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2024年2月突尼斯之旅

一帆风顺

<p class="ql-block">突尼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北非五个阿拉伯国家中面积最小的国家,</span>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着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最初对突尼斯有印象是九十年代初,住在同一大院一位女士的先生在外交部工作要出使突尼斯,我当时想象那里就是贫穷落后的“黑非洲”。</p><p class="ql-block">这次到突尼斯事先也没做功课,就是去年11月报去知名度较高的摩洛哥后,摄影团公司发来的14天行程里安排了4天突尼斯旅行,感觉像充话费送的似的。</p><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才深切感受到,突尼斯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之地,是北非大陆一个开放的融合了阿拉伯、欧洲和非洲文化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兼具地中海、阿拉伯和非洲三重属性,是颗令人惊艳的“地中海明珠”。</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国土面积16.36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河南省),总人口为1200万人,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艾导介绍:突尼斯独立后废除了国王,施行总统制共和国,很多政治制度效仿法国。突尼斯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开放的国家,穆斯林的很多禁令在这里有所放松,譬如:不强求女人围头巾。突尼斯对于教育极其重视,如果父母不让儿童上学将受到刑罚,所以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很高。</p><p class="ql-block">突尼斯国旗的一弯红色新月和五角星源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2月26日是此次北非旅行的第12天,我们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飞抵突尼斯城。</p> <p class="ql-block">抵达后突尼斯人艾导接到我们,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他说他是突尼斯稀有的30个华语导游之一。</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首都与国家同名,就叫突尼斯市,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迦太基帝国,当其盛时,突尼斯是迦太基城近郊的一个海滨村镇。迦太基城后被罗马人焚毁重建,公元698年又被阿拉伯人摧毁,倭马亚王朝总督下令拆除迦太基残余城墙和建筑,在今突尼斯城地址建麦地纳城,兴建港口、船坞,令居民迁移至此。强盛的哈夫斯王朝(1230-1574年)时期,正式定都突尼斯城,并大兴土木,修建宫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立城堡</span>,引水入城,整修阿拉伯市场,文化艺术亦相应发展,突尼斯城一时成为非洲西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1937年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57年突尼斯共和国成立后,定为首都。</p><p class="ql-block">一到达这里我们便跟着艾导马不停蹄的转悠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吃的第一顿突尼斯餐。</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著名的历史古迹——位于突尼斯市城北17公里处的迦太基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迦太基古城在突尼斯众多古迹中最为著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曾是地中海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的首都,也是当时北非、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中心,是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的汇集地 。遗址占地面积315公顷,主要建筑有城墙,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剧场、竞技场、跑马场、港口、墓地等。</p><p class="ql-block">腓尼基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元前814年</span>建立了迦太基古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迦太基(Qart-ḥadaš)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span>罗马人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146年最终击败了迦太基,其城邦付之一炬,又在原址上建立了新的城市。到了公元698年,罗马迦太基城又被阿拉伯人摧毁。现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占领时期重建的。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站在迦太基城的残垣断壁上,听着艾导的介绍,不难想象当时的宫殿、教堂、宅邸、亭台楼榭的富丽堂皇。如今这些文明都已作古,但仍让人感受到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移步到古罗马浴场遗址。