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元月6日</p><p class="ql-block">地点:云南省瑞丽市</p><p class="ql-block">场景:傣族大傣历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傣历实际上就是缅甸历</span> ),大傣历是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大傣历以公元前94年为纪元元年,每年计算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所以每年庆典时间不固定,计算比较复杂,经推算公元2024年元月6日为傣历2118年庆典日。</p> <p class="ql-block">官方组织的庆典舞台,很可惜,晚到一步,领导讲话已结束。</p><p class="ql-block"> 傣族大傣历年一般以歌舞为主,官方、民间组织轮番表演,公园、寺庙广场都可做为表演场所,无论男、女、老、幼盛装出席,凌晨开始直至深夜。购物、探亲访友更是洛泽不绝,特色美食招待亲朋好友。</p> <p class="ql-block">民间组织,自发组团表演</p> <p class="ql-block">文艺团体隆重出演。</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广场,锣鼓喧天,翩翩起舞,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p> <p class="ql-block">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傣族妇女在节日期间赶庙会、逛集市。</p> <p class="ql-block">傣族民众信仰南传佛教,由泰国、缅甸传入中国,与泰国、缅甸属于一个佛系文化。</p> <p class="ql-block">演出之后,各团体演员拍照留念,纪念新年到来。</p> <p class="ql-block">无论傣族姑娘或中老年妇女,节日盛装打扮是传统习俗,不仅服装得体,而且阿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傣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p><p class="ql-block">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男女老幼均喜欢赤脚穿拖鞋。</p> <p class="ql-block">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是傣族重要节日之一。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p><p class="ql-block">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p> <p class="ql-block">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也是傣族隆重的节日。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p><p class="ql-block">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p><p class="ql-block">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心生产。</p> <p class="ql-block">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p><p class="ql-block">“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悟空不再为师傅保驾护航,改为合照收费了。</p>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