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时期的沙坪坝

庞统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期,在我家附近书馨文化体育园内,一面文化墙引起了我的关注。</p><p class="ql-block">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积,更不见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将收集到的老照片、老地图等历史资料,进行一段段史实的陈述,再现了沙坪坝在抗戰时期对西南乃至全国的历史性贡献,特别值得分享给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书馨文化体育园</p> <p class="ql-block">重庆有一方热土</p><p class="ql-block">过去</p><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的西迁大军在此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政府开山辟路打通物资命脉、工厂铸牢战时保障、学校传承燎原星火、无影之声震慑回响……。</p><p class="ql-block">今天</p><p class="ql-block">文教高地影响深远,交通商贸厚积薄发、多元发展驱动内核……。</p><p class="ql-block">是热血青春和雄心四海,是一路向上的光!</p><p class="ql-block">它就是沙坪坝</p><p class="ql-block">新中国之前,是照亮黑暗的光;</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是加快西部建设的新通道。</p><p class="ql-block">也是一股欣欣向上的书香力量,传递坚定勇敢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战时保障 国家之光</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时,敌人断我们的路,我们就凿山另启;砸我们的厂,我们内迁重建;</p><p class="ql-block">我们明白,前方赴汤蹈火,后方必定以命相搏,守卫的是信念,心向所志是国之荣光。</p> <p class="ql-block">三角碑</p><p class="ql-block">沙坪坝道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沙坪坝的道路,基本是以三角碑为中心向四周拓开,区域的交通网形成后,三角碑也成为各大要道的必经之处,沙坪坝的故事就从三角碑开始说起!</p> <p class="ql-block">  汉渝路(重庆至陕西汉中)</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抗战时期连接西南和西北的"交通命脉”。</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通往前线的陆路基本被摧毁,汉渝路担负起物资运送的重要使命。</p> <p class="ql-block">渝碚路(沙坪坝至北碚)</p><p class="ql-block">战时运送的军需物资必从渝碚路通过。</p><p class="ql-block">战时后勤兵工物资的运输紧急又隐秘,</p><p class="ql-block">政府修建渝碚路,就是保障后勤军需的运输安全。</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国库凑款法币1000万元修建"汉渝路";</p><p class="ql-block">打通大西北国际运输线;</p><p class="ql-block">接运前苏联的援华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p> <p class="ql-block">中渡口(紧靠重庆大学,嘉陵江边)</p><p class="ql-block">战时车来人往的中渡口</p><p class="ql-block">西迁的机关、高校、工业实业,部分从这里踏上重庆的热土,当时车水马龙的景象成为战火里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战时兵工署</p><p class="ql-block"> 这是抗战时期政府设立的专门研究武器的机构,下设5个武器研究实所,其中最重要的"兵工署弹道研究所"、"兵工精密材料研究所"、"军用特种车辆和兵工零件试造研究所"均设在杨公桥。</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兵工厂生产的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式的轻机枪、迫击炮都曾在杨公桥兵工研究所试验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重庆整染厂 军需棉纺厂</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西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及子弟校都设在杨公桥附近。</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的杨公桥,是大后方军事保障的阵地。</p><p class="ql-block">重庆整染厂和棉纺厂也设在杨公桥桥头堡上,形成从纺纱、织布、整染到缝制被服的军需后勤服装产业链。</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这条服装供应生产线,在当时平均每月要制成45万套军服,车间日夜轰鸣,数千职工日夜奋战。</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厂名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504被服厂。</p><p class="ql-block">后移交重庆纺织管理局,成立重庆第二针织厂、后为"针织总厂"。</p> <p class="ql-block">南开经济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它是1939年内迁到重庆的13个科研机构之一,既是高校,又是科研机构。</p><p class="ql-block">重点任务是,根据战时建国所急需,研究大后方经济生产相关的项目。