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字:王行惠,山东孙子研究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意思是说,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够做到集中兵力、正确判明敌情、战胜敌人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孙子兵法·形篇》曰:“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就是说,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就像是以“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也可以说就像韩信所说的“多多益善”。那么,孙子的用兵思想是不是前后矛盾?</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孙子是从两个维度、两个层面来阐述兵力多少的。“以镒称铢”,是从战略维度、战争筹划准备层面而言的,强调的是要以强大的力量做基础、做后盾,这既可以灵活自如地调用兵力,又可以形成力量威慑。“兵非益多”,是从战役战术维度、作战实施层面来讲的,强调的是“够用”,这既是一种避免造成兵力及相关保障浪费的策略,也是更好地发挥兵力效能的思想,因为在有限的地幅内,过多的兵力投入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且后勤保障的难度也会相应加大,甚至无法承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鹤君画)</span></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非益多”的用兵思想,让人想起了“着力即差”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在苏轼临终时,他的好友维琳和尚劝他不要忘记西方极乐世界,期望他的灵魂在死后能够到达那里。苏轼回应说:“西方即便存在,但也是无法用力去往的。”当他的友人钱世雄劝他在去世后仍要坚持佛学修行时,苏轼再次强调:“着力即差”,并在此语后闭目而逝。</p><p class="ql-block">孙子“兵非益多”的用兵智慧、苏轼的“着力即差“的临终遗言,揭示了同一个道理,凡事要酌情用力。比如,与人握手,尤其男士与女士握手用力过大,会让人不舒服,甚至心生厌恶;关车门、关家门用力过猛,会惊到孩子和老人;在吃喝、玩乐上花功夫过大,会消磨意志、透支身体;舞蹈动作太用力,会给人僵硬、笨拙,不连贯、不流畅的感觉;过年时太破费,平常日就要勒紧腰带过日子,尤其在以往生活不太富裕的时候;对人过于献殷勤,会弄巧成拙,让人瞧不起;个人升迁上的追求欲过强,会心绞力竭,甚至不择手段,往往事与愿违;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学习借鉴孙子“兵非益多”的用兵智慧,还要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有成本意识,讲究性价比、提高效费比,任何时候都要精打细算,既要备足、有余,如过去老百姓常讲的“穷家富路”,又要坚持够用即可,不挥霍浪费,不花不该花的钱,不出没有价值的力。总之,要做实在人、干精明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张景峰画)</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