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印

弘和草堂

<p class="ql-block">有几个朋友和我说我的印风有点像石开先生,还有人说像点戴武先生。坦白说,我对二位先生的制印很是敬佩,也细心观摹过,学习过。尤其对他们运用小碎刀制造出的斑驳苍古的印面效果尤其欣赏,但严格上来说,我的印风的主要来源是我对书法的感悟。比如下图中书法线条的丝丝缕缕和溅墨,我在印中就尽力地去表现。</p> <p class="ql-block">我对秦汉金文、《秦诏版》和《祀三公山碑》都特别的喜欢,在刻印和书法的相互借鉴之下,逐渐行成了现在的风格。在制印中也适当借鉴了一些汉将军印的一些处理方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秦诏版》和《祀三公山研》</b></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我的书法或者刻印,在线条的运用上我特别强调松、柔,活、厚。松是线条松动不交劲,柔是线条柔韧有弹性;活是线条有活力;如有生命;厚是线条厚实不轻浮。既要有书写性和节奏感,又要兼顾金石气。</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幅是春节前写的春联,谈不上特别创作,算是一个平常状态吧,但无论结字还是线条,和我的印风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朋友点题让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我的行书作品也一样很强调笔画的节奏感,线条的松、柔、活、厚。</p> <p class="ql-block">我的印和戴武先生的印风有本质区别,戴武先生的线条是清利刚峻的,我的线质是柔和松动的。就线质而言我应该更接近石开先生一些。</p> <p class="ql-block">戴武先生印风</p> <p class="ql-block">石开先生印风</p> <p class="ql-block">和二位先生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倍加努力。下面几方印章都是我这个正月刻的,谈一些我在刻印中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以兹方家法正。</p> <p class="ql-block">就整体章法来说,“心藏春”和“水秋山”采取相背之势。中间的留白出现了犬牙交错的态势,这种形势使印章更紧凑且耐看。</p> <p class="ql-block">“水”字左长右短“心”字捺角在右,两字相距较开,虽是正姿却有向内倾倒之势。“藏”和“秋”两字相距很近,字形很大,成为印章主体,“藏”字左倾但重心向内,“秋”字外倾但下面“山”字偏左迫使“秋山”重心也倒向内,所有的字都向内挤压,使整个印面气息凝聚,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胸”从中间对兩边进行排挤,“老”和“诗”对中间进行挤压。印四边密实,印中间大面积留白,使整个印面形成向内包围的态势。</p> <p class="ql-block">我感觉这方印章“法”字大小处理的最巧妙。“书”“意”基本呈长形等大,把“法”适当缩短加强横向挤压,形成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气息更活了。“我”、“造”和“本无”再呼应起来,使印章的空间咬合的很紧。</p> <p class="ql-block">这三条线使印章的秩序更规范,“造”和“无”适当缩小留出一些空间,,使字和字之间的气息更加活泼,亦动亦静。</p> <p class="ql-block">也可能是白文与朱文给人观感不同,白文印的线条更有凿刻之美,风驰电掣之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最开始是这样,“年”“夫”两字的几个笔画比较弱。修改之后的印章线条更厚实,感觉效果更好些。</p> <p class="ql-block">以飞白和裹锋笔法入印算是这方印的一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最开始是这样的,“朵”字下面“木”右边小竖稍有些长,阻碍了气息的内聚。</p> <p class="ql-block">切短一些后气息就好了许多,“每”字左下空和“朵”中间的空呼应感更强了。“每一沉思”和“花一朵”相呼相应,抱成一团。</p> <p class="ql-block">“放情诗酒”这方印的亮点是分组分割。“诗”字左右分离,使“寺”和“放”形成一个小组,“情”字左右分离使“忄”和“酒”字形成一个小组,两个小组交相呼应。“酒”下面的留白和“放”右上角的留白打破了四平分稳的排叠,使印章更活泼。</p> <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我的印在制造气氛方面还不够好,特别是疏密对比不够强烈,总体上有些散,这些有待日后完善,我喜欢刻无边框印,感觉有边框很受拘束,没有边框更能放飞自我,而且我感觉边框不仅仅是束缚了印内,对盖在作品上的感觉也会因有边框不能和作品更完美的融合。当然不决对,我只保持我对写意类书画作品的看法。边框不仅框死了自己,也框死了外界信息的进入。</p><p class="ql-block">无论刻印、书法还是绘画,我都认为我们不仅要向古人学,只要是自己认为是可以借鉴的,可以被自已所用的,无论是古人的,今人的,民间的,官方的,都可以拿来融化吸收,最终成为自己的。</p><p class="ql-block">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无论秦印,汉印还是流派印,并不是每方印的艺术效果都高,尤其秦汉印更是出自工匠之手,可以说很多很多并不出色,所以学习中尤其要重视,不能照本宣科,不动脑筋。</p><p class="ql-block">瞎写一气,个人观点,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