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前述</b></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今天(3月2日)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浏览了普陀山,虽然时间已过去了一年,但一年前的浏览经历却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我清楚地记得,一年前的今天天气不错,天气晴朗且无风,阳光充足但天气不热,爬山是难得的好天气,真给力!终于如愿以偿的浏览普陀山。从我们住宿的绿城朱家尖东沙度假村到蜈蚣峙码头约有9公里。早上一到码头就被停车场里停的满满的车辆所震惊,停车场密密麻麻停满了车辆,我们的车好歹找到停车位。停车费每小时6元,48元封顶。从码头坐船到普陀山也就是十五分钟的时间,进出岛双程船票60元,如果是从网上订票外加服务费5元。成人门票160元/人,半票80元,索道单程40元/人,双程70元/人;70岁以上免门票。船票和门票最好是在网上购买,免得到窗口排队耽误时间。</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中国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b>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旅游来说,一天的时间可依次浏览宝陀讲寺、慧济寺、法雨寺、南海观音、紫竹林、不肯去观音,然后下山沿海边去游船码头,一天的浏览行程也就结束了。因时间和体力的关系,普济寺等几个景点我们无奈舍弃,也算留个想头吧。如果想深游普陀山,把景点基本上全逛下来,那就最好在普陀山景区内住上一晚。</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很大,而且景点多,如果是一天的时间也就只能浏览以上几个主要景点。用一天时间浏览普陀山,我的体会:一是上年纪的人一定要能坐车就坐车,千万别省索道钱,就是这样我们一天还走了二万五千步;二是普陀山真是一座“金山”,游普陀山就要有“掉"钱的准备,一个人一天下来光船票、车票、门票约350元;三是坐景区公交一定要有耐心。我们在法雨寺等了七班车,一个多小时。四是游客真的是太多了,香火很旺很旺的,想照一张理想的照片不容易。在以下的段落里,因为考虑到文章的逻辑性,会出现重复语句,敬请大家理解。谢谢!</p> <p class="ql-block"> 停车场对面错致有落的建筑,被称为“小布达拉宫”,这也是前去普陀山的第一个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进入候船大厅,排队等待上船。</p> <p class="ql-block"> 候船大厅正在等待上船的游客,游船一次可载客好几百人。真可谓:游船一开,黄金万两,游客变香客,普陀香火旺。</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一日游,怎么游?我们也是第一次来,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选择从最远的景点往外逛。因此,下船后我们第一站选择坐车到佛顶山索道站,从码头坐景区公交10元。到索道站后我们没有急于乘坐索道上山,而是去了距索道站不远的宝陀讲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宝陀讲寺 </b></p><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坐落于普陀山北部的龙头山麓,是普陀山第四大寺,是由普陀山重兴之祖妙善法师发起兴建并亲自命名,并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舟山市重点工程。1999年11月6日奠基,2003年春开工,2011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隆重开光。宝陀讲寺占地八十九亩,工程耗资亿元,是一座具有清式皇宫建筑风格,体现佛教天台宗内涵和弘法讲经功能的新兴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延伸阅读:</b>妙善法师,江苏如皋人,1932年出家为僧,1944年到普陀山法华灵洞闭关隐修,1952年代理普陀山法雨寺主持,后随众僧下放到浙江余姚芦山寺务农。1979年重返普陀山,被推为全山主持。此后20余年间,妙善法师主持修复了普陀山的三大寺院、二十余座庵院,创建了南海观音铜像,建立了普济医院,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等。为恢复和发展普陀山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关于宝陀讲寺,在牌坊的东侧有一块石刻《宝陀讲寺简介》介绍的比较详细,因是繁体字,加上阴刻,阅读起来比较费劲,以下我会结合具体的建筑物来介绍。</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中轴线依次由照壁、牌坊、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普门讲堂、天池石窟、大宝楼阁等九组殿堂构成,座北朝南,沿山递进,廊道环抱,殿阁巍峨。东西两翼有方丈院、僧寮、斋堂、接待厅、宾客楼、圆顿戒壇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琉璃照壁,是仿北京北海公园照壁建造,上镶“福聚海无量”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的牌坊为三门四柱京式牌坊,七色斗拱,彩绘贴金,群龙盘绕,色彩华丽。牌坊背面匾额上“万国潮音”四个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书。高大牌坊的正面上方写着“咸瞻宝相”四个大字,意思是都来瞻仰佛的庄严形象。四根立柱上是两幅对联,特别是第一对联写的非常对称,让人看后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联一:</b>来好来好越来越好好再来,</p><p class="ql-block"> 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得再舍。