</p> <h3><p class="ql-block">安东尼浴池建于公元2世纪罗马安东尼帝王时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占地面积约为3.5公顷,宽达300多米,是古罗马建造的第四大</span>豪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浴场。</span>这里当年是罗马上流社会交际和休闲的场所,如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上部建筑已不复存在,地面建筑只剩下柱石残墙,但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更衣室、休息间、蒸气室、冷、热水池、游泳池、蒸浴室、健身房和按摩室等。</span>整个浴池一分为二,左边为男宾浴用,右边为女士专用。由此可以想象当时贵族的生活有多讲究和奢华。</p></h3><h3>浴室内的泉水是古罗马人从60公里外通过椭圆形封闭式的渡槽引进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现仅存数段,3万立方米的贮水池至今仍能使用。</span>这引水工程在两千年前,可谓非常先进又壮观。</h3> <p class="ql-block">在遗址的北边,远远看到有一片白色的围墙,里面飘着红色的新月突尼斯🇹🇳,墙外有卫兵及门岗,导游告诉我们那里是总统府,是保密机关,游客不能对着那边拍照。</p> <p class="ql-block">到突尼斯当天游览的第三站是坐落在首都突尼斯城东北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一个著名的小镇——西迪布塞(Sidi Bou Said)。曾兴盛于13世纪的西迪布塞不仅是突尼斯最迷人的地中海村落,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里西欧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融合,蓝与白是代表色,故被叫做蓝白小镇,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最浪漫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镇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主要大街,从主街向两旁伸展出许多小巷。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多是单层,至多也只有三层楼高,<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雕细琢的圆顶拱门,洁白的墙壁,蓝色</span>的门窗,房子的色彩虽然简单,样式却是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据说,自1916年起,当地政府就明文规定此地建房一律只能用蓝白两色,一百多年来,家家户户恪守不渝,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蓝白小镇。</p> <p class="ql-block"><br></p> 沿着主街往海边走去,一路上欣赏小镇的地中海伊斯兰风情,尽情享受这里的静谧与祥和。 <p class="ql-block">不愧是最开放的伊斯兰国家,接触这里的人也感觉到比摩洛哥那边更开放更友善更欢乐,街上遇到不少人会主动用中国话打招呼说“你好”,人们也愿意面对镜头。</p> <p class="ql-block">这位小姐姐抱起一个流浪猫又抚摸又亲吻。</p> <p class="ql-block">街头艺人边弹边唱,路经的年轻人也都闻乐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助唱。</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这个北非的小镇听到我们这一代人耳熟能详的南斯拉夫经典老歌,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我去年去解体的前南斯拉夫三国游时反倒没遇到有人唱。</p> <p class="ql-block">2月27日,到突尼斯的第二天也是我们这次旅程的D13,行程:凯鲁万-艾尔杰姆-苏塞。</p><p class="ql-block">上午来到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城—凯鲁万。这是穆斯林民族进入北非最早的居住地,也是突尼斯古都,位于突尼斯中部偏东地区,现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670年兴建,800-909年艾格莱卜王朝在此定都。著名建筑有大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凯鲁万的建筑色彩也是以蓝白为主,令人赏心悦目。<br></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凯鲁万曾是北非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现如今这里仍是突尼斯人的精神家园。突尼斯穆斯林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1次。</p> <p class="ql-block">城内寺庙星罗棋布,因此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凯鲁万正因拥有此寺而被阿拉伯世界誉为第四圣城,成为伊斯兰教四大圣地之一,并于198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在凯鲁万建立都城,传播伊斯兰文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彼时</span>凯鲁万地区缺水严重。天旱少雨,加之该地区又处于海平面之下,用水极其困难。<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公元862年,</span>当地人修了15个蓄水池用于解决饮水。阿格拉比特蓄水池是阿拉伯人在沙漠中收集水源而制作的特殊装置。蓄水池分为大小两个水池,小水池是用来收集雨水的,大水池则是用来沉淀杂质而形成清水,大水池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纳6.2万立方米的清水,是凯鲁万重要的饮水水源。