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是一年一度的花开,又一次写它。常能从它的生命历程里领悟出属于我的人生真谛,于我也是一种乐趣。随着年龄的增大,今年我又把它遗忘在了落地窗的窗台上,由于窗台很凉,它那孤零零的“蒜头”一直没有半点动静,仿佛沉睡了一般。我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那日,我突然想起应该是它花开的时候了,才想起来寒凉和冷落让它放慢了脚步,才满怀歉意地把它挪到了暖气旁。时日不多,它的叶子果然在温暖和关心下破土而出。随着叶子的成长,在叶子底部悄悄地探出了一个幼小的花苞头。我知道属于它的天空又要来临了,一年一度的这个时候是它最美丽最骄傲的时候。它能尽情地舒展,尽情地绽放,尽情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不仅让我感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朱顶红也是有灵性的,它从不会辜负我对它的好,它总是用它最挚诚的方式回报我对它的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美好的日子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那日,我去看它,看到了它原本挺拔的花茎已然向下弯曲了,弯曲成了一位宛如因驼背而气喘吁吁的老者。它一味地追逐阳光,向往光明,向日而生,这原本无可厚非,是件好事。但是,过度的执念反而影响了它的生长,影响了它美丽的外观,甚至让它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健康了。由花及人,这不仅让我想到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往往执着于一件事,而忘记了适时的变通和调整,最后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反噬,最终甚至没有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这不就是过刚易折的道理吗?反观我自己以往教育女儿的过程,我希望她努力做到最好,当她没能达到我的期望值的时候,我就是一味地批评她,训斥她,责怪她。在对她的教育之路上,我的执拗没有让她变得更好,而是令她渐渐失去了青春年纪应有的光芒,让她这朵含苞欲放的花渐渐得萎靡不振了。想想,这不是背离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初衷了吗?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幸福,让他们快乐吗?我们不是想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更优秀吗?但是,方法不恰当,批评、训斥、责怪反而令结果南辕北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日,我把朱顶红弯曲的花茎调整了一下方向,让它弯曲的茎背对着窗外温暖和煦的阳光。时隔几天,再看它时,它那佝偻的花茎又重新挺拔了起来。这样的事情我重复了几次,但是波折没有阻止住朱顶红的花开,看着它挺拔身躯上的美丽花朵,我感慨万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也在慢慢地调整起来,女儿在我与妻的鼓励和帮助下正在悄悄地绽放笑容,阴郁的面孔上渐渐地重新找回来了往昔失去的灿烂与笑容。我们想让孩子优秀的想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对她们的期望值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不同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就如朱顶红的花和茎一样,有曲折,有花落花开,有浮浮沉沉,实属正常。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缺乏必要的耐心,总是认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聪明透顶,所向披靡,事实有时却并非如此,被我们看作超人的孩子,其实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们要正视并接受这个现实,要调整我们的心态,要学会静待花开。也正因如此,想开了,那些把神童培养成举世瞩目人才的人,反而没有什么了不起了;能陪着我们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哭,陪着她们笑,陪着他们应对人生的崎岖坎坷,陪着他们成功登顶,才是最了不起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中说,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适时轻轻推一把孩子,让孩子利用自身能量激发向善向上、自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潜能,就能帮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我们对她们的“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放手”,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能陪伴他们在风华正茂时的年龄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以后我们不能陪伴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够抵御住各种风浪的侵袭,能像我的那一株朱顶红一样,最后绚烂了属于它的所有时光,即便道路曲折些又有何妨呢?</span></p><p class="ql-block">文字:客雨</p><p class="ql-block">图片:客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