</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联二:</b>佛祖哲思法轮常转布净境,</p><p class="ql-block"> 菩萨慈怀经坛宏开沥甘霖。</p> <p class="ql-block"> 透过牌坊可以看到山门,过了牌坊经金水桥便到达山门。山门中间门洞上方悬“宝陀讲寺”匾额,内塑密跡金刚,汉白玉装饰门窗套。院内钟鼓楼两楼对称。</p> <p class="ql-block"> 照壁、牌坊、山门形成一条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两侧墙上内塑的密迹金钢。密迹,是欲界天中的夜叉神或大力金刚神。他的位阶低于帝释天与毗沙门天,现忿怒相,手持金刚杵。其手下率领有五百名金刚力士,他们也被统称为密迹金刚,主要工作是防守天界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供奉弥勒、韦陀二菩萨,两侧为塑彩四大天王、八大神将。</p> <p class="ql-block"> 圆通宝殿,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建造。殿外三台汉白玉栏杆环绕,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壁画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翼供奉观音三十二应身,背面为海岛观音群塑。</p> <p class="ql-block"> 圆通宝殿排水用的石雕龙头,雕刻的十分精美。据说,如果遇到下雨天,会出现千龙吐水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与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以讲经弘法为主。普门讲堂就是讲经弘法之所,其建筑面积6695平方米,总高24.7米,可容纳听经信众800余人,再往上是藏经楼、五百罗汉堂,并设有体现人文关怀的香游客休息茶室。</p> <p class="ql-block"> 天池石窟,高15米,长48.8米,它是参照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群像精雕而成。</p> <p class="ql-block"> 石窟群像位于中间的是妙相端庄、双手接引的阿弥陀佛座像;右是阿难尊者,左为迦叶尊者;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立像;两边又有四大天王立像;顶有仙女飞天翩翩起舞,整个壁像起势磅礴,巍峨庄严。</p> <p class="ql-block"> 大宝楼阁位于天池石窟上方,一层为智者大师纪念堂,二层奉兜率内院天冠弥勒,三层奉弥勒成佛像,环奉玉质弥勒小像,共567尊,象征弥勒大士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成道。 </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与普门万佛宝塔遥遥相望,站在宝陀讲寺高处的殿堂前,万佛宝塔清晰可见,形成了普陀山海天佛国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宝陀讲寺外边拍照的,因时间关系万佛宝塔我们没有过去,所以万佛宝塔的情况也就不清楚了。写逛过的景点,是我写游记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在普陀山这座海天佛国占据了重要地位。唯一的遗憾是建筑太新,人气不旺,里面非常冷静,我们浏览宝陀讲寺时,静香礼佛、旅游观光的客人非常少,因为面积很大,整个讲寺里几乎见不到人影。宝陀讲寺最大的缺憾是没有历史沉淀,缺少文化底蕴,这可能也是游客减少的原因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宝陀讲寺中轴线建筑层层升高,两边各有一道长125米、由327级步阶组成、雕梁画栋之廊道逐级向上贯通,廊道内侧沿途安装靠背椅,可供憩息,外侧有玄奘西游等彩画。 可以从大门沿着殿堂一层层的走到最高处,也可以从旁边的廊道直接登顶。建议沿着殿堂一层层先直接爬到顶部,然后再沿着廊道慢慢往下走,这样既可以不走回头路,又比较轻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慧济寺(佛顶山)</span></p><p class="ql-block"> 大约用时近一个半小时,我们浏览完宝陀讲寺,随后赶往索道站,乘坐索道到佛顶山。索道全长1095米,落差223米,索道单程40元/人,双程70元。到佛顶山主要是慧济寺,进寺需香花券5元(其实就是门票,但人家不叫门票)。</p> <p class="ql-block"> 从索道上下来,走不多远就会看见“佛顶山”石碑。佛顶山主峰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为普陀山最高峰,海拔288.2米。因白华顶时有云雾缭绕,誉称为“华顶云涛”,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佛顶山碑刻拍照后,往前一点就是人见人爱,此处必打卡的“上来就好”!其实,在普陀山有三块石碑,佛顶山“上来就好”!普济寺“来了就好”!普陀山“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在“佛顶山”对面的一块小空地上,有一座宋代诗人陆游再游普陀山与高僧喝茶的铜像,一旁的石碑上题刻着陆游《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诗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代 陆游</p><p class="ql-block">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p><p class="ql-block">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p> <p class="ql-block"> 佛顶山上来就好,欣赏完陆游《好事近》一诗,就可以去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慧济寺了。