现在阿格拉比特王朝留下的印记只存下两个蓄水池供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俯瞰静静地躺在大地上的8字形状的蓄水池。<br></p> 观景台上一位老人口中蹦出几句中文推销当地特产。 <p class="ql-block">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最有名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迪•撒哈卜陵墓。在突尼斯,西迪是伊斯兰教“神圣”的意思。西迪•撒哈卜陵墓的主人,是跟随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的圣人,传说他是一个理发师,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7世纪时他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后,不仅带回了大量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的三根胡须,西迪.撒哈卜去世后这三根胡须也随之放入陵墓,于是人们也称这座陵墓为“胡须陵”。</span>从外形看,西迪•撒哈卜陵墓也是一座清真寺。这里也是孩子举行“割礼”仪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进圣人墓大门就见到一位“花猫警长”坐在摩托车上守卫</p> 精美的阿拉伯马赛克墙壁,拱形房顶以及绚丽的吊灯构成这里浓郁的民族色彩。一个突尼斯人举着一把银壶,将壶中的水依次倒在人们的手心,闻起来香喷喷的。 <p class="ql-block">礼拜堂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我们中只有一位来自天津的回族团友进去参观了。大叔模样的看门人主动要了我的手机,进去帮我拍了几张照片,还真挺漂亮。</p> <p class="ql-block">奥克巴清真寺位于凯鲁万东北角,是阿拉伯人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大教堂,其规模之大,可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齐名,成为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这座清真寺占地约9000平方米,外面看上去像是一个四方形的堡垒,里头空间很大,包括一个柱式祈祷大厅,一个大理石铺成的庭院和一个方形宣礼塔,庭院和走廊可容纳高达5000人同时进行礼拜。整座建筑的材料风格迥异,有罗马式,阿拉伯式和拜占廷式。</p> 参观游览的女性要用纱巾包裹头部方可进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赶上做礼拜的时间到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伊斯兰教规定每天五次礼拜)</span>,宣礼塔上传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的声音,置身其中</span>,历史沧桑感、文化厚重感齐聚于心。</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从凯鲁万再驱车向东南行,下午三点多到达一座宛如城堡一样的庞然大物—埃尔·杰姆斗兽场。埃尔·杰姆斗兽场坐落在一个叫“杰姆”的村子附近,位于凯鲁万和苏塞两大城市之间。大约建成于公元250年左右。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在1700多年的岁月中,埃尔.杰姆斗兽场虽经历了罗马帝国的衰亡、阿拉伯帝国时被民众的拆毁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和炮轰,但它依然是世界三大竞技场中保存最完好的(另外两座在意大利),其规模仅次于古罗马斗兽场。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埃尔·杰姆斗兽场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弘、布局科学、构造完美,征服了所有的到访者。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 “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斗兽场有六层的观众看台,围墙厚重高耸,最高处36米,</span>可以容纳约4万人,在看台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斗兽的场面。</p><p class="ql-block">这座以前充满杀戮和血腥的地方,如今除了供参观外,还在夏季举办艺术节演出。</p> <p class="ql-block">登到观众席最高处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斗兽场中央的钢格栅下面地下一层,两侧排列着一间间的地牢,是当年用来关着准备用来搏斗的猛兽和角斗士的(据说多为奴隶和狮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央是表演出场的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厚厚的泥沙墙壁上还可见到海里的贝壳。</p> <p class="ql-block">漫游其中,既为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之高超精湛而震撼赞叹,又为这里曾发生的残酷血腥而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一位优雅的女士坐在废墟的台阶上静静地欣赏风景。</p> <p class="ql-block">开心的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看到景点停车场墙壁上的涂鸦,又把思绪从古罗马拉回到现代。</p> <p class="ql-block">晚抵达苏塞入住movenpick酒店 ,据说是苏塞最好的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房间的阳台上可见街道的车水马龙。</p> 酒店后面紧邻地中海,景色优美。 <p class="ql-block">酒店的自助晚餐有种没见过的菜,吃起来没味道,也不爽口,纤维多咬不动。网上查了下应该是菜蓟,又名朝鲜蓟、法国百合(菜蓟原产地中海地区,西欧地区有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上海、浙江、山东、云南、湖南、北京、湖北、青海、陕西等省市相继引种栽培)。</p> <p class="ql-block">2月28日到突尼斯的第三天也是我们这次旅程的D14,行程:苏塞-哈马马特- 突尼斯城 </p> <p class="ql-block">苏塞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的哈马马特湾,苏塞以旅游业著称,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城麦地那(麦地纳在阿拉伯语中是“城市”之意),又有景色怡人的海滨和港口。苏塞老城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苏塞定居并留下他们的烙印和遗迹。苏塞老城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花了8元突尼斯第纳尔(相当于8x2.3元人民币)登上苏塞城堡。</p> <p class="ql-block">除了世遗古城,苏塞最引以为傲的还有被誉为地中海最美丽的花园港口-艾勒甘塔乌依港。港内停泊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来自欧洲各国的私家游艇,矗立着一片白色的桅杆。</p> 胖猫慵懒地依偎在男人的怀里 此猫一见我立刻就喜新厌旧了 中午到达哈马马特,这里是突尼斯著名的海滨浴场和度假胜地。 哈马马特的麦地那由老城墙环绕而成,规模和范围都比较小,走进这里像是走进古老的迷宫。 <p class="ql-block">又花了8元突尼斯第纳尔登上马哈马特城堡。<br></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麦地那建于15世纪,其一角的方形防御要塞由阿拉伯人于16世纪扩建,主要为了抵御西班牙人的海上进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迁和政权更迭,如今的哈马马特仍旧保持着古风古貌,老城和海滨等景色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绵延的沙滩、蔚蓝的海洋、柑橘和柠檬树的翠绿和清新的茉莉花香,使哈马马特成为突尼斯最重要的海滨疗养地,是许多世界名人的度假首选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海湾既无礁石,也不见巨浪。海滩上白色的沙子细腻、柔软。海边绿树成荫,气候宜人。</p> 可怜的小猫在要东西吃,但我身上只有糖果,这个小姐姐拿着薯片喂它。 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在欣赏海景 我的糖果派上用场了 下午回到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在西北郊的巴尔杜参观巴尔杜国家博物馆,这是突尼斯历史类博物馆 ,也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在整个非洲,它的规模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而且历史悠久,建成于1888年,由法国殖民者将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一座王宫所改建。 巴尔杜国家博物馆以极其丰富和瑰丽多彩的罗马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而闻名世界,馆内各个大厅珍藏的镶嵌画,约占博物馆全部展品的3/5,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世界名列前茅。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楼大厅正面墙壁上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马赛克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是三件镇馆之宝之一。这幅 13.40×10.25 米的画铺满大厅的一面墙,是 1888年在苏斯城出土的。画面上海神尼普顿居中,站在由 4 匹海马拉的战车上,左手拿着三叉戟,右手挥戈向前。周围由 56 幅椭圆形或六边形的绘有骑着各种海兽的仙女相陪衬。仙女仪态万千,神情各异,数十头海兽也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任意踩踏着有千余年历史的马赛克步入展厅,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这些展览的镶嵌画或于墙壁、或于地面、或于穹顶,内容有神话、宗教故事、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渔猎、航海、体育竞技、戏剧歌舞以及葬祭仪式等,色彩协调,技术精湛,虽有近 2000 年历史,仍保存良好。被誉为“洗不掉的壁画”和“踩不烂的地毯”。 <p class="ql-block">作于公元二世纪取材于希腊著名神话故事的珍品《尤利西斯和西莲斯海妖》。</p> <p class="ql-block">《海神的胜利》是保存得非常好的一幅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镇馆之宝之一。</span>海神居中,被象征着“四季”的图画环绕,他左手握三叉戟,右手举着一条鱼。他的车乘由四批马头鱼尾的怪兽拉着,驾驶员则是半人半鱼的怪兽和海中仙女。画的四周是代表四季的四个仙女:春天是一位玫瑰仙女;春天还有一个代表是围猎;而夏天是狮子的躁动,其代表是由麦穗围绕着的全裸仙女;酒神巴克科斯象征秋季,秋天的代表是半裸仙女;与狩猎相关的野猪象征冬季,其仙女形象围着橄榄枝。而农田活动则是4个男性面孔,捡拾玫瑰、收割粮食、收获葡萄,和收拾橄榄。马赛克拼凑出的肌肤,丰富而富有弹性,四季女神的眼神妩媚、传神,工艺的精湛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维琪尔肖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作于3世纪,画中诗人维琪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被公认为“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安详地坐在椅子上,手握着诗卷,左侧站立着历史女神克丽亚诵诗,右侧站着悲剧女神美尔鲍曼娜。