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翅鸢,是鹰科黑翅鸢属的一种小型猛禽,身长 30-37 厘米,通体以灰色为主,眼先有黑斑和须毛,上体灰色,下体白色。黑翅鸢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珍稀鸟类。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半沙漠和农地,偏好鼠类丰富地区。飞行多样,既能悬停也能滑翔。狩猎时,常从栖木出发或悬停后快速俯冲。食性以鼠类为主,亦捕食鼩鼱、蝙蝠、小鸟、爬行动物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游隼,游隼是世界上短距离冲刺速度最快的鸟类,长距离飞行仅次于雨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45厘米)而强壮。游隼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候鸟。它们栖息于各种环境,包括山地、丘陵、荒漠、海岸等地。它们的飞行迅速,多单独活动,主要捕食野鸭、鸥、鸠鸽类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红隼雄鸟,红隼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小(33厘米)的赤褐色隼。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雌鸟体型略大:上体全褐,比雄鸟少赤褐色而多粗横斑。红隼栖息于开阔或轻度林木覆盖的地区,如草地、牧场、耕地、湿地、灌木丛生的荒野,甚至城市边缘。红隼擅长在低空飞行或停栖处仔细观察地面,典型的行为是在空中悬停以检测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陆地猎物。它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如田鼠,也吃小鸟、蜥蜴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红隼雌鸟,红隼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小(33厘米)的赤褐色隼。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雌鸟体型略大:上体全褐,比雄鸟少赤褐色而多粗横斑。</p> <p class="ql-block">普通𫛭,普通鵟体长 42-54 厘米。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林缘地带、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它们大多单独活动,善于飞翔,每日大部分时间在空中盘旋滑翔。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大𫛭,总长度57至72厘米,翼展143至161厘米。雄鸟体重950至1400克,雌鸟970至2050克。存在浅色和深色两种形态。活跃于山地、山脚平原、草原、高山林缘、开阔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最高可达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主要食物为小型哺乳动物,如地松鼠、田鼠、跳鼠、鼠兔和幼年土拨鼠,偶尔也会捕食从小型到大型的鸟类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纵纹腹小鸮长约21-23厘米,翼展54-58厘米,体重在162-206克之间。羽毛颜色多样,从灰褐色到赭色,上体斑点白色,下体有斑点和条纹。脸部圆盘明显,虹膜明亮黄色,喙淡黄色,腿较长,被毛覆盖,颜色从淡黄色至白色。纵纹腹小鸮主要在白天活动,常见于果园、开阔林地和采石场等半开放环境。它们在树洞、岩石裂缝中筑巢,有时白天在柱子或岩石上安静地栖息。飞行低而起伏,主要在黄昏至黎明活动,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虫、蟋蟀、蠼螋和蚯蚓为食。</p> <p class="ql-block">斑头鸺鹠,呈圆胖型,体长22-25厘米,体重雄鸟150-176克,雌鸟可达240克。头部灰褐,有淡色横纹;眉线白色;上体深棕色,饰以淡色横纹至红棕色;肩羽边缘淡色,形成背部的一系列斑点;尾翼和翅膀深棕色,有横纹;下体白色,胸部和中间有白色斑点,其余部分有深浅不一的横纹;眼睛黄色;喙黄绿色,基部颜色更深;脚灰绿或暗角绿色。斑头鸺鹠广泛分布于各种森林环境中,包括松林和橡树林、亚热带常绿丛林和灌木丛,甚至公园和人类居住区附近。斑头鸺鹠以昆虫为主食,如甲虫、蚱蜢和蝉,也吃青蛙、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它们主要在白天活动,从栖木出发狩猎,能捕捉空中飞行的小鸟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长耳鸮。中型猛禽,体长31至40厘米,翼展86至102厘米,体重在160至435克之间,雄鸟一般比雌鸟稍轻和更淡色。耳羽簇明显,头部圆大,面部盘圆,眼圈黄色至橙红色,嘴铅褐色,先端黑色。上体棕黄色,布满黑褐色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下体淡色,带有暗色条纹。腿和脚趾被密羽覆盖,爪黑色。长耳鸮偏爱半开放的生境,如森林边缘和开阔草地。它们白天隐蔽于密集的树冠中,黄昏和夜晚开始活动,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田鼠。</p> <p class="ql-block">黑鸢。黑鸢体型中等,平均体重约735克,雄鸟略小于雌鸟且更不具攻击性。上体呈棕色,头颈颜色较淡,眼后有明显暗斑。黑鸢白天活动,独行或小群飞翔,善于利用热气流升空盘旋。它们视力敏锐,能在高空观察到地面活动。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城市周边、农田、港湾和湖泊附近,偶尔在高山森林边缘活动。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为食,也会捕食家禽和腐肉。</p> <p class="ql-block">苍鹰。苍鹰体色上部灰至深灰,下部白至淡灰色,有密集的条纹,头部特征鲜明,有黑色头顶和上耳羽,白色眉纹,橙色眼。雌鸟比雄鸟大11-15%,体重重50-90%,成年雌鸟体重范围在820-1850克,雄鸟体重范围在517-1170克。体长46-63厘米,翼展89-122厘米。飞行时胸深,头大,翅膀宽,尾巴中等长度,以鸽子和其他鸟类、野兔、松鸡和狐狸等大型猎物为主食。苍鹰分布广泛,跨越亚欧大陆的温带和亚北极区域。在中国,它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被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表明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p> <p class="ql-block">灰鹰。灰鹰的成年个体长度约在44至55厘米之间,翼展可达72至101厘米。性别差异明显,雄鸟体重在238至470克之间,而雌鸟体重则在530至990克之间。灰色形态的灰鹰背部和头部呈淡灰色,翼尖深色,胸部和腹部有灰色条纹,尾部也有类似条纹。灰鹰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食蛇、蜥蜴、蛙类、节肢动物甚至腐肉。</p> <p class="ql-block">澳洲隼。澳洲隼体型小巧,长度约28至35厘米,翼展可达66至78厘米,雄鸟体重121至195克,雌鸟115至273克。具有典型的细长身材,翅膀较窄且圆,尾巴略长且圆润。雌鸟体型更大,头部和尾巴通常呈赤褐色,而雄鸟的头部和尾巴颜色较淡。栖息于轻度森林覆盖和无树的陆地环境,包括开放的林地、草原、农田、海滩和城市区域,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2000米。</p> <p class="ql-block">鹞子体长44-50厘米,翼展105-115厘米。其显著特征为全身大部分暗色,但在飞行中可见白色臀部和翼下的白色斑块。</p> <p class="ql-block">秃鹫。秃鹫体长1.2米,翼展3.1米,体重可达14公斤,是旧世界最大的秃鹫之一。雄性秃鹫重6.3至11.5公斤,雌鸟则重7.5至14公斤。全身呈棕黑色,仅成年个体头部覆盖有细黑绒毛。头部和颈部皮肤呈蓝灰色,眼睛为棕色,喙、蜡膜及腿均为淡蓝色。秃鹫偏好山区、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栖息于海拔300至1400米之间,但在亚洲可达更高。它们在硬冬季节会进行有限的迁徙。主要以中大型动物尸体为食,偶尔捕食小型活体动物如蜥蜴、蛇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金雕。金雕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66至102厘米,翼展可达1.8至2.34米。雌鸟比雄鸟大,差异在大型亚种中更为显著。全身大部分为暗棕色,背部、颈后部和冠部有较淡的金色羽毛,给予其名称“金雕”。金雕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山区、草原、沙漠边缘以及靠近悬崖的地带,主要以大中型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