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城古村落…水南村(盛德堂)

白云无尽

<p class="ql-block">水南村属于海南三亚市崖城镇,是海南著名的古文化村落,因地处海南第四大河流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与之有联系,元朝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来此学艺,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也曾在此居住了一年多。从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因被奸臣陷害流放到崖州而居住于此,如唐朝李德裕,宋朝赵鼎、卢多逊、胡铨等。因此,水南村不但成为琼岛人文昌盛之处,还被誉为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南村是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村,水南村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是古代崖州代称,她以历史名臣谪居在此而久负盛名,她也以其美丽富饶而被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颂。从隋朝至元代,水南村分别是临振郡、宁远县、振州、珠崖军、布政司公署等封建政权的所在地,是古代崖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从唐宋两代起,被贬到水南村的名相大臣有十多人居住在水南村。</p> <p class="ql-block">水南村是一个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水南村有相关人员参加各种战争;例如:冯柳参加白沙战争,在战场上光荣牺牲;谢香明、容显振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战争期间为部队支持大米300余石,军鞋150双,之前300余人次,被授予烈士人员有6人。每个历史进程的风口浪尖,总是能看到崖州人义勇奋战的身影。国之栋梁,时代英雄从水南村走出。</p> <p class="ql-block">水南村为黎伯淳题 其一</p><p class="ql-block">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p><p class="ql-block">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p><p class="ql-block">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p><p class="ql-block">远客杖蔾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p><p class="ql-block">水南村为黎伯淳题 其二</p><p class="ql-block">一簇晴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p><p class="ql-block">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p><p class="ql-block">狞犬入山多禾鹿,小舟横港足鱼虾。</p><p class="ql-block">谁知绝岛穷荒处,犹有幽人学士家。</p><p class="ql-block">这首《水南村》是北宋卢多逊创作的七律二首。卢多逊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宰相。牵涉秦王赵廷美,坐罪流放崖州,全家亲属随行,落籍三亚崖城水南村。</p> <p class="ql-block">卢多逊在水南村居住的3年间,开展儒学教化,传播中原文化,成为流放至三亚的千古名臣之一,为三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水南村卢多逊纪念馆的落成,为三亚增添了新的文化旅游景点,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三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盛德堂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二村,始建于南宋,距今有将近900年的历史,原为唐代宰相裴度第十五代孙裴闻义故居。抗金宰相赵鼎、大臣胡铨贬崖居此,因胡铨书“盛德堂”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盛德堂始建于宋代,原是唐代晋国公裴度第十五代孙裴闻义宅院,后来成为海南裴氏宗祠。历经族人修建,规摸宏整。当年宋朝被贬来崖州的胡铨、赵鼎就住在水南村裴家旧宅。胡铨北归前曾题书“盛德堂”木匾留赠,故得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装家旧宅因收留居住过众多的贬宫名臣而声名鹊起,成为海南文化史上的重要遗迹。</p> <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名相赵鼎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和投降派秦桧,而遭到秦桧迫害,被贬吉阳军编管(管制),流放崖州。众人都惧怕秦桧,不敢同他来往。而裴闻义听说后,仰慕赵鼎的人品,不畏权势主动收留其住在自己的宅院。赵鼎在这里居住了三年,后来绝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崖州志》)。第二年,秦桧的死对头抗金名臣胡铨也被贬至吉阳军,而裴闻义冒着受牵连的危险,再次将胡铨安置在自己家中。《崖州志》记载,胡铨在水南村八年多“日以训经传书为事”,“黎酋纷纷遣子入学”,兴办私学,传播中原文化和儒家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教育。而裴氏宅院,也就成了当时的重要教育平台。</p> <p class="ql-block">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胡铨处境有所改善,被调至衡州(今湖南衡阳)。临走时为表感激之情,特地赠匾并亲笔题写“盛德堂”三字(出自《左传》:“盛德必百世祀“),还撰文《盛德堂铭》以赞之,文曰:“猗欤休耶,儋州裴公。震风凌雨,大厦帡幪。迁客所居,丞相赵公。后来云谁?庐陵胡铨。三宿衔恩,矧此八年。”。自胡铨题匾以后,前往崖州“盛德堂”瞻仰和题赋的名宦、贤士络绎不绝。据统计,从南宋起为盛德堂题赠诗词的就有四十多人,其中包括南宋宰相赵鼎、枢密院编修胡铨、元代四大文学家之一的范梈、元朝副宰相王仕熙、明代大学士丘浚、海南知名诗人王佐、清代知州宋锦和嵇震等等。