</p> <p class="ql-block"> 慧济寺石碑坊,中间悬匾“佛顶山”三个字为乔石题写,两侧楹联为“莲花海洋全面碧波光明洞彻琉璃界,补袒洛迦徧山清净云雾独秀佛顶峰”。通过牌坊,顺道往东走,前面是慧济寺。道路铺砌的石板上雕有莲花、荷叶等的图案。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虔诚的信徒三步一拜,纵然是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他们依然如此反复机械式的进行着一个动作,特别是从法雨寺爬山前往慧济寺的善男信女,千级台阶也阻挡不了他们那虔诚的常规操作,在朝圣的路上,信仰根植于他们的内心,而不被外力所左右。看着他们脸上流淌的汗水,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天南地北到处游,佛祖在我心头坐……。</p> <p class="ql-block"> 慧济寺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黄色的外墙有如“金刹”一般,彰显庄严尊崇。古老的柏树枝干探墙而出,枝干上吊挂着一口紫色铜钟,它好像是在向香客、游客诉说着慧济寺已逝去的沧桑,又像是在以新的姿态迎接人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走过慧济寺山门,一座黄色影壁,中间石匾上镌着“佛顶顶佛”四个大字。两个“顶”字,前一字指的是“山顶”,后一字则为“顶礼”之义。据说这里还留下了“郭老老郭趣对回文联”的故事。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佛顶山,信口而出“佛顶山顶佛”,并向同行者征下联。郭沫若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以对,郭沫若不以为佳,一姓郭的当地公社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石碑上刻有书法家孙信德书写的“同登彼岸”,来慧济寺的善男信女都会在这里停留膜拜,当然了,我也不例外,拍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 进慧济寺需购五个香花券,也就是花五块钱买门票,出家人不谈钱,谈钱有点俗。五个香花券五块钱,说起来不贵,架不住香客太多,一天下来香花券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请得五个香花券进入寺后是一个院落,院落的西北角是龙井。</p> <p class="ql-block"> 院落的北墙上有“南无观世音菩萨”几个大字,从这里就可以进到慧济寺。</p> <p class="ql-block">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慧济寺前门进后门出,从后门出来沿路再回到佛顶山。</p> <p class="ql-block"> 普陀鹅耳枥,是普陀山特有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据考证,野生母树在世界上仅普陀山这一株,位于佛项山慧济寺西侧、树龄约200年。因稀有珍贵,1983年普陀山林场,舟山市林科所培育的小苗分别种植于佛顶山茶花园及南山坡等地,保护地范围达15亩,共有79株,树龄近30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慧济寺后门向西望,对面山坡上耸立一石,石中一缝自顶到底,如刀切豆腐,一分为二,此石被称“刀劈石”。传说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一个筋斗翻落在佛顶山上,变成这块大岩石。二郎神看得真切,举刀猛劈此石,一刀下去,石分两半,却不见孙悟空的影子。原来,在二郎神刀劈巨石时,孙悟空早已遁地而去,在离石不远的下坎另化一石,形似猴头,正笑着目视二郎神刀劈山石的愚态。后人便称此石为猴子岩。</p> <p class="ql-block"> 距佛顶山石刻不远往上有一平台,平台西侧立一石刻,上刻“游普陀志奇”五个大字,落款为“孙文”,底下为篆字印章,曰“孙文之印”。传说民国五年(1916年)新秋,孙中山先生视察舟山、象山军港,顺游普陀,在佛顶山目睹灵异,写下《游普陀山志奇》。文云:</p><p class="ql-block">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笋,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绵,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去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聪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焉乎!此神明之所以内通。已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鞳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p><p class="ql-block"> 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志。</p> <p class="ql-block"> 《游普陀志奇》前方是一组铜雕:佛顶福禄。寓意应该是善财童子送福禄。这里也是一个打卡网红点,游客们争先在此拍照,图个吉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法雨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佛顶山浏览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的下一站是法雨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从佛顶山到法雨寺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坐索道下山然后坐景交车到法雨寺;二是沿香云路徒步下山。