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博览(上),真美汉中(二)——华夏絮语百三五

张剑杰

<p class="ql-block">汉中博物馆,由古汉台、拜将台和饮马池组成。饮马池未去,古汉台和拜将台均为古典园林式的建筑和布局,园林式的博物馆第一次相遇。在历史遗址上建筑历史博物馆,是最好的历史诠释,让观众身心沉浸于历史。</p> <p class="ql-block">因为诸葛亮,很早很早就向往汉中;同时知道古汉台、拜将坛和刘邦韩信的故事。最近又知汉江湿地,今年再闻习主席也来看湿地更想凑热闹。2023年10月22日下午终于到来了。先看古汉台,再看拜将坛。</p> <p class="ql-block">01古汉台,“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现在汉中市博物馆设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02今年7月29日,习近平在汉中市博物馆考察时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03古汉台景区,或说汉中市博物馆包括三个区域,一古汉台,二拜将台,三饮马池。饮马池,我们忽视了,没有去;想来就是一个水池,自我安慰了。</p> <p class="ql-block">04二千多年的古汉台,今何在,唯见石构件,及乾隆时的碑刻“汉台 乾隆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郡守朱闲圣重书”。</p> <p class="ql-block">05东华厅、西华厅现均为展室,东华厅尚处于布展,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06望江楼东铜钟亭。铜钟,明代,通高158厘米,底径75厘米平口微敛,略呈桶形。钟钮由翻卷缠绕的双龙构成,造型优美。钮下有覆莲座。钟身由袈裟纹分隔为八块,上面四格内铸有飞天,手持花束,吴带当风;下面四格内铸有瑞兽,翻滚舞动,形似狮子。民国《续修南郑县志》载:“古铜钟,昔在北门关帝庙内,其上无铭,而刻镌极其精巧,盖明瑞王宫中物也。前道尹孙荫移悬南城门楼上。前镇守使管金聚又特为建亭置镇署内,大书'古钟'额以志之”,后来移于城北天庆庵。1961年移至古汉台建亭陈列。此铜钟在造型上遵循了南方钟的规范,构图上吸收了北方钟的纹饰,博采南北之长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07望江楼西石鼓亭。“月台苍玉”又称“月台碧玉”。月台是古代汉中府署大堂前方突出之平台;苍玉是一块硕大碧玉雕凿而成的形如鼓、如础、如古代容器的石雕艺术品。宽肩,鼓腹,腹下收为圈足,有两处人为的切削面,腹周镌有四个兽面耳饰,表面纹路繁缚,整体造型庄重沉稳,优美古朴。</p> <p class="ql-block">08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原名天汉楼。民国七年,经道尹张士秀主持重修后命名为望江楼。高19米,平面呈八字形,分为上下三层,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09有联曰“望江楼阁参天立,褒谷摩涯缩地来”。自古以来人们登高眺远,被誉为“秦地南来第一楼”,汉中一景观。楼内有《汉中开汉业——刘邦与汉中》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10在这里与饮马池相遇了,有点缘。饮马池水域面积6358平米。传汉王刘邦曾饮马于此,故称。光绪十七年(1891)的石牌坊有联“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p> <p class="ql-block">11旧日的汉中,中外摄影家曾经的记录。左上城内武庙,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右上城之西门,澳,亚瑟•穆尔摄于1945年。左下赈灾情景,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右下留坝马道铁索桥,张佐周摄于1936年。</p> <p class="ql-block">12《镜吾池碑》“池塘如镜水平无 照得今吾即故吾 莫笑萍蹤飘不定 春风一约其同趋”。镜吾池,清代,长13米、宽6米、深2米长方形水池,池沿四周由条石铺垫,其上有石雕围栏。池中有拱桥,桥下镌有“龙”“虎”二篆字。道光三十年(1850)汉中知府段大章修建,名曰“镜吾”,取以水为镜之意,原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3桂荫堂,“抔土已崇汉家业,桂荫犹忆文会风”。堂内展览《秦巴天府:汉中的水利工程》等。两汉时,汉中百姓修渠筑堰,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社会经济得以稳步发展。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至今仍发挥着保民安邦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14汉中三堰之一山河堰,位于汉中城北30里的褒谷口,垒石植木,拦引褒河水成堰,全长70余里,灌溉褒城、南郑二县良田5万余亩,是汉中古代最大的堰渠。山河堰,据传由西汉丞相萧何、曹参初建,故又称萧曹堰。其后历代维修,宋代时可灌溉23万亩田地。