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2024.1.11

春申君

<p class="ql-block">1980年底,广东省基建处开始在象岗顶进行平土工程,把山岗削低17米,平整出一块5000平方米的地皮,计划在这里布列4幢高层的公寓楼。1983年6月,广州象岗山发现南越王墓。8月,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进行发掘。10月初,南越王墓发掘工作结束。11月9日,新华社向中国国内外播发这项发掘消息。1988年2月2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一期工程的综合陈列楼落成,一部分出土文物在博物馆公开展出。</p> <p class="ql-block">南越文王墓,又名“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象岗山社区解放北路867号,是西汉前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p><p class="ql-block">南越文王墓坐北朝南,凿山而建,墓室构筑在海拔70多米的象岗山腹心深处,由红砂岩砌筑,墓坑采用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做法,凿成“士”字形平面的竖穴,面积135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由七个墓室构成,前面三个室分别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面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p><p class="ql-block">南越文王墓整个墓室除东、西耳室是掏洞砌筑的以外,前室和后部四室都是在20米深的竖穴坑底上用大石块砌筑起来的,石块接缝处用黄泥敷平。墓室全长(指后藏室后壁到的前室石门坎)10.85米,最宽处(东耳室后壁到西耳室后壁)12.5米。前室和二耳室高2.1米,后四室高2.3米。各室用石壁分有门道互通。石壁厚1.1米,叠砌四层上下重直。第四层上面压“挑管石”,再在”挑篇石”上复盖顶盖石板。南越文王墓整个墓室共铺顶盖石二十四块,其中后四室平铺三纵列,每列各五块,前室一块,东西耳室各四块。顶盖石大小不等,一般长2.5米、宽1.5米左右。最大的一块是前室顶盖石,长2.5米、宽2.2米、厚0.24米。顶盖石复盖的一面都琢磨平整,向上的一面未加工。南越文王墓前室、主室各有石门封闭。石门由石相、门框、门坎、门墩石和顶门器等组成。石门两扇,高163厘米,两扇的宽度不等,宽78厘米和94.5厘米,略有差。前室通东、西耳室,主室通东、西侧室和后藏室,都有通道。五个通道都有木门的设备。木门已朽,只存铜铺首门环。南越文王墓二石门及其门相、前室四壁及其顶盖石上,都有朱墨彩绘的卷云纹图案装饰。其中以前室顶盖石上的彩绘纹样保存较为完整。南越文王墓墓道在前室南边,南段已被推土机铲毁,全长不明,现存水平长10.3米,宽2.1—2.6米。底部分两级:由墓门往南长6.3米为平底,与墓内的前室底齐平再前呈斜坡式,斜度23度。在斜坡道尽端和墓门前都有埋葬。南越文王墓墓室顶上的竖穴坑填土和墓道中的填土全部经过夯打。墓室顶的填土夯打坚实,层次分明,墓道填土系原坑土回填,夯打比较粗放。近墓门处用十多块巨石填塞。填土中杂有少量汉瓦残片。南越文王墓墓主置主室正中稍偏西处。葬具一棺一梆。棺榔已朽,痕迹尚存。棺榔木质,霖漆,从遗存残片看,木榔里面探朱漆,素地无纹饰外表裸黑漆,上施卷云纹彩绘。木撑外壁附铜铺首衔环,两端各一个,两侧各二个。榔底有铁圈木轮四个。根据板灰和铺首出土位置推测,榔长约3米,宽约1米,榔板厚10厘米以上。木棺置榔内中间偏西,里外璨朱漆,素地无纹饰。据板灰推测,棺长约1.85米、宽约0.75米。(来源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