我们选择了徒步下山。沿途可以看到众多</span>善男信女从法雨寺一路虔诚朝拜到达佛顶山。</p> <p class="ql-block"> 沿香云路徒步下山到法雨寺大约一公里,有1088级台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我说还是下山好走,下山的路虽有千级台阶,但台阶铺设的高度、宽度非常标准,而且台阶与步道结合,不会有很累的感觉,特别是香云路沿途有很多景点,走走停停拍照的时间也算是喘口气吧!</p> <p class="ql-block"> 在香云路中段的拐弯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手笔,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此岩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p> <p class="ql-block"> 巨岩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被称为“圣水”,有人持器皿在向路人卖圣水,一块钱一瓶,说什么:“这个圣水用来洗眼对眼睛有好处,经常喝包治百病”。反正我不信,如果真有此效疗,早就归国家所有了。</p> <p class="ql-block"> 法雨寺位于普陀山风景区中部,被称作“后寺”,其规模仅次于“前寺”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它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故得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p> <p class="ql-block"> 法雨寺天王殿前高大的香炉,香炉前面镶嵌着“法雨禅寺”四人金色大字,香炉被人用手摸的明光铮亮。</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飞檐翘角歇山顶琉璃瓦,正面黄褐色墙上“法雨禅寺”四个遒健苍劲的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主任委员胡厥文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 海会桥,在法雨寺前莲池上,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海会桥系单孔青石拱桥,桥两旁石板上镌刻动物、花卉浮雕,石栏柱上雕刻神态各异的小狮子。据说,莲池所产莲子,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p> <p class="ql-block"> 海会桥下莲花池内的鱼儿满池。</p> <p class="ql-block"> 寺内最值得一看的是天王殿对面的九龙壁,长12米,高9米,厚1米,由60块青石拼接雕刻镶嵌,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犹如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壁上,九龙昂身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壁顶梁上雕刻17条小龙,形态各异,精致生动。壁的对面是一座高大香炉,炉壁一圈被香客用手摸得金光闪闪。两边立有两座古石塔,正面是正殿---法雨禅寺。</p> <p class="ql-block"> 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湛的重檐歇山、黄琉璃顶的建筑,面阔三间。殿内最早供奉的是一尊从缅甸请来的高2米的玉制释迦牟尼像,后在文革中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玉佛高1.3米,是后来从北京雍和宫请来的,比原来的小一些,但也很精致。殿前13块雕龙栏板为明代遗物,在殿的东西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也称九龙殿,是法雨寺的主殿,也是国内寺院建筑中规格最高的佛殿。殿面阔7间,进深5间,琉璃顶。藻井和部分琉璃瓦为清康熙帝敕令从南京明故宫的九龙殿拆琉璃瓦十二万片运过来,安放于殿内和殿顶,甚为珍贵。殿内八根金柱其柱础为精致的雕龙砖,藻井是按照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龙盘顶,八龙环柱,昂首飞舞,九龙戏珠。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与九龙组成九龙戏珠图案,是法雨寺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 法雨寺为普陀山香火旺地之一,特别是疫情解除之后,人们来到此处求平安,祈祷家人安康,祈祷财运亨通,祈祷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 在寺内浏览时恰遇有组织进行的朝拜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南海观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从法雨寺去南海观音或紫竹禅寺、不肯去观音院可以花上十块钱坐景交车到紫竹林站下车。不过在候车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车次虽然很多,间隔时间很短,但架不住游客太多了,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车,即是这样还是尽量坐车为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到紫竹林站下车后,我们没有先急于去紫竹禅寺/不肯去观音院,而是直接去了南海观音。</span></p> <p class="ql-block"> 浏览南海观音需香花券6个,从这个门验票进去后沿路一直前行就到了南海观音。