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历史逛大同

何秘

<p class="ql-block">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明清重镇,有着“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称。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等,是“博物馆之城”。每一处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等都无可估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不是网红打卡地,因不善于炒作更显低调。来大同旅游对那里的文化遗产、古建寺庙、历史人文、美女美食等等是要先做点功课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能够读懂,普通人未必能看得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云冈石窟,你会发现很多造像都是微笑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的笑庄严睿智,菩萨的笑慈祥喜悦,飞天的笑秀丽欢欣,侍童的笑纯洁天真……云冈微笑,不仅传递出一种理想化、永恒的美,也蕴含着民族交融的意涵,折射了1500多年前北魏建都平城时的开放和自信。近15米高的露天大佛,端坐于石台座上,气宇轩昂,嘴角微微上翘,含蓄内敛又威严霸气。雄伟的大佛仿佛拥有一种纵横时空的力量,微笑拉近了与游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也是一张“微笑大同”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说来,大同人性格是豪气冲天,气吞霄汉,热情豪爽。</p><p class="ql-block">善良:大同人没有排外思想,对外地人非常友善,而且热情交往。</p><p class="ql-block">真诚:大同人总是心怀善意对待别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去揣测别人的险恶用心,即使自己上当受骗也不会计较。</p><p class="ql-block">宽容:大同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偶尔被朋友误解或伤害,他们都能选择宽容。</p><p class="ql-block">精明:大同人都非常精明能干,他们精打细算,很会过日子。</p><p class="ql-block">务实:大同人都很务实,他们鄙视华而不实好高骛远,他们崇尚脚踏实地货真价实。</p><p class="ql-block">真实:大同人不喜欢伪装自己,率真直爽,不会拐弯抹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的大同人骠悍强健,好勇善斗,这种性格延续了许多年代,这一特征造就了男人硬汉,女人泼辣的本质。大同历史上一直属于边陲要地,先民从暖仙洞一路走来,春秋之初为少数民族“楼烦”之地,战国时是赵国的边陲之地,西汉为匈奴占据,两晋南北朝大同步入光辉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建都96年。隋唐以来,大同成为北方突厥取道南下之地,五代十国划归契丹后成为辽金陪都,元朝开始大同划归山西。作为一座融合之城,几干年的基因积淀,注定现在大同人有着尊贵的鲜卑皇室血统,又有大草原契丹民族的豪爽之情,再加上中原人氏独有的含蓄内敛,造就了大同人天生不卑不亢,豪情与内敛並存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地形上看,大同的内长城是蜿蜒其南,外长城横卧其北,东连太行,西临黄河,雁门关外苍茫辽阔,成就一种“人远则心静”的性格和爱面子,摆阔气,好显露但又实在的个性特点。在大同,如果和要好的朋友AA制吃饭,那是很被看不起的。倘若大同人真的重视和你相处,不管他是如何地穷,无论如何也要带你到酒店去大吃二喝一番,如果去人家里吃饭,就算最普通的家庭也会饭桌上摆上高档烟酒招待你,那是发自肺腑的热情款待,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显示一种气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名胜上看,大同云冈驰名中外,悬空寺叹为观止,北岳恒山气宇轩昂,九龙壁独步青云。佛教的熏陶使得大同人学会了宽以待人,慈悲为怀,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人与人之间看重的是"义气”。有人调侃大同人请客吃饭,因为抢着买单互不相让打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双双住进了医院。这也是大同人又一性格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美女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自古以来就是汉胡混居地带,历史上在大同生活过的民族高达数十种之多。从遗传学角度看,民族与种族的融合,有利与产生聪明美貌的后代,也就是大同人大多是混血儿,人种漂亮大约与此有关。大同是1500年前北魏王朝的国都,优秀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大多汇集在平城,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五个皇帝把中国北方各地的大量美女征调到大同,先后出过26个皇后,史称是皇后的故乡、风凰城、美女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大融合之地,公元428年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定都平城,在这个多民族交融区域生活了将尽100年,鲜卑族与汉民族逐渐改变了北方汉民族的遗传基因,他们结合之后代可以形容为优化配置,大同男人女人大部分长得都顺溜,特别是年轻姑娘,多数肤白肉嫩,腰细腿长,婀娜多姿,依稀有西域女子的相貌,汉人各方面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兰陵王”高长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中国盛产美女的20个大地区排名出炉,大同位于全国17位。经过百位专家一年的考察,对土生土长在大同居住的16一32周岁的当地姑娘,以“长相、打扮、韵味”为三大指标,综合打分得出结果,大同排名超过了西安、上海等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传特征是产生美女的必要条件,但是要让一个城市以盛产美女而著称,离不开社会的风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地人的印象中,大同总是和乌黑的煤炭连在一起的,傻大黑粗,雾霾漫天,到处是煤尘飘洒的棚户区,整个是一个煤的世界。但实际上,大同从来就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甚至称得上时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同就号称是山西的“小上海”。