盛德堂自此名闻天下,盛德堂与裴闻义的侠肝义胆紧紧联系在一起,它已经成为尊崇先贤、弘扬盛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经海南省文物部门批准,三亚市组织有关专家对“盛德堂”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初步摸清其建筑布局,为典型的宗祠建筑布局,分为门楼、过廊、过厅、正厅、围墙五大部分,占地5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2009年,三亚市政府拨款对盛德堂遗址进行就近还原复制。遗址几米外,用灰白的城砖、瓦片砌造起了一座新的“盛德堂”。大门上书“盛德堂”,裴氏后人在祭祖大典当天用红纸黑字写上“裴晋公宗祠”,门联写着“汉唐家相支分远,孔孟词章讨论长”。正堂左右两家耳房分别是赵公祠、胡公祠,用来纪念赵鼎和胡铨。赵公祠门联写着“一腔忠愤天应鉴,九死炎荒节不磨”,胡公祠门联写着“北人府库千金费,南国封章万古存”。</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崖州抗清保卫战中,盛德堂多次被焚毁,裴氏家族大多被杀害。到康熙、乾隆年间虽然得以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后来裴氏族人还进行多次修复,直到2010年10月,三亚政府实施“盛德堂”遗址保护和复原工程,才基本重现原貌。还原后的盛德堂坐东朝西,面阔三间,灰布筒板瓦顶,从前门入内,分别为门楼,两边有配房、中亭(两边有偏房)、正厅、书房、厨房、廊亭。</p> <p class="ql-block">居住在海南省三亚市水南村的裴闻义,作为裴氏家族迁居崖州的优秀代表,不畏权贵收留了被贬南来的赵鼎、胡铨等忠烈之士,赢得世人的极大尊重与称赞。胡铨在被赦北归时特地将裴闻义府第命名为“盛德堂”。从此以后,盛德堂就成为尊崇先贤、弘扬盛德的象征,裴闻义作为盛德堂的主人青史留名,为后人所称颂。</p> <p class="ql-block">盛德堂碑石,碑石与盛德堂之间,隔着一段距离。碑石边有些掉落下来的树叶。</p> <p class="ql-block">盛德堂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裴度(765-839),字中立,唐代宰相,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一生历仕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七朝,史称七朝元老。在宪、穆、敬、文四朝任宰相,身系国之安危二十余年。其主要功绩和政治活动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定淮西,二是打击宦官。</p> <p class="ql-block">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源于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据《裴氏世谱》记载,裴氏家族历代名人辈出,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裴氏入琼始祖裴瑑为唐朝名相裴度第十四世孙。裴瑑最开始担任雷州太守,任满之后因为入朝觐见误期,被朝廷贬为吉阳军守。在吉阳军任上,裴瑑恪尽职守,“有善政”。任满之后时逢中原战乱,他不能回去,于是定居崖州南漏村。裴瑑子裴闻义因为父亲裴瑑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受到百姓爱戴、绍兴年间被朝廷荫补(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为昌化军守长,因有善政而被祀为乡贤。裴闻义生前率家族从南漏村迁居水南村,从此以后,裴氏就在水南村繁衍,成为水南村四大姓氏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盛德堂遭到毁坏。后经过裴氏后人的修缮,如今保存了部分遗址,仅剩的一堵墙和木梁架子,上面架着一层保护遗址的铝合金玻璃。</p> <p class="ql-block">盛德堂这座“豪宅”,走进这座唐代裴闻义的旧宅,刻龙雕凤的顶梁柱和精细生动的浮雕莲花,尽显盛德堂的兴盛。这里曾是许多人的故居,也是教书育人的私塾。</p> <p class="ql-block">受中原文化的滋润,海南岛,从宋、明、清千年间,诞生了110位进士、785名举人。因此,从人文的角度,水南村并非只是一个村,“盛德堂”也并非只是一个祠堂。它是中原文明落地海南岛生根开花的硕果基地,也是三亚旅游文化的人文中心,更是誉满五湖四海的天涯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细探水南村里的故事,从隋朝至元代,水南村分别是临振郡、宁远县、振州、珠崖军、布政司公署等封建政权的所在地,是古代崖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从唐宋两代起,被贬到水南村的名相大臣有十多人居住在水南村,如北宋宰相卢多逊、丁谓、赵鼎,翰林院编修胡铨;元代宰相王仕熙;唐高僧鉴真和尚;宋诗僧惠洪;宋末元初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等,这些历史名人共同给水南村传播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水南村的经济发展。自古以来,水南村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创造出精神文明。从宋朝至清末,水南村有贡生33人,进士2人,即是“岭南巨儒”钟芳和钟允谦父子。明朝是古代水南村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也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以盛德堂为中心的道德风范等儒家文化着实令人敬仰,影响深远。而与此并存的文化源流如“还金寮”、晒经坡、黄道婆古居等众多的人文景观的古代文化更是历经了2000多年的沉淀流传至今。水南村的精神风貌,历史文化,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也使今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水南村从未断过人文气脉。</p> <p class="ql-block">水南村,这里保留了多处古宅。但因年代久远,古建筑有瘫塌损毁,所乘有些散乱。</p> <p class="ql-block">2024.2.26日漫步水南村,拜访卢多逊纪念馆、盛德堂等文化古迹,推开那扇木门,仿佛就回到了那个古朴的朝代,历史的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