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 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

与诗同行 传承经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江南第一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瞿秋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为王剑虹(右)和丁玲在上海大学期间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诗歌赏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诗写于1923年春夏之交,是作者赠给第一位妻子王剑虹(王在七个月后即病逝)的抒情之作。此时正值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前夕。诗歌明写新婚燕尔之余,也不忘“暗示”自己的凌云壮志。且别说整首诗能收能放,亦敛亦狂,一句“为衔春色上云梢”,声情已响彻碧空,正是豪气万丈,全都付笔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词的第二联更表明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敢于跨越刀山火海,象凌飞的燕子不畏高寒撕裂云层只为欣赏江南那片满眼春光的景色,寓意男儿钟情、少女怀春,向人们展示我所做的,我所努力的,也正是我擅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运用了象征、比拟的艺术手法,以迎春斗寒的“江南第一燕”自喻,热情讴歌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坚定信念和雄心壮志。全诗气势磅礴,意境壮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为瞿秋白自我写照,以文人而参与政治,奋不顾身,彰显了他的自信与抱负。“我是江南第一燕”,春燕的可贵,是用自己的生命之液筑巢;瞿秋白的可敬,是用共产党人的襟怀坦荡矗立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诗人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nbsp;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 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 主编中央的另-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2月7日, 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 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nbsp;</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