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填补空白之作</i></b></p><p class="ql-block"> <i>——读《袁水河畔的周敦颐》</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爱莲说》全文,它熏陶了近千年来无数士人学子的情操,影响巨大。它的作者便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原名敦实,字茂叔,因避宋英宗名讳而改名为敦颐,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敦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有宋以来,历代研究周敦颐者不乏其人。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进入了现代学术分科的时期,周敦颐研究也相应地进入了新的时期。近现代学术界的周敦颐研究成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周敦颐著作的整理发掘,周敦颐年谱的补充编撰,周敦颐生平与思想研究,关于周敦颐《太极图》的研究,关于“周程授受”问题的研究,周敦颐与宏观的宋明理学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因为周敦颐是湖南人,所以当代湖南对周敦颐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湖南省社科院创建“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出台《全力扩大周敦颐世界影响力调研报告》;道县被评为“中国理学文化之乡”,成立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与传承协会;湘南学院成立“周敦颐研究院”,持续、全面地开展周敦颐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所有关于周敦颐研究的“宏大叙事”,却有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那就是对“周敦颐与芦溪”这个专题的研究,因为周敦颐在芦溪度过了4年的“袁州卢溪镇市征之局”职事生涯,从事了一系列的活动。而这个专题的研究,得天独厚,主要应该由芦溪文人来做。于是,就有了对“周敦颐在芦溪”的零星研究,如曾建开先生的《周敦颐与芦溪》、缪德荣先生的《周敦颐在芦溪及濂溪书院》、张劲松教授的《萍乡宗濂书院考略》和江春发先生在《驿路诗语》中对周敦颐诗文的辑录,等等。而楊启友先生以七年之蕴酿,用非凡之功力,集各家之大成,编著了这一部皇皇巨著——《袁水河畔的周敦颐》,填补了国内周敦颐研究的一个空白。这对新时期芦溪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书分主体和附文两部分。主体部分有《彭推官诗序》及周敦颐与芦溪、周敦颐与芦溪古城及文物、周敦颐与芦溪濂溪书院及办学、历代纪念周敦颐与芦溪诗文选辑、芦溪纪念周敦颐活动及文化等五章;附文部分有周敦颐年谱、周敦颐生平、周敦颐诗文、友人与周敦颐赠答诗等收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书由芦溪县政协主编,共246个页码、22万字。属萍乡市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扶持项目图书,且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是一本弘扬芦溪地方文化的好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本书封面有“史料篇”三字,这就意味着《袁水河畔的周敦颐》是一个系列,除了“史料篇”,陆陆续续应该还有其他篇章问世。果不其然,楊启友先生在“后记”中透露:“只待时机成熟,再将周敦颐在芦溪的历史小说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得陇望蜀,我们期待着《袁水河畔的周敦颐》(历史小说篇)的早日问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