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地域流派——盱江医学流派

岐黄中医

<p class="ql-block">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发源于江西抚州广昌县,干、支流涉及广昌、南丰、金溪、抚州、樟树、南昌等16个县(市)。旴江流域历有“名医之乡”的美誉,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人物均出自于此,形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之一——“旴江医学”。它起于西汉,源远流长,医药繁盛,名医辈出,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汉唐时期,旴江流域幽僻一隅,安定富足且少有战乱,特有的山水形胜旖旎风光吸引着四方道家术士来此结庐隐居,传道行医。据《江西通史》记载,张陵、葛玄、许逊等30余位道医术士都曾隐居于旴江流域的洪都(今南昌)西山、建昌麻姑山、樟树皂阁山以及金溪周边的龙虎山等地,制药传医,闻名天下。 众多道教名士在旴江流域开宗制药,行医治病,使得当地百姓对医药的认识水平得以提升,民间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医药行业的人,从而形成后世著名的“建昌”“樟树”两大药帮,以中药加工炮制以及药材集散交易而驰誉中外。医药相济,“旴江医学”自此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兴于宋元 尊儒崇医风尚沛然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江西文化昌盛,仅在旴江流域就建有书院近百所,培育出了众多名士大儒。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据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办公室主任何美玲介绍,王安石以儒通医,对医药及医学教育十分重视,在其推行的新法中就有改革太医局(宋代官方最高医药部门)、创建太医局熟药所、改革医学教育等多项医学改革措施。“王安石提出并推进医学专科学校的建设,鼓励百姓广学医药,并将医学按门类分成13科,重视对医药专科人才的培养。 </p><p class="ql-block"> 旴江流域本就崇医,加上宋元官方重视医学思想的影响,人们以通医为荣,竞相习医,民间更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涌现出了众多儒医大家,著书立说蔚然成风,极大地促进了后世“旴江医学”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 南宋著名医学家、临川人陈自明因“医妇人尤难”,潜心钻研中医妇科,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编成我国第一部妇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记述了臀位助产法和“乳岩”(即乳癌),为世界最早。 元代抚州医学家危亦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正骨科和喉科医学家,他编著的《世医得效方》,详细记述了各种骨折和脱臼整复方法以及处理原则。数百年来,该书一直被医学家所推崇,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盛于明清,医家林立讲学成风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南偏移,“旴江医学”借助便利的河运与发达的印书业繁荣发展,有名医800余人,出现了龚廷贤、李梃、龚居中、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享誉全国的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医门法律》等众多传世医著,发明创新不计其数,在海内外流传甚远,“旴江医学”进入全面繁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此外,旴江流域的南昌是江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旴江医学”传承的重要中心。明宁献王朱权、医学家陈会、刘瑾以及清初名医喻嘉言等在南昌摆开传扬中医学术“大讲堂”,轰轰烈烈百余年,讲学成风,听者如云,省内外医学家相聚于此辩论新说,传医授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 江西古代十大名医,有七家出自抚河。从宋至民国的千年历史中,有传略可考的医家多达250余人,医学著作达100余种。旴江医学人物中流传后世,影响较大的医家有:南宋妇产科、外科专家陈自明、元代骨伤专家危亦林、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擅长治疗痨病的专家龚居中、热心普及医学教育的专家李梃,以及清代脉学及药学专家黄宫绣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包括:《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世医得效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本草求真》、《红炉点雪》、《古今医鉴》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宋、元、明、清四代,旴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达250多人。宋代临川著名医家陈自明三代业医,是我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妇产科专家,所著《妇人良方大全》对妇产科学作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元代南丰危亦林五代世医,擅长内、外、妇、儿、骨伤、眼目各科,是一位家学渊源、学识渊博、技术全面的医学家,尤其在骨伤科方面更为擅长,也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骨伤科专家之一,所著《世医得效方》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方剂学著作。明代金溪著名医家龚廷贤,与其父龚信都是御医,医术高超,曾获钦赐进制“医林状元”殊荣。明代龚居中是治疗“痨瘵”的杰出的专家,著有论述“痨瘵”的专著《红炉点雪》。明代另一位著名医家李梃,临证经验丰富,医学理论渊博,其所著《医学入门》是一部指导初学医者的入门著作,曾流传到越南。清代著名医家黄宫绣,专心致志钻研医学,有高深的造诣,所著《医学求真》、《脉理求真》、《本草求真》流传至今,受到后世医家的欢迎。清代另一位著名医家谢星焕,曾将毕生临床经验辑成一部医案,名曰《得一集》,解放后改名为《谢映庐医案》,所载大多是经过他误治、失治或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也有一部分急性发作的危重病症,堪称中医学医案精品。</p> <p class="ql-block">  旴江流域不仅名医辈出,而且中药业十分发达。旴江畔南城县,古代为“建昌府”,自古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材集散交易著称。建昌药界以严格的行业约束、精湛的炮制工艺、雄厚的药业资本聚而成邦,从而成为全国十三大药邦之一,在江西、福建、广东及东南亚国家有较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昌帮”药业的形成促进了旴江医学。其发祥地南城在旴江流域境内,是中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之一,为全国十三大药邦之一。“建昌帮”中药业起源于东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传统炮制技术。其传统特色为“工具、辅料独特,炮制方法考究,擅长饮片制作,片斜、薄、大,色艳,气香,味厚,毒低,效高”。在中药业界自古就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行”的谚语。其饮片炮制讲究“形、色、气、味”俱全,形以“斜、薄、大”为特征,色泽“以鲜艳、有光泽”等为特征,气味以药味纯正、香气浓郁”为特征,炮炙工艺“以炒、炙、煨、炆、蒸法”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旴江医学的杰出人物多数出生在世医家庭,因学有渊源,故医技卓著。如危亦林五代名医,其高祖云神精于大方脉科(内科),伯祖子美以妇人科、骨伤科闻名,祖父碧崖精通小方脉科(儿科),伯父熙载善治目疾和肺痨。龚廷贤出身世医之家,父龚信精医术,曾供职太医院;弟廷器,子懋升,侄懋官,均为医官。陈自明三代为医,谢星焕六世业医,席弘十二代均以针灸为业,代代相传,才形成了著名的江西针灸学派。</p> <p class="ql-block">  传承创新,大医精诚。江西中医人才济济,名医荟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入挖掘和整理流派学术,“旴江医学”这个古老流派再度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