</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10日南开经济研究所于南开大学秀山堂正式宣告成立,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p><p class="ql-block">1939年夏,南开经济研究所辗转经过南京、贵州和长沙之后定址于重庆沙坪坝的南渝中学内。</p><p class="ql-block">南渝中学现址,位于沙坪坝区桥北一路1号。</p> <p class="ql-block">嘉陵机器厂(第二十五兵工厂)</p><p class="ql-block">其前身为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龙华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企业之一。</p><p class="ql-block">1938年内迁重庆沙坪坝磁器口詹家溪附近。1942年10月,藏在山洞内的厂房建成恢复生产,自厂房建成起每月生产枪弹达到600万发以上,当时主要生产枪支,为前线军需提供坚实的保障。</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该厂改名为嘉陵机器厂,1978年后开始民用产品生产,出产的嘉陵摩托一度享誉国内外。</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旧址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还有晩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子弹制造机器30台及抗戦时期生产子弹的一整套机器设备。</p> <p class="ql-block">  重庆特殊钢厂(第二十四兵工厂)</p><p class="ql-block">它是重庆1919年开始筹建的本土钢铁企业,也是西南最早建设的钢跌企业,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至双碑地区,西南第一批电炉钢就出自这里。</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更名为"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主要生产飞机炸弹、手榴弹、掷弹筒及轻武器,为前线提供投掷武器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重庆灯泡厂</p><p class="ql-block">灯泡是重要战略物资,作为全国第一个国营点光源企业,1938年灯泡厂内迁到重庆。</p><p class="ql-block">在沙坪坝安顿后第一时间,立即恢复生产,即便战时遭受日军轰炸千疮百孔也从未停止向前线输送物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西迁途中,工人们用血肉身体掩护保护生产线,避免遭受日军飞机轰炸。</p><p class="ql-block">灯头小苑</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灯头小苑,就是灯泡厂后来的家属院,老一辈的故事还是时常被提起。</p> <p class="ql-block">不屈精神 民族之光</p><p class="ql-block">文脉不灭,国家不亡!育人,国之根本,文脉是没有火药的子弹,威力却让敌人闻之胆怯。</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强少年、铸脊梁、无所惧、毅不屈,守住的才是民族之光。</p><p class="ql-block">悠悠八载,研究学术,哺育英才,振兴社会,延续我中华国脉文脉!</p> <p class="ql-block">津南村</p><p class="ql-block">战时思想汇集之地</p><p class="ql-block">1936年,张伯苓在沙坪坝选址,为创办重庆南开中学准备。为纪念天津南开,故在校内设"津南村"给南开中学教师提供住宿。</p><p class="ql-block">整个抗战期间,全国名流汇集于此,成为爱国统一战线和文化工作的核心阵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为津南村旧貌</p> <p class="ql-block">南开中学</p><p class="ql-block">张伯苓坚守教育之决心</p><p class="ql-block">南开中学始于天津,抗战爆发后天津南开大学被毁,张伯苓转移到重庆,在渝创办了"重庆私立南渝中学",以示南开学校生命之延续及不屈之决心。</p><p class="ql-block">后来,"重庆私立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在抗战期间,学校不仅正常上课,还邀请各大名流一起交流,为学生们做出榜样和传递正能量。</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曾手书:我是爱南开的。</p> <p class="ql-block">树人小学</p><p class="ql-block">百年树人 立已达人</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实业家们纷纷受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影响,开始捐资助学创办学校。</p><p class="ql-block">重庆树人小学也于1938年受实业家资助始办,让国难当头的孩子们看到了曙光。</p><p class="ql-block">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的于佑任先生题写校名,办学不久即成重庆三大名校之一。</p><p class="ql-block">孙科在办校十周年时题词"为国育才,十年绩著"。</p><p class="ql-block">张伯苓赞颂"功在百世";</p><p class="ql-block">胡子昂称道"铸颜有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一中</p><p class="ql-block">教育当先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1931年,重庆市市立中学校初中部创办。</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政府为解决当时初中升高中难的问题,决定创办重庆市立中学,租用沙坪坝松林坡国立中央大学校内的刘家院子作为校区。