</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据说,观音铜像举行开光的当天早上,乌云密布,似要下雨。早上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佛像开光时,大佛南面莲花洋上空顿时乌云散开,一抹白光从云间射出直照佛像,佛像金光闪闪,佛光普照,好像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位海内外信男善女亲眼目睹,纷纷跪拜,承授佛光。这一奇异现象一直持续到上午九点法会结束。</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大佛铜像,矗立在普陀山南端龙湾山岗、紫竹林景区南部。铜像用亚金铜材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总重70吨。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大佛铜像共用纯金6.5公斤。据说这些金子都是香客捐献的耳环、戒指、项链。</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大佛铜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莲座高2米,佛像高18米。大佛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看上去非常端庄、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听带团导游说,佛像总高33米,象征观音33身(1正身32应身),台基、莲座、佛像三部分则对应观音菩萨的三个纪念日:农历二月十九诞辰日,农历六月十九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出家日。大佛左手托法轮,法轮像轮舵,大佛为海上渔民保驾护航;右手施无畏印就更厉害了,台风来了都得转向。</p> <p class="ql-block"> 另外,关于观音铜像做成33米还有三种解释:第一,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第二,观音有32化身,加上一个正身像,刚好是33身;第三,3、6、9是佛教中的吉祥数字,而3加3刚好等于6,3乘以3刚好等于9。</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正是“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佛像的台基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功德厅,厅内正中直径5.6米的铜柱上铸有20幅观音说法图和妙善大和尚像,两壁悬挂着“观音送饭”“二龟听法”“飞沙连海”“蓝公护法”四幅大型木刻壁画,雕刻极为精细。第二层为观音堂,堂内供奉500尊各具妙相的紫铜观音像,中间铜柱铸刻有观音32应身像。</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佛像前是礼佛广场,面积达1683平方米。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7吨多重。四尊金刚力士,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每尊高3.9米,是用花岗岩做的。前面是哼哈二将。</p><p class="ql-block"> 第二、三层叫集散广场,正中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碑坊,高10.5米,宽21.5米,在佛教中是三门的意思。四柱的正反面刻有妙善、刘江、白光等人题写的楹联。两旁是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盘龙云柱。</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虽然不属于三大寺,而且位置有点偏远,但是这里的香客特别多,据说天天都是人山人海。我们去的时候恰遇有两拨人正在做法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紫竹林寺和不肯去观音院</b></p><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进口和出口是分开的,从出口出来后就回到了主道,主道的左边是去客轮码头,右边去不肯去观音院。站在路边可以俯瞰不肯去观音院的全景。到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这里边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紫竹林禅院的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造型很独特。天王殿正中的大门上耸出一门楼便成了山门的牌楼,门额上题写的“补袒紫竹林”是康有为的亲笔。</p> <p class="ql-block"> 紫竹林禅院大门两边墙上有精美砖雕的“十八罗汉”,这是其中西侧墙上的九位罗汉。</p> <p class="ql-block"> 紫竹林禅院大门两边墙上有精美砖雕的“十八罗汉”,这是东侧墙上的九位罗汉。</p> <p class="ql-block"> 民国八年(1919)八月,康有为偕夫人张妙华同游普陀山,题“海山第一庵”、“紫竹林禅院”额,并作《游普陀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p> <p class="ql-block"> 紫竹禅院圆通宝殿前善男信女烧香敬佛,香火兴旺、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 紫竹林位于普陀山东南端,和洛迦山隔海相望。“紫竹林”并不是一片紫色的竹子,而是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等景点。这里是观音在普陀山最早的道场,也有许多人冲着“不肯去观音”的传说来此参访。寺院规模不大,主要建筑为圆通宝殿,里面供奉着汉白玉紫竹观音坐像,可以在此祈福。此外,寺内的细节之处还有不少名家题写的匾额、对联,禅意浓厚,值得细细浏览。