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河里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海燕《纺织女》一文,感叹其美术评论之功底深厚,慧眼识珠,使《纺织女》活生生展现在益阳这座曾经的纺织城,想起彼时久负盛名的达人袜厂,后起的织布厂、内衣厂、床单厂、毛巾厂、经纬编厂,以至再后来的益鑫泰,曾经的辉煌,以及织女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惜这尊“益阳女神”屈蹲在老旧院子里,少有人知晓和观赏,可否挪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养在深闺人未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朝亮相动银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有耳闻,在古城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路与益鑫泰路交汇处正北向,桃花仑东路409号,有一座高大而斑驳的水泥牌坊,牌坊后面,是一处凋敝而寂寥的大院。这里曾经是响当当的号称中国麻纺企业“老大”的大型国企益阳地区苎麻纺织印染厂——后改制为“益鑫泰”服饰——旗下的与香港合资的益华公司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多年前益阳这个5线城市生产的“益鑫泰”牌衬衫成为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制式服装,巨幅“益鑫泰,中国人的面子”招贴广告在京城随处可见,其风头一时无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返乡定居,本土美术家欧阳波先生不止一次对我谈及,30多年前益华公司的大院立有一座《纺织女》雕塑杰作,至今,在益阳市区的的城市广场人物主题雕塑中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很值得一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我所知,益阳城里的人物主题城雕本来就不多,就欣赏过的几处来看,比如大渡口和青龙洲的关云长立像、益阳大道与金山路相交的大转盘中央由石材与不锈钢混搭的民俗主题雕塑、学门口名人广场的益阳古代名人花岗石群雕等,有时代烙印,也可以称之为一处地标,但总总难以给人一种眼睛一亮的审美吸引与精神振刷。于是,便动了前往益华公司一探究竟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择得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独自驱车来到了桃花仑东路409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牌坊,放眼望去,是一个数十亩的大院。大院中央,是一个破败的硕大的圆形花圃。在花圃遮天盖地的杂树、灌木和荒草丛中,那座坐北朝南“独一无二”的《纺织女》雕塑只露出了小半个身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塑的右前方,坐南朝北,与雕塑相呼应,是原益华公司7层高的办公楼,楼体外墙通贴马赛克,一楼门厅雨棚的立柱有黑底云纹大理石贴面,地面为水磨石质地,这在30多年前的古城是相当“体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惜乎,公司早已不再,人去楼空,冷火秋烟,破窗残壁,蛛网鼠迹。墙角,一只黄犬好奇地吠了几声,似是迎了我这个不速之客。雕塑的左手边东侧,是宽绰的人车通道,既没见人又没见车。雕塑的背面与西侧,环绕着两湾不规则椭圆形水洗石景观水池,拱桥、凉亭点缀其间,早已干涸的水池满是腐叶与垃圾。醒目处,立有一方红砂石,阴刻草书“倩园”二字,颇显几分功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霸蛮扒开荆棘荒草,一头钻进花圃中央,对这座心念有时的雕塑做一番零距离全角度观瞻之后,不得不由衷赞叹,真乃匠心独具之杰作,实乃千年古城所见之最美城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纺织女》为汉白玉立像,高2米开外,加花岗石底座,通高3米有余。细细观之,只见一娟秀的南国少女倚立于一过膝山石之前,略为前伸,顺视线微微向左的头部,往上伸展正梳理披肩秀发的右臂,重心左移,左手握一顶纺织女工的工装软帽极自然地收在腰腹,随重心轻轻扭动的躯干和稍踮的右脚,勾勒出一个十分完美的大S造型,一个动静结合的动人体态。品之,极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希腊两座不朽的雕塑名作《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和《萨莫色雷斯的尼凯女神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使人赏心悦目的是《纺织女》的面部容貌与神情塑造,既吸纳了中国古典雕塑,比如山西太原晋祠塑于北宋年间的女官与侍女造像的活泼、活力与扑面而来的青春洋溢的写意手法,又融合了西方古典雕塑写实主义的典雅、从容与严谨厚重的造型风格,表现出曾经名播四方的轻纺城益阳一位纺织女工的的时代形象,亦可谓之从古典中走来,向未来奔去的当代益阳女子的典型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经寻觅,在雕塑背面的基座上找到一方刻有作者、承制及日期等关键信息的石刻。可惜,由于磨损侵蚀严重,石刻第一行“广州美院科教美术设计公司”字样尚可勉强辨认,第二、第三行“作者”姓名已不可辨,第四行“承刻者”姓名亦不可辨,落成日期倒是清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找曾经在益阳麻纺厂和益鑫泰工作过几十年的老友欧阳波打探。欧阳告我,《纺织女》的作者是胡博先生。我问,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著名雕塑家胡博教授?他说,正是。我一声感叹:难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博(1935-2012年),原籍广东新会,其父胡肇春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山大学教授。1953年,胡博从广州培正中学毕业后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程曼叔、萧传玖、王伯敏等先生。1958年,他毕业分配到湖南,先后在湖南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在湘5年。1963年,胡博离湘调入广东石湾陶瓷研究所,1978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胡博是中国现代雕塑第二代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其不少作品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如,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海陆丰农民自卫军》群像、入选第四届、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烈士墓前》《合力》、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的《樊於期》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大名鼎鼎的胡博先生之所以能“屈尊”为一个江南小城创作出这样一座具有突出的时代风貌、地域风情,具有地方美术史标帜性意义的杰作,一是因了千年古城益阳“慧眼识珠”,认准了这尊“大神”,更是因了胡博先生深耕湖南5年,桃李三湘,难以割舍的湖湘情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别桃花仑东路409号,回望这座千年古城的最美城雕,我思绪难平。如果,《纺织女》能从荒草萋萋的“深闺”中走出,融入一方日新月异的天地,让南来北往的人们走近她,欣赏她,流连她,连接起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思索,关于家乡的记忆与憧憬,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照片由山河里于2024年3月1日拍摄,雕塑处树木遮掩,杂草丛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以致用,借花献佛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