1942年,现代水利工程褒惠渠建成,山河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8年9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绿釉熊形器座,东汉,勉县联盟村采集,勉县博物馆藏。此物很生动。</p> <p class="ql-block">16摇钱树,魏晋,高142厘米,宽81厘米。2000年3月宁强出土,现藏于汉中市博物馆。枝叶外形酷似片片凤鸟羽毛,每片羽毛由大小各异的五铢钱组合并套有凤、凰、青蛙等动物嬉戏图案和人物生产劳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17上图铜弩机,勉县牟营砖厂征集;下图铜蒺藜,勉县土产公司征集,均属三国文物,勉县博物馆藏品。</p> <p class="ql-block">18张骞凿空。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长安至中亚、西亚的陆路通道,中外交流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经由这条道路西运的物品以丝织品的影响最大,故名“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史学家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行称为“凿空”,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肯定了他开通丝绸之路的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时雨亭碑,位于桂荫堂前东侧。碑高2.62米,宽1.17米,明正德九年(1514)汉中知府杨一均立,右都御史彭泽书。碑阴刻录明弘治十五年(1479)汉中知府周东所作《汉中府修城记》《汉中府修学庙记》等五篇文章。该碑为研究汉中城市建置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20又见“汉台”,端正,有“大汉”气概。于右任书“园林无伪情”道出景观和游览的真情。以此性情读碑林。</p> <p class="ql-block">21拜将坛,其内容不多,于是摆下商周以来的历史,我只能删而略之。</p> <p class="ql-block">22进大门后,过“楚界 汉河”就能望见韩信立像。</p> <p class="ql-block">23楚界汉河广场前侧,有韩信事迹浮雕屏。</p> <p class="ql-block">24拜将台。我以为还是“拜将坛”更合宜,因为“坛”是高起的平台,而“台”一般在高起的平台上有建筑,更不是楼、堂。</p> <p class="ql-block">25又是一座拜将台,盖世勋名三杰並,登坛威望一军驚。</p> <p class="ql-block">26汉大将韩信,这是我心目中真的拜将坛。大将韩信气宇轩昂,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27左“兵仙神帅”碑,赞韩信。右“夜影神碑”,韩信遇难后皇帝念其功命萧何立碑,但碍于吕后权威无碑文,然夜间发光显影,故名,为汉中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28韩信立像东侧,有“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室”,展览商周以来汉中历史。</p> <p class="ql-block">29褒氏因帮助大禹治水,而受分封,在此建立褒国,也称周南,已经拥有精美的青铜器;以后助周伐商。以后才有秦城汉基、筑坛拜将、张骞出使西域、蔡伦造纸等等。</p> <p class="ql-block">30自秦以来,汉中地名和区域变化表。汉中历来是重镇,因褒城驿唐代文学家孙樵留下《书褒城驿壁》记,元稹有诗《褒城驿》,陆游汉中留诗80余首,南宋吴阶吴璘汉中抗金,三代80余年,使金人不能南下窥蜀。</p> <p class="ql-block">31上左绿釉陶壶,汉,汉台区豆腐营出土,汉中市博物馆藏。上右乳钉纹铜瓿,商,洋县马畅镇出土,洋县博物馆藏。下图柳叶铜矛,商,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城固县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32陂池,诸葛亮在汉中屯兵时的产物,反映很早以来汉中就能因地制宜,蓄水灌溉,发展农业,体现着农耕社会的生产智慧。</p> <p class="ql-block">33广成子铜造像,明代,征集,汉中市博物馆藏。平日所见广成子是道家打扮,这将军形、天将样,完全打破了几十年凝固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34韩信立像西侧,有“国士无双——韩信生平馆”,都是书面文字资料,都能查到,就不记录了。</p> <p class="ql-block">35与韩信相关的成语有如此之多,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36再看看拜将坛花园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37再看看韩信的英雄形象和气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