</p> <p class="ql-block"> 南海紫竹禅林,其址为古不肯去观音院。宋元丰三年,观音院奉旨迁扩,赐额“宝陀观音寺”,乃为普济禅寺前身。明万历末,别创“听潮庵”,清代始名“紫竹林”,朝山必到,声誉渐隆。建国之初,尚有开瑜、开道诸僧焚修维系。六十年代,一度兴办僧尼结网厂,继而沦为民宅,残破不堪。一九八九年,全山主持妙善大和尚,发心重修,遂得八方响应,四众护持,大悲楼、药师楼、圆通殿、天王殿乃至三圣楼、新斋堂次弟而起,叠经九夏,终成大观。其间妙老主导之功,峻之须弥,而前后监院华证、净慧二师之力,亦不可没。喜见绀宇辉煌,胜于历古;像设庄严,佳于一方;仰对宗祖,可告兄愧。爰泐贞石,以誌庆赞云耳。</p> <p class="ql-block"> 出紫竹林禅院大门,沿着对面的小路往海边走,即是著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和潮音洞。在路上远远就能看到不肯去观音院前面的观海亭。</p><p class="ql-block"> 不肯去观音寺院并不大,原先这里是一座三面简瓦粉墙围着一个小小的院落,里面有一间小平房,是一座精巧别致的小型佛寺。原来的古庵早已消失,如今的建筑都是新建的,但这里是整个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是供佛之始,因此也是普陀山不能不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第二次到访普陀,赋《谒金门》词一首:“不肯去,甘禁万劫风雨。此土缘深非妄许,悲心周广宇。从此名山钟毓,无尽妙华慧炬。宝筏不辞千手与,度普天儿女!”词中“此土缘深”也许就是观音不肯去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不肯去观音院虽比不上三大寺的规模,但在普陀山的名气很大,它是普陀山的开山祖师,到普陀山一定要去看看不肯去观音,因为,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话说,五代后梁明贞二年的时候,因中国佛教在唐时已传去日本,当时有很多为了求法留学的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来访道寻师。其中有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航海来到我们中华大国。 有一天他来到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遍游五台胜地,参观名胜,看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清净庄严,心羡不已。他本想向该寺当家师傅商讨请回日本供养,恐怕人家不允所求,所以他只有不与而取,偷偷的把这尊圣像拿走了。当他坐船东渡时,船开到现在的舟山群岛,有一名叫新罗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现出无数的铁莲华(今称莲华洋),挡舟不能前进,三天三夜船始终无法开出,只能远远在普陀山四周打转。慧谔和尚此时已经吓得惊惶万状,心中忐忑不定。他这时自己开始静坐思过了。当他跪到菩萨像前,忽然想起这尊菩萨是不与而取偷来的,这时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惭,很快的跪下去祷告。祷罢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安然停下。他靠舟上山,寻了大半天,在靠潮音洞不远的山旁边,找到一间渔人茅舍。该舍主人就是打鱼为业的张渔翁,慧谔和尚说明来意后,他大为感动,同时也欢喜得了不得,菩萨连日本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去,而要住在我们这个孤岛荒山之中,这一座荒山真是与菩萨有大因缘了。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谔和尚说:“师父!你们贵国的人,既无缘见佛,那末你就与菩萨一并住在我们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让出来,你可以筑庵供奉菩萨。我过海去,叫各地民众,大家来山拜佛供养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慧谔禅师因此不再回日本而就在山上筑庵安住,呼名曰“不肯去观音院”。他也就成了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不肯去观音”砖雕,说的是日僧慧锷在莲花洋受风浪所阻,便靠岸留下了佛像。</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不肯去观音”砖雕,说的是观音在莲花洋上现身。</p> <p class="ql-block"> 潮音洞距不肯去观音院很近。潮音洞这个名字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音好像打雷一样;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好像观音在讲经说法,又如千万僧侣在诵经。这个洞是因为山石裂缝而形成的,纵深30米左右,从崖至洞底深大约有10米,洞底通海,一半浸于海中,洞上方的两条缝隙形成的二门称为“天窗”,涨潮时,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头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像打雷一样,形成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上。</p> <p class="ql-block"> 潮音洞上面是一大片礁石群,旁边的澹澹亭面对莲花洋,是游客留影留念好的地方,潮音洞上、澹澹亭旁的大士桥,站在桥上可以观赏潮音洞全景。</p> <p class="ql-block"> “禁止舍身燃指”碑立于“不肯去观音”院前,此碑高2.39米,宽1.05米,正中镌有“禁止舍身燃指”6个大字,每个字有0.36米见方,大字两边还镌有87个小字,上书“观音慈悲,现身说法是,为救苦救难,岂肯要人舍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众善行,自然圆满。