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纸上吉林100》(29):《红楼梦》里的打牲乌拉衙门历史影像</p><p class="ql-block"> 李侠</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集大成者。 多年来,深得“红学”迷们研究。据媒体介绍,最近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红楼梦”撰写了吉林打牲乌拉衙门为皇室采奉贡物的历史影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叙写了黑山村庄头乌进孝贡送的年货和祭品。大车小辆,贡品繁多,有鹿,獐子,狍子,野猪,鲟鳇鱼,熊掌,鹿筋及杂粮,干菜等。依据是《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和《清稗类钞》等书所记载的“吉林属岁贡方物”与之对照检索,可见乌进孝呈送的贡物大多产自吉林乌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兽类乃长白山特产,鱼类也为松花江所有。尤让人叹为蹊跷的是这个庄头“乌”姓,来自“黑山村”,名字却又叫作“进孝”。分明是隐喻暗写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乌”即乌拉,“进孝”即是按例呈贡。“黑山村”意谓乌拉。“黑”亦“乌”也。而运送贡品走了一月两天,暗合了乌拉衙门向京师呈送贡品所用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牲乌拉衙门,前身是努尔哈赤灭乌拉国后,在其领地改设的打牲乌拉府。清顺治年间正式划归清廷内务府,后称为“打牲乌拉衙门”或“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与江南的江宁、苏州、杭州三个织造衙门一样,都是为皇家服务的特设机构,其总管均有皇帝直接点派。据《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记载,清入关前(即1644年),后金统治者清太宗皇太极,曾亲临本府围猎和视察。入关后,清王朝便把乌拉看成是他们“发祥的根本之地”,“设署、安兵”,专为皇家“围猎紫貂,采挖人参,进宝纳贡”,置办东北地区的各种特产,源源不断地送至京城。</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来过乌拉,舅舅逝于乌拉。因家世与打牲乌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就把打牲乌拉衙门的岁贡写进了书里。</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满族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满语“家奴”)。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寅13岁应召入宫,陪伴17岁的康熙。两年后升为侍读。曹寅在1682年陪同康熙第一次东巡到船厂(现吉林市),顺松花江而下抵达大乌拉。那时曹寅,还是位24岁的御前侍卫(主管鼓乐的銮仪官)。曹寅写过一首词《满江红•乌拉江看雨》,描写了东巡时乘船捕捞鲟鳇鱼的场景,而鲟鳇鱼正是重要贡品之一。几年后,曹寅出任苏州织造兼江宁织造,成为与打牲乌拉总管一样位高权重的贡品机构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的舅舅李煦,日后被流放到打牲乌拉,充当了“打牲丁”。李煦生母是康熙的保姆,表妹王氏为皇帝的妃子。可见李煦一家与康熙的关系非同一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六月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李煦出任苏州织造,晚于曹寅任江宁织造。官虽五品,但因是“钦差”,有专折奏事权,因此即便巡抚也畏其三分。李煦任织造30年间,给康熙的413件密奏,大部都有朱批。从上报奏折看,李煦是个忠于职守的好官,也反映了康熙勤政的真实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不过在曹雪芹八岁时,即雍正元年(1723年),仅上台一个多月的雍正,下令抄了李煦的家。罪名是:“奏请欲替王修德挖参”。雍正还翻出李煦在任时的亏空旧账。查抄结果,李煦亏空织造处386841两银。(康熙六次南巡,所有费用和物品均出于此)。雍正五年(1727年),下诏“李煦著宽免处决,发往打牲乌拉”。李煦的被流放,对于曹雪芹是极大的震撼。 同年十二月,曹寅被罢免抄家,曹雪芹即随家迁至北京。幼小的曹雪芹耳闻目睹,心领身受。雍正七年(1729年)初春,75岁老翁李煦在身无分文的饥饿和寒冷中,死于吉林乌拉,身边无一亲属。</p> <p class="ql-block"> 而曹寅和李煦没想到的是,他们关于打牲乌拉的言语,竟成为后辈曹雪芹小说中的一些素材。曹家遭祸多年后,曹雪芹入宗人府官学服役,认识了一生的挚友敦诚、敦敏。兄弟二人是乌拉部后裔,看过曹雪芹的诗文画稿后,便成为一生的肝胆之交,直至曹雪芹病逝。</p><p class="ql-block"> 宣统三年(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与“乌拉协领衙门”,合为“旗务承办处”。1912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被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并变卖了贡山贡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就这样消失在悠悠历史长河里,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却成了千古名著。</p> <p class="ql-block"> 李侠,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青年力量商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吉林市社科研究员、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市档案史料征集员。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委员会首任会长。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已出版《剪纸话吉林》《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等25部著作。剪纸雕刻在长白山脉,入驻北京世园会,收入《吉林之最》。剪纸邮票在美国、英国等多国发行。小传被收入《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民间艺术家传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等。央视四套“多情的土地”,央视一套、十三套“朝闻天下”及相关媒体宣传报导。加拿大拍摄的李侠剪纸艺术纪录片《重拾遗梦》在26个国家播放,并在中国、加拿大等国获得多项“优秀纪录片”奖。</p> <p class="ql-block"> 作者语:吾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爱在吉林。不忘历史,延续传统,感恩先辈,是我多年坚守读历史、走历史、写历史的动力。在有生之年,只想为后人留下一份“寻根”的追忆,只想为家乡尽一份“游子”的义务。(注:文中图片部分来源吉林老照片或摄图网,部分由作者本人拍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 李侠撰稿,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公益交流。如若他用,联系作者。违规侵权,法律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