这幅镶嵌画用了十多种不同色彩的石块,特别用上了绿色玻璃,色彩丰富艳丽。</p> 浴室的马赛克都这么讲究 <p class="ql-block">这堆古罗马金币是公元三世纪的,1993年出土。</p> <p class="ql-block">这些珍品是从一艘沉没于突尼斯海域的古希腊沉船中打捞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巴尔杜博物馆近年还发生过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2015年3月18日,在此博物馆发生了武装袭击和劫持人质事件,造成22人死亡、50人受伤。死者中有20名游客,有法国、波兰、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公民,还有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突尼斯警察和一只警犬</span>。大厅入口陈列着马赛克镶嵌的遇难者名单及所属国家国旗以示纪念。此次袭击对突尼斯的国家形象,尤其是支柱产业旅游业一度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当时我在新闻看到这次针对游客的袭击报道很震惊,时隔9年来到突尼斯,才把记忆与此地联系起来。艾导说到现在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他们也都不清楚。</p> 墙壁上还可见枪击事件时留下的弹孔。从摩洛哥来到突尼斯,发现不一样的就是进每个景点每个酒店都要过安检,不知是否与这次恐袭有关。其实这里治安很好。 2月29日,到突尼斯的第四天,也是我们在北非的最后一天(旅程D15),清晨在所住酒店随拍。 最后这天上午我们才真正去逛了首都突尼斯城。突尼斯城的市区由传统的旧城麦地那和欧化的新城组成,在这个城市里,既能找到阿拉伯人特有的民俗风情,又能找到欧洲文化的缩影,具有“突西”合璧特色。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城的“卡斯巴”是国家的行政中心,总理府和执政党党部等政府部门分布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卡斯巴</span>广场周边。</p> 这是突尼斯国家独立纪念碑 。<br> <p class="ql-block">穿过卡斯巴广场,就进入了突尼斯城的老城区“麦地那”。</p> 老城口的一家医院 许多阿拉伯国家的首都都有老城,阿拉伯语称作“麦地那”,专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突尼斯麦地那建城已有1300多年历史,还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阿拉伯东方色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 class="ql-block">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p> <h3>麦地那集住房、手工业和商业功能于一身,<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现代化的建筑,最高的住房只有两层楼。</span>有2800个手工作坊,3050家店铺,1050个商业服务点。街道拥挤,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巷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店铺</span>商品种类丰富,手工制作的挂毯、银器、铜器、编织品、刺绣品、木制品、装饰品、花瓶、香料、阿拉伯服装、鞋帽、刀叉、食品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琳琅满目,</span>应有尽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市场充满了浓厚的阿拉伯风土气息,令我</span>联想到新疆喀什。</h3> <p class="ql-block"><br></p> 旧城墙虽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门保存尚好,这是新旧城相接的海门。 走出海门就到了新城区,眼前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宽阔明净的大道和整齐的欧式建筑。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是突尼斯首都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两旁汇聚了众多饭店、旅馆、商店、电影院和咖啡馆。这里的建筑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因此也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p> 艾导说:这座蓝色的大楼是全摩洛哥最高的楼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街道的尽头竖立着突尼斯开国总统布尔吉巴的雕像。 <p class="ql-block">准备赴机场了,车又路过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此次突尼斯之旅虽然时间短暂,但突尼斯的七个世界文化遗产去了五个:迦太基遗址,凯鲁万,埃尔杰姆斗兽场,苏斯和突尼斯麦地那老城(都集中在突尼斯国家的东北部),加上美丽的蓝白小镇、哈马马特老城及海滨,还有原定行程之外的巴尔杜国家博物馆等,该国的特色和精华都欣赏和感受到了,真是收获满满。</p> <div>2 月 29 日 是农历正月二十,午餐后前往机场乘坐国际航班,突尼斯-伊斯坦布尔(16:55-21:50,时差2小时),这是突尼斯机场的美女。<br></div> <p class="ql-block">3 月 1 日伊斯坦布尔飞广州(1:50- 16:35 时差5小时)。半个月的连日奔波虽然很疲惫,但内心很愉悦—北非摩洛哥、突尼斯之旅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