若舍身燃指,有污禅林,反有罪过。为此立碑示谕,尚有愚媪村氓,敢于潮音洞舍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辑究”。据说,明嘉靖年间,普陀山曾流传“舍身能成佛,燃指表诚心”的骗人谎言,而有些善男信女信以为真,到潮音洞边跳洞舍身,或在不肯去观音院前燃指,以示对菩萨的诚心,以为这样做就可早得真果,上西天极乐世界,所以每年有不少人就这样惨死或燃指致残。为规劝人们的这种愚昧行为,参将董永燧在不肯去观音院前建“莫舍身亭”,总镇都督李分、宁绍参将陈九思等人,在亭内立了一块大石碑(如今亭废碑留)。从此,在潮音洞舍身、在不肯去观音院前燃指的蠢事得到了阻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回码头</b></p><p class="ql-block"> 从紫竹林禅寺到客运站码头,可选择坐车或步行,我们选择了步行去码头,主要是想看看沿途的景色。短姑码头旁的人行道上,有很多塑像,也有很多的传奇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短姑道头”(在古文中“短”是“责备”的意思)?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她嫂子进香回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发现莲座上观音大士的裙子湿了一片,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后来因为嫂子曾在这里责备小姑,从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短姑道头”,观音大士给小姑送饭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佛国山门东南约300米处,是短姑道头,又称短姑圣迹。在海岸牌坊南下,是一座长达百余米的巨大的石道头,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岩石上镌有“短姑古迹”、“慈航普渡”、“佛放光明”、“世外桃源”、“乐土”、“求生好人”等14款题刻,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古时候船到短姑道头边是靠不了岸的,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客运码头建成后,这里便作为一处旅游胜迹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 短姑码头岸边的这座海岸牌坊,飞檐翘角,翠瓦琉璃,雕梁画栋,气势不凡,精美无比。据史料记载,海岸牌坊最初为一座简易的木制华表,始建于清雍正九年,改建于1919年,距今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海岸牌坊四柱三门,上面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匾额,是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 牌坊门柱上的楹联词句优美,含义深刻。“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宣言》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在一个星球,倍享科技昌明之果,亦面临困境与挑战:环境污染加剧,贫富差距拉大。飓风海啸骤起,莫名疫病流行。冲突战乱不止,恐怖袭击频仍。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之外,世有不谐,人有不和,心有不安。</p><p class="ql-block">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和谐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境界。</p><p class="ql-block"> 作为人类伟大精神传统之一,自佛陀始,佛教就一直探寻世界和谐、人心安宁之道。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心为貏法之前导,若人人扩展胸怀,放大心量,克制贪、嗔、痴,由个体而家庭而社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p><p class="ql-block"> 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p><p class="ql-block"> 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p><p class="ql-block"> 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p><p class="ql-block"> 愿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则社会和睦。</p><p class="ql-block"> 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p><p class="ql-block"> 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遵循伟大佛陀的教导,做和谐之典范,行慈悲之教育,启迪人心、化导社会。只要人人心中有和谐之想、向善之念,只要人类心心相印,世界自然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 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p><p class="ql-block"> 佛历2550年3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公元2006年4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