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南峰&西峰

海春居士

华山南峰,又称落雁峰,海拔为216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的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 由东峰西下而南行,有一明万历年间开凿的崖洞,洞口朝东,名“迎阳洞”。洞前依山就势建有小楼阁三间,依崖临壑,风清气爽,环境幽雅,极尽别致。 迎阳洞传说曾是三圣母居住地。三圣母是中国古代神话《宝莲灯》等传说中的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瑶姬的第三个女儿杨莲,二郎神杨戬的三妹。杨家兄弟对抗天庭获胜,杨戬被册封为二郎真君,杨莲册封为西岳华山三圣母,享受人间香火。成为神仙后,三圣母与其子沉香、侍女灵芝就居住于西岳华山上的圣母宫里。 洞前地势平坦开阔,是连接东、南、西三峰的交汇空间,颇具川道特色,游人多喜在这里悠闲散步,已松弛峰巅探险的紧张情绪。 南天门位于南峰东侧,是登临朝元洞、长空栈道、贺老石室、全真崖的必经之道。 南天门在华山道教中占据重要地位。南天门的上下两栋庙宇皆为清初所建。上庙为文昌阁,原在西峰,清乾隆年间渭南蒋公出资移建于南天门。游人通道从下庙中穿过。门楣"南天门"三字为时任(1978年)陕西省委副书记李尔重所题。 “长空栈道”位于南峰东侧山腰,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 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 栈道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间横贯有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需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思过崖”位于南天门外南峰腰间的长空栈道尽头,崖顶面积百余平米。 “思过崖”三面悬崖,一面山壁。山壁上有一“贺祖洞”,内供元代长空栈道的开凿者贺元希。“思过崖”就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面壁思过,并无意中发现石洞内墙壁上武功秘籍的地方。 “全真崖”位于南天门西,为松桧峰顶向南悬空倾伸之崖石。出南天门越长空栈道可至崖下。崖腹部有贺老石室,是元初道士贺志真开辟的修行之地。 “避诏岩”位于南天门西北,相传为陈抟隐居、躲避朝廷征诏之处。这里东西两岩相对,中间形成槽沟,岩腹间凿一长方形石穴,约3平方米。洞口通西岩架独木为桥,抽去独木无法进入洞中。洞额镌刻“避诏岩”三字,相传为陈抟手书。 金天宫,又称白帝祠,位于南峰松桧峰,是华山主峰上祭祀华山神的主庙,也是华山上最宏伟壮观的传统宫殿建筑。 金天宫是专门供奉白帝的。白帝即少昊,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名挚,号金天氏,是五岳中专管华山的神。唐玄宗曾封他为“金天王”,元世祖则封他为“金天大利顺圣帝”,“金天宫”之名由此而来。 金天宫始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曾修葺过,1967 年毁于火灾。现在的金天宫是在遗址上新建的,2014年元旦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 院前大门两侧为钟鼓楼。 金天宫大殿全为大片铁瓦,内塑西岳华山神像。 大殿两侧设有东西配殿。 南峰“华山极顶”。登上华山极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极顶上立有国家“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碑。 南峰与西峰之间,有—座小山峰,名“孝子峰”。峰上有—座“纯青宫”,传说太上老君和八仙中的铁拐李,都曾在此炼过丹。 纯青宫前设有石雕丹炉,径三尺,高丈余,刻工精美,风格古朴。据传《玄怪录》中所载浪子杜子春丹房奇遇的神话故事就发生于此。 南峰送客松。 华山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 西峰又名莲花峰,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 “屈岭”是指西峰南崖山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 “青龙背”是指开凿在西峰南端屈岭上的一段险道,是通往西峰顶的必经之路,因其西临绝壑,深不见底,在多风季节或阴雨天气,人行其上,看云雾涌谷,听风声嘶鸣,犹如驭龙登天,故被列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div>“摘星石”位于西峰绝顶,是一块突兀的巨石。