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孩子的心里

道蒙·陪伴家

<p class="ql-block">少年儿童心理、行为调整</p><p class="ql-block">学习系统治疗 家庭教育咨询</p> <p class="ql-block">  小A同学是一位稳重积极的同学。爱思考,上课能主动思考并和老师形成良好互动;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很乐观,经常乐滋滋,积极主动。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充满热情。一个生命能量饱满健康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假期前的一次课上,主动的和老师讨论电话手表该不该买的问题。他想要,但是家长不同意买。这次和老师讨论,很想从老师这得到赞同和支持。老师陈述了理由,并明确表达:不支持小学生带电话手表。临下课他还再一次向老师陈述他的理由以期老师肯定的答复。这个问题他们在家里是怎么处理的,老师并不清楚,只是发现这孩子的生命之光好像暗了不少,如同电灯泡的功率减小了。上课不怎么发言了,下课也不找老师说话了。接着经历了期末考、寒假计划的目标未达成,家长应该是在成绩和作业上要求的多,催的紧,以至于假期前的最后一次课上这孩子明显郁郁寡欢,消极怠工。假期过后上课,发现这孩子还是低功率状态,就和他家长谈了我的发现。过一周,也就是今天上课,发现这孩子恢复了精神的饱满。课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下课了还要找老师分享:谁谁没赶上上上海的车,问我能不能听得懂?课后和他家长沟通,他的家长说:近日在家里注意(关注了孩子的情绪感受)了。这让我想起了在哪里看到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位身边的成年人能住进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坏情绪情感的容器,孩子就能有力量的主动成长,无论你学识多寡,学历高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比较好理解,归属感,主要是在环境中体验到他人的关爱,认同和支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需求都是感觉,孩子自己的感觉。</span><u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被伤害,不管是事实,还是孩子自己的感觉,效果都是一样的!)</u><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没法称量。需要教养人很细心,才能感受和共情的到,以便提供帮助。这是继初级的生理、安全需求之后的高级需求,现在的孩子出生起就在暖饱安全的环境里,所以他的需求直接从高级开始,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满足之后,他会主动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自我决定理论的几个基本假设:</p><p class="ql-block">人的天性是积极的,</p><p class="ql-block">人可以自我激发</p><p class="ql-block">人拥有好奇心,</p><p class="ql-block">人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p><p class="ql-block">人渴望成功,而且获得成功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奖励。</p> <p class="ql-block"> 扫码联系</p><p class="ql-block">地址:开元步行街三楼(市图书馆正对面三楼) ☎️ 15037466605</p>

孩子

老师

家长

课上

上课

归属感

主动

需求

自我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