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人生如同梦幻一般,无论任何事物,发生过后,只能成为忆念的对境,一切往事再也无法经历。一生中的种种经历、种种痛苦,至此恍然如梦中事,如缥缈之云烟。一切事物之本质如虚空一般,再怎么执著,都如同攀抓虚空,只会虚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招致将来之痛苦。有些人认为:如果为了亲朋好友的快乐而造业,他们以后会跟随我的,所以有实在的意义。其实这也是一种妄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人生跟梦境没什么差别,世间上的诗人、歌星经常说“人生一场梦”。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无有任何实质,正在享受的时候,虽然有对境、有自己,但过了一段时间,一切都会不存在的。不管你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虽然每个人都有天真懵懂的童年、烂漫顽皮的少年、兴致勃勃的青年,慢慢步入白发苍苍的老年,但回过头来看一生,不管当年自己是如何的兴盛快乐,或者感受过怎样的衰败痛苦,就像昨天的梦一样,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了。麦彭仁波切经常在教言中说,人生犹如梦幻泡影,所以我们对今生的亲朋好友不要特别执著,一旦他们感受痛苦,或者自己感受痛苦,应该认识到这是一场梦,没有什么可耽执的。然而,现在的人根本不懂这一点,他们一遇到生活中的麻烦、工作上的不顺, 心里就痛苦得不得了,把每件事都当作是真实的,由于不了知虚幻不实的真理,以致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上师如意宝讲这一颂时说,他十六岁在洛若寺闻思修行,当时每个道友的生命力都非常旺盛、性格开朗,但现在看来,只有乌金丹增喇嘛还没有圆寂,除了他们俩以外,以前的人都纷纷离开了人世。上师接着说:“如果当时我为了自己的家庭或生活而造恶业,这个恶业肯定会跟随着我,现在的一切就不会存在了。”以前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的一个寺院中宣讲佛法时也说过:“我现在78岁了,在我的记忆中,许多人的沧桑经历可以一幕幕地呈现:跟我同年的人离开了,比我年轻的人很多也离开了,当年的老年人都离开了这个世间;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由于战争、瘟疫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低微卑劣的人爬上去了……,现在一看,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从这些将一生奉献给佛教的高僧大德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人生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我们对人生又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现在学习《入菩萨行论》,在座大多数人用的时间可能比较多,但一些城市里的人虽然可以说正在学,这一点确实值得高兴,但学习的时间还不够。他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学佛的时间是相当短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学的佛法能不能用上也很难说。我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通达,而且应该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当作一面镜子来反观自己、衡量自己,看看自己对未来的打算以及今后的修行目标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正在讲忏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如梦幻一般的人生中,我们如果为了亲人或怨敌造作恶业,这种行为是非常愚痴的。然而,现在有多少人能了知这一点?看看身边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在为了家庭、为了工作而整天奋斗,乐此不疲,很多人虽然都会唱“一场人生一场梦”,但实际上有几个能通达它的意义?他们一边这样唱,一边为了生活、家庭而大肆造业,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既然人生是一场梦,我们就应该在上师三宝前发誓:不再为了这场梦而造恶业,尽管恶业的本体是空性的,但我没有解脱轮回之前,一定会感受这种痛苦的,所以,生活得快乐也好,痛苦也罢,这些我根本不在乎。有时候从我的一生来对照,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很小的时候,我连穿的鞋子都没有,成天光着脚在山上放牦牛,到了秋天、冬天,在雪地里的滋味特别不好受,吃的不好,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后来依靠上师的加持,我在国内外也享受过一些所谓世间的快乐,但现在看来,这些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刚才我下来的时候,可能迟到了几分钟,因为前两天有个国外的朋友回来,带了一些法王如意宝在美国、加拿大传法的光盘(当时我们的摄像机质量比较差,他们中心拍得比较好一点),刚才我看了一下,觉得以前所享受过的恍如隔世,现在看来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只剩下一个回忆的对境了,甚至有些好像没有根本经历过,今天看到画面时才想起来“哦,是有这么一回事”。在座的人可能也是这样,有些经历很快乐,有些经历很痛苦,但不管怎么样,过去的就像一场梦,这些感受对现在都是无利无害的,但如果你曾经造过恶业,必定是会感受痛苦的。为什么呢?虽然一切都是幻化,一切都是梦境,但你所造的恶业会让你来世继续做恶梦,这种梦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它还是非常漫长而难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依靠金刚萨埵来诚心诚意地忏悔,放下对现世生活的执著,这没有多大的意义!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一切诸法中最根本的就是了知心的奥秘,那纵然努力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仍免不了无义地于三界中漂泊。莲师说过:“你若看不透自己的心性即是如来,涅槃便变得遥不可及”,“若不识(心性),一切德行或恶业,终将积累为业报,在善恶界中轮回流转。”作为一个修行人,在所有的行为当中,最主要的是观自己的心。假如你有禅宗、净土宗或中观唯识的窍诀,那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不共密法的一些教言来认识心的本体,对我们短暂的人生来讲,也是非常可贵、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像外道那样表面上行持各种苦行,不吃不喝、拔自己的头发、依靠五火焚身、用恒河水来沐浴等等,这种行为根本不可能获得解脱。从解脱快乐和轮回痛苦的角度,这个颂词可以这样理解,或者说简单一点,世人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也一定要通达心的奥妙。(世人求乐:)世间上很多人想享受快乐,但有钱不一定快乐,有才华不一定快乐,有地位也不一定快乐,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懂得心的本性。(世人避苦:)有些人很想避开各种痛苦,但不管通过什么途径,痛苦永远也不能结束,原因也是没有认识心的本性。因此,不管是名言中也好、胜义中也好,如果真正认识了心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暂时来讲,可以在世间当中离苦得乐;从长远而言,它也是获得圆满正等觉的唯一因。顶礼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