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脉中段。交口县东与孝义市、灵石县交界,西与石楼县毗邻,南与汾西县、隰县接壤,北与中阳县相连。交口有着久远历史。交口传承红色基因。交口赋存良好植被。交口蕴藏丰富资源。交口充满发展活力。</p><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交口县境域在历史上多为分治区域。据考,春秋为晋属蒲地,晋文公重耳曾封于蒲,即在今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依蒲地设立蒲子县,属河东郡。魏改属平阳郡。晋永嘉元年(307),刘渊迁都蒲子城,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永嘉三年(309)依蒲子城设大昌郡,不久废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设岭东县,属吐京郡。太平真君二十一年(460)岭东县改为新城县,仍为吐京郡属县。隋代,废新城县。</p><p class="ql-block"> 唐武德三年(620),设温泉县和高唐县,属北温州。贞观元年(627),高唐县并入隰州。不久,温泉县改属隰州。乾元元年(758),温泉县改属石州。</p><p class="ql-block"> 五代、宋、金未变。</p><p class="ql-block"> 元至元三年(1337),废温泉县,其境域分别改属于孝义县、灵石县和隰州。从此,经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其境域的归属基本上保持不变。</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双池镇西庄村设立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组为灵西县民主政府。</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今交口县境内的孝义县辖区属于汾阳专区,灵石县辖区属于榆次专区,隰县辖区属于临汾专区。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交口县,由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人民公社,由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人民公社,由隰县划出交口、石口、川口和康城4个人民公社,改属于新成立的交口县。县城选定在交口人民公社境内的水头村南,县名遂称为交口县。2003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吕梁市,交口县归吕梁市辖区。</p><p class="ql-block"><b>行政区划</b></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灵石县国民政府在双池地区设第四区,区公所驻双池镇。新中国建立后,灵石县人民政府在双池地区设第五区,区公所仍驻双池镇。1953年回龙地区由隰县划归灵石县,灵石县人民政府在回龙地区设立第七区,区公所驻回龙村。1954年9月,原灵石县第五区和第七区合并为灵石县第二区,区公所驻双池镇。</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孝义县国民政府在郭家掌地区设第五区,区公所驻郭家掌村。1954年改划为第一区,区公所仍驻郭家掌村。1953年4月,大麦郊地区由隰县划归孝义县后,孝义县人民政府在大麦郊地区设立第七区,1954年初改划为第三区,区公所驻大麦郊。</p><p class="ql-block"> 民国25年(1936),康城、石口、川口和交口地区为隰县国民政府第三区,区公所驻石口村;大麦郊、回龙地区为第四区,区公所驻大麦郊村。新中国建立后隰县人民政府在石口地区设第三区,区公所驻川口村,不久改驻石口村。在大麦郊地区设第四区,区公所驻大麦郊村,在康城地区设第五区,区公所驻康城镇。1952年2月,在回龙地区增设第七区,区公所驻回龙村。1953年4月,大麦郊地区划归孝义县。1953年回龙地区划归灵石县。</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三县辖区内统一将原来的区村制区划改为乡村制。</p><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三县辖区内统一实行乡村制。1956年4月,原灵石县第二区(双池区)改划为双池乡、回龙乡、营塘乡和田庄乡(以及不属于今交口县属的段纯、梁家墕、交口3个乡)。</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营塘乡和田庄乡并入回龙乡。</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原孝义县第一区(郭家掌区)改划为城北沟乡;原第三区(大麦郊区)改划为桃红坡乡、齐家庄乡、大麦郊乡和客陀乡(以及不属于今交口县的西泉乡)。</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原隰县第三区(石口区)改划为水头乡、石口乡、川口乡和下村乡;第五区(康城区)改划为康城乡、解家坪乡、中村乡和丁家沟乡。</p><p class="ql-block"> 1958年6月,以上8个乡的境域随隰县合并人隰宁县。</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随着人民公社化的进展,三县辖区内统一实行社队制区划。</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三县统一撤销乡级建置,成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原灵石县双池乡、回龙乡(以及不属于今交口县的段纯、梁家墕、交口3个乡),合并为双池红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双池红旗人民公社随灵石县并入介休县,同时改称为双池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1年5月,恢复灵石县建置后,恢复双池人民公社,同时在双池人民公社境域内分设回龙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原孝义县城北沟乡改设为温泉人民公社;原桃红坡乡、齐家庄乡、大麦郊乡和客陀乡合并改设为大麦郊人民公社。同年11月,温泉人民公社和大麦郊人民公社并人西泉人民公社。同时,西泉人民公社的温泉、大麦郊地区随孝义县并入介休县。</p><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恢复大麦郊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后,恢复温泉人民公社,同时由大麦郊人民公社境域内分设坛索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基于"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交口县,由当时的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乡镇,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乡镇,隰县划出石口、水头、川口和康城4个乡镇,三地9乡,共辖9个人民公社,即双池人民公社、回龙人民公社、温泉人民公社、大麦郊人民公社、坛索人民公社、石口人民公社、交口人民公社、康城人民公社和川口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交口人民公社改名为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为乡镇制。</p><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的建置,并按照原有的人民公社的境域范围改设为4个镇,即城关镇、康城镇、双池镇和桃红坡镇,5个乡,即石口乡、川口乡、回龙乡、温泉乡和坛索乡。</p><p class="ql-block"> 2000年坛索乡并入桃红坡镇。</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增设一社区、二社区、三社区、四社区、五社区、六社区6个居民委员会。撤销川口乡合并为石口乡。同年,城关镇改名水头镇。水头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石口乡、回龙乡、温泉乡。辖95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吕梁市,交口县归吕梁市辖区。</p><p class="ql-block"> 2011年,增设双池居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2023年交口县辖6镇1乡分别为:水头镇、石口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回龙镇,温泉乡;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88个,6个社区,全县国土总面积1259.92平方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