</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市政府为抗战流亡到重庆的失学学生,陆续成立十多所国立中学,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断了学业,当时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对待教育的决心跟对抗日军是一样的坚定。</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大学 守护中华文脉</p><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p><p class="ql-block">1938年做全国教育表率,从南京整体内迁到沙坪坝中渡口松林坡。学校不仅为那个时代输送出各界青年人才,也为中国文脉延续做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当时学校内迁到渝师生共计700多人,</p><p class="ql-block">全校7个学院24个系,到1942年时,就已经发展到3200多人。</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p><p class="ql-block">本土教育顶层</p><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成立於1929年,1933年菜园坝迁至沙坪坝与国立中央大学共用校区。至此从南开小学、树人小学、南开初中高中、国立一中初中高中到重庆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沙坪坝区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一直不断构建并保护完整的教育系统,坚持为国家培养新兴人才。</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冯简,重大教授、无线电研究创始人</p><p class="ql-block">1942年重庆大学被批准为国立大学直属教育部这期间,重庆大学的热血青年师生都积极参加到民族救亡活动中,成为重庆及西南抗日运动及宣传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国立重庆大学更名为重庆大学。</p> <p class="ql-block">  沙磁学灯 民族希望之灯</p><p class="ql-block">除国立中央大学外,先后到达重庆的学校有"交通大学"、"上海医学院"、"国立药专"、"国立山东大学"、"北平师大专修科"……等,迁到沙坪坝的就占来渝学校的80%,加上沙坪坝原来的重大、省教院、省女职等大中专,仅沙坪坝学校就有20余所之多。</p><p class="ql-block">内迁使得沙坪坝人口陡增,使住房、用电、生活物品物资匮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遇到同样问题的学校,就变得尤其窘迫,学生们到了晚上,就只有被迫暂停学习。</p><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市政府得知情况后下令:沙磁文化区学校用电必须保障,不许停电。从此,一到晚上,城市其他地方用电都灯光微弱,只有沙磁学区的学校内灯火通明。因为学校的校舍之间连得很近,晚上灯光就形成自然的灯带,成为当时壮观的"沙磁学灯"景观。</p><p class="ql-block">为保证工厂轮轴运转,政府对居民开始限时供电,被称为重庆八大景观之一,百姓也有一个顺口溜特别应景:</p><p class="ql-block">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晚上电灯来,好像红头绳。</p> <p class="ql-block">中国红十字会总会</p><p class="ql-block">和衷共济珍爱生命</p><p class="ql-block">1938年,红十字会内迁扎根沙坪坝三角碑,1941年西南医院内迁重庆,在沙坪坝与其他医疗机构一起,形成抗战大后方的中央医疗救护卫生阵地。红十字会除了收容治疗前线送回大后方的伤兵、救济难民外,还与相邻医院一道,为难民及贫苦百姓提供免费医疗。</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p><p class="ql-block">1946年红十字会工作汇报:在几年救助工作中,大后方收治伤兵、救济难民260多万人,前线设临时医院40所,组建战地医疗队450个,作为后勤队伍的一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将"人道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学术大讲堂 主张正义</p><p class="ql-block">1941年,"沙磁区学术讲演会"成立,</p><p class="ql-block">邀请名流、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p><p class="ql-block">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国际形式诸多方面,讲座在沙坪坝各大高校展开,周恩来曾多次被邀请在南开中学的午晴堂演讲,主张正义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自主创新 落户重庆</p><p class="ql-block">重庆棓酸[bàng suān]塑料厂</p><p class="ql-block">1953年由徐僖主持的重庆棓酸塑料厂建成,这是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第一个塑料工厂,是我国"一五"计划重大项目。</p><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工作中的徐僖院士</p> <p class="ql-block">过去,我们勇敢向正义之光,做正义之举,越是打压越是无畏前行。</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依然向着光稳步向前,用坚定的信念传递希望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美篇内容均出自文化牆,展出的图片和详实文字资料,为我补上了”抗戰期间沙坪坝的历史贡献”这重要的一课。</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文化墙的编辑们为宣传沙坪坝所作的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