锋志》是一部全面反映全国各条战线开展学雷锋以来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大型史料性图书,是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也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权威单位、军队有关部门亲自指导下,由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一部精品图书,填补了目前国内关于雷锋图书出版的空白,具有全局性、权威性、综合性、指导性、史料性等特点。之后进行了修订,严把政治关等待再次出版。为确保此书的质量,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实事求是、完整准确为主旨的编撰标准。坚持以党中央的最新要求和良好的文风为项目牵引。编撰过程中突出把控了以下环节:第一、扩大视野,调整结构,增加了“书画作品”“收藏集锦”“报刊图书”“网络宣传”等篇目,使全书的视野更加宏阔、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彩。第二、抬高站位,拓展范围,突破了原《雷锋志》的资料和信息的局限,由国家层面、全国的史料替代区域性的史料,并收入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评选道德模范等内容,增加了全书的权威性和时代感。第三、尊重历史,完整展示全貌,使雷锋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学雷锋活动的脉络更加清晰,增加了思想理论的深邃性和历史的纵深感。第四、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对蓬勃兴起的学雷锋网络活动、主题美术书法创作活动以及主题收藏活动作了重点反映,使全书更富时代气息。(图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四十周年,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韩锡平向全国学雷锋代表介绍《雷锋的故事》作者陈广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笔者感言</b></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习近平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雷锋不平凡的短暂一生。习近平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的一生虽然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但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以对人民的真诚与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人生乐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和风格,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人民的希望,时代的需要。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自觉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努力践行这一根本宗旨,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走进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由于文稿编辑仓促,论点引用素材难免出现不足,敬请首长、同仁、读者批评指正。(图为雷锋在缝补袜子)</p> <p class="ql-block">供稿:沈阳军区历史资料丛书编写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杨永华</p><p class="ql-block">电话:18540288998</p><p class="ql-block">写于返程列车k386次,2024年3月5日3时11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