石高数米,形状丰隆平整。伫立其上,顿有青天在握之感,群山风光尽收眼底。</div> 上有“摘星石”、“莲峰霄汉”“青天在握”、“高可留云”、“独立振衣”等石刻。明清时期,王来宾游山至此,曾留下《摘星石》诗:“我来共上摘星石,奇石淩峰应上台。举手欲摇星斗近,云堆石下即蓬莱。”<br> “宁身崖”位于摘星石北。民间传说古时有个孝子,双亲身染重疾,久治不愈,听说岳神灵验,便登山拜神求医。在向岳神祈祷的过程中,孝子许愿说只要双亲病愈,愿舍去自己的性命来报答神灵。果然,当孝子返回家中时,父母都已康复,且已下田耕作去了。孝子还愿来到华山,毫不犹豫的从此处跳下深渊,可他却觉得身体若有人托起,似乘长风,飘飘欲仙。待清醒时,原来依然躺在家中,似梦非梦。孝子知道是华山神暗中相助,便告别父母到华山西峰作了道士。后人被孝子的诚心感动,就将此处命名为“舍身崖”。 清道光年间李榕的伯祖李仁龙为阻止后人仿效孝子的行为,改舍身崖为“省身崖”,以警示忤逆之徒自警自省,痛改前非。后来又有人认为舍身救双亲的行为并不可取,故称崖为“守身崖”,以教育后人生命可贵,不可轻掷。 西峰之巅这一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因此古代文人多称西峰为莲花峰。李白诗中的“石作莲花云作台”,指的就是此石。 此石之洞,自然名为“莲花洞”。莲花洞周边遍布历代石刻。 莲花洞一侧是翠云宫。翠云宫,又称西峰大殿,始建于清初,历经多次修葺。重修的翠云宫依崖就势,外廊明柱,雕梁画栋,镂花门窗,秀丽典雅。宫分前后两殿,上下两层,东西各建有配殿,将前后两殿连为一体。 翠云宫曾经是《智取华山》时伪保安六旅旅长韩子佩的指挥部,如今又恢复为道家的香火供奉之处。宫内大殿中供斗姆元君塑像,另有道舍及配房二十余间,前殿现辟为旅馆。 翠云宫后的杨公塔(东峰也有一座)是杨虎城将军1931年秋陪其母登山后,为纪念此行所建,塔系六角,垒石而成,上题“壁立千仞”、“如此方为岳”、“西镇何崇穷”、“峻拔在廖廊”、“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等诗句。 神龟探海。杨公塔(西峰)西侧,绝崖边缘有一巨石,形态如龟,呈翘首远望态。石西为万丈深谷,每当多云时节,云自谷出,涌动翻滚与峰齐,石龟如浮海上,时隐时现,异常生动。 游人胆大者常坐在石上留影,称“驾龟渡海”。 “巨灵足”位于西峰屈岭南端西侧,崖畔有一天然石臼,形若足迹。明王履《始入华山至西峰记》记述:“冈稍南,大迹一冈上,深可三寸,长四尺余,旁镌‘巨灵足’三字。”相传为劈山导河的巨灵神留下的足迹。 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似被刀斧劈成三节,此石名为“斧劈石”。 斧劈石周身布满了摩崖石刻。 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名为“开山斧”。 传说这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相传三圣母因与凡间落第书生刘彦昌结为夫妻而触犯天条,其兄二郎神施展法力将其压于此石之下,圣母于石下产沉香,托仙女灵芝送还彦昌。沉香长大,受霹雳大仙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母子团圆。 “天下第一洞房”位于西峰东侧半腰,从莲花桥经十八潭登山路的左侧即达。相传春秋时期在华山修行的隐士萧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就是在华山西峰凿洞成婚的,“洞房”一词由此诞生。 “镇岳宫”位于西峰东麓,随崖就势,构筑独特。宫前地势平坦,四周奇峰耸天,苍松挺翠,繁花似锦,瑶草结环,是一处环境幽美的宫观建筑。 镇岳宫宫前有一“玉井”,深达30米,水味甘醇,其上筑楼。据说华山北麓玉泉院的清泉,即与此井相通。 镇岳宫是华山诸峰中较大的一座宫观,据《大元己亥韩道善重修玉井庵》石碑所载,镇岳宫元代时称玉井庵。现存建筑均为清末和民年所建,1982年华山道教协会再次对其部分建筑进行修缮,并扩建了殿堂。 正殿供奉西岳大帝少昊金天氏塑像。 宫后石壁上有一药王洞,内奉药王神位。 颔首松,树龄300年。 西峰落日。 游完华山,可从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的太华索道下山。太华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索道下站设在瓮峪东沟口。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