这几十年来,大同发展更快,既保留了醇厚悠久的历史风貌,亦展现出现代宜居城市、全国旅游名城的魅力。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传统与开放,本地人和外来户、甚至外国人,融和得是如此紧密,如此顺畅,如此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大同的女人经过千百年来的时尚文化浸润,早已渗透到了骨头之中,所以我们在今天看到的每个大同女人,都是一个时尚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距离北京也就300来公里,首都的文化和多彩开阔大同人的眼界,大同女人的穿戴基本上紧跟北京的潮流,无论在时尚程度,流行速度还是敏感度上,都要领先省内和周边城市,大同女人们对潮流的捕捉和跟随体现的淋漓至尽。有句话形容大同女人“宁可没吃的,也不能没穿的”。敢穿、敢戴舍得下血本,是大同女性爱美的特征。现如今,大同女性在穿着上不再追逐流行风,而是更体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的美女不仅喜人更是吸人,民国时期人称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迎娶了14岁的大同姑娘徐兰森为小妾,现代版的什么丢官的周常委妻子,什么令高官的弟妹岂不是大同的美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人爱讲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人讲究衣食住行,有历史渊源的。明朝曾在大同做官的外地人说:“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美丽,皆边塞之所无者”。史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大同人爱吃也会吃,对吃的讲究,可谓登峰造极。羊杂、涮羊肉、莜面、黄糕、刀削面、凉粉、苦荞……凡是美味,就被大同人拿来琢磨。于是五步一家,十步一户的饭店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风临阁”曾是闻名的烧麦馆,如今不仅得以重建,其中的奥妙故事还被许多导演搬上了荧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吃肉食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大同所见的肉食炖煮烧烤品种之多,兔头、牛尾、羊拐弯、猪大骨、焖鸡昭儿、烤羊脑、烤羊蛋、羊肉串…都毫不逊色于相邻的草原民族内蒙古,足见大同人对游牧民族的粗犷和剽悍情有独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人又绝非只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式的豪吃。大同人又巧做杂粮面食的繁多花样、细致精巧的水平也发挥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削出品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雪白的面条配上不同的汤汁和肉粒,别有一番风味。一碗刀削面寄托着大同游子的乡愁,总是念念不忘,北京、上海一些大都市虽然也掛起了“大同刀削面”的招牌,但无论是口感和味道都与大同原汁原味的刀前面不一样,似乎缺少了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羊杂看起来并不那么考究,但它实惠;听起来并不那么雅致,但它独特。在大同大饭店小店铺吃羊杂的人总是云集,幽深狭窄的小摊也是生意兴隆。它算不上餐饮中的大菜,但它出现的地方总有人光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的羊杂,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观之通碗红亮,嗅之香气溢人,食之味道鲜美,回味无穷,羊杂在大同也是分好几种吃法,有全羊杂,还有由全羊杂和大同特有的粉条组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羊杂,在继承发扬古方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风味独特,别具一格,如今己迈上了大雅之堂,受到来大同视察工作的华国锋、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外宾客的高度评价。1990年来大同视察工作的江主席在大同宾馆品尝了大同羊杂后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方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方言是晋语的一部分,俗称大同话。大同话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俗气、土气、令人生气,因为有时侯费力扒气地听不懂。大同方言多为后鼻音,发声部分接近喉咙,咬字清晰,声音浑厚,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就像大同人的性格,干脆、利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大同方言的远祖,是上古时期的秦晋方言,即以古晋国为中心的方言,千余年来,大同方言在继承的同时又经历着种种变化,然而,其主要特征却累千年而不变。它除了保留有入声之外,还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成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许多重要而鲜明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普通话,甚至绝大部分官话方言中,入声已经消失不见了。官话区的人不经训练,难以分辨入声字,所以官话使用者较难判断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用普通话去读,既不合辙押韵,又索然寡味,好像失去了骨架一样。而用大同话或者晋语去读,古香古色的入声字使这些古诗词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了解大同方言,细细品味大同话是十分有趣的,一字一句颇具民俗的气息和北方豪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穿越1600年前北魏在山西大同建都时,大同话也曾经是标准的国语。那时没有电台,也没有电视,如果有电台及电视,播音员及主持人肯定是一口纯正的大同话。试想,如果那时就有联合国,中国特使开会发言说的也是大同话,外交部发言人也是大同话,在华留学生学的也都是大同话,国人也都以争相学说大同话为荣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是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历史文化名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