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章太炎先生(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又名降,号枚叔,浙江余杭人。</p><p class="ql-block">章太炎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家富藏书,祖上三代兼知医。幼年的章太炎先生受父亲章濬尤其是外祖父朱有虔严格系统的语言文学方面训练,加上章太炎先生本人刻苦学习,"读书精勤,晨夕无间",对传统文化广泛涉猎,从而在国学方面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章太炎先生最擅长的是小学。古人把音韵、文学、训古之学称之为小学,章太炎先生称之为语言文字学。到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遵父命到杭州诂经精舍(为书院名,原址在杭州孤山)求学,师从俞樾、谭献等。从此开启了他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篇章。著有《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p><p class="ql-block">章太炎先生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章门弟子众多,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p><p class="ql-block">章太炎先生一生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日本,成为中国旧民主革命的一员主将,一代文豪鲁迅赞其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并世无第二人"。孙中山先生更是称赞太炎先生为"革命先觉,民国伟人","四万万人仰为泰山北斗",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里是"太炎先生纪念馆"的大门入口处。</span></p><p class="ql-block"> 上面七个字由 周谷城题</p><p class="ql-block">上联:蓟汉昌言 是旧民主革命健将;</p><p class="ql-block">下联:泌丘高致 推本世纪国学宗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沙孟海撰并书</p><p class="ql-block">注:菿(dào):高大。"菿汉昌言"为《菿汉微言》,是章太炎代表性的学术著述之一。</p><p class="ql-block"> 泌丘:隐居地。</p><p class="ql-block">上联:从政治抱负上给予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下联:则从学术成就上给予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大门背面楹联:品节奇高 力挽国运</p><p class="ql-block"> 学诣深邃 启迪后昆</p><p class="ql-block"> ——楚图南撰并书</p><p class="ql-block">注:“品节”:人的品格节操。</p><p class="ql-block"> “诣”:学业、技艺所达到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后昆”:后嗣、子孙。</p><p class="ql-block">上联:赞其品节;</p><p class="ql-block">下联:赞其学问。</p> <p class="ql-block">△正厅上面匾额“大独必群”,是章太炎先生早年曾撰《明独》中,阐明大独与大群的关系。他说:“夫大独必群,不群非独也。”也就是说,终极的孤独反而是重新融入大众、积极入世的。离群索居不过是陷在小我中出不来,如果一个人真的要突破自我,必定是要融入大我的。</p><p class="ql-block">廊柱楹联:革命仰先驱 岂独文章称巨人</p><p class="ql-block"> 湖山添胜境 长留楷范励来人</p><p class="ql-block"> 一一 张学理撰 沈定庵书</p><p class="ql-block">上联:从生前在政治、学术两方面的巨大业绩进行综合评价;</p><p class="ql-block">下联:则从死后对湖山增色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进行热烈歌颂。</p><p class="ql-block">提奖光复堂楹联:维新真学问</p><p class="ql-block"> 革命大文章</p><p class="ql-block"> 一一萧娴撰并书</p><p class="ql-block">这副联语似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化出,意思说的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此联用以赞颂章太炎先生在政治上的贡献。世人皆知章太炎先生是大学问家、文章高手,但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则是更好的学问、更大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门厅的横额:菿汉一一为章炳麟(章太炎)先生自题篆书。</p><p class="ql-block">"膏兰室"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遗志托南屏 谋国岂逊张阁学</p><p class="ql-block">下联:高名仰北海 传经难忘郑公乡</p><p class="ql-block"> 一一 汤炳正撰并书</p><p class="ql-block">注:南屏:即南屏山。</p><p class="ql-block"> "张阁学”:即张苍水。曾任南明东阁大学士。著名抗清英雄。</p><p class="ql-block"> "郑公乡":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著有《天文七政论》《中候》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此联称赞章太炎先生的革命之道和治学之名。</p> <p class="ql-block">△扁额:声香淂远</p><p class="ql-block"> 一一明庐题</p><p class="ql-block">"也是庐"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为国为民 九死一生终不悔;</p><p class="ql-block">下联:兴文兴教 千秋绝业赖薪传。</p><p class="ql-block"> 一一姚奠中撰并书</p><p class="ql-block">上联:从思想的高度进行评价,认为章太炎先生一生从事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坚持不懈,至死不渝;</p><p class="ql-block">下联:则从学术上的成就加以赞颂,认为他晚年致力于发展文教事业,尤其在国学方面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在苏州病逝后,国民政府根据张继、居正、冯玉祥等人的提议,决定对章太炎先生遗体举行国葬,并选定南屏荔枝峰下民族英雄张苍水墓之侧为墓地,后因战事纷扰而末实现。</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章太炎先生对辛亥革命及在学术上的贡献和安葬事,周恩来总理给苏、浙两省领导人的函中称:"(章的一生)是革命与学问的一生"。,“先生是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是我们浙江人的骄傲”,并拔专款备葬。浙江省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以邵裴子为主任委员,沙孟海等为委员的治丧委员会筹备安葬事项。</p><p class="ql-block">1953年4月3日,章太炎先生的灵柩从苏州隆重移来杭州,葬礼由马一浮主持,邵裴子、范烟桥、宋云杉等知名学者致悼词。198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会"暨"章太炎先生学术讨论会",如期在杭州隆重召开,10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与会参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