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林周二讲那砖文故事

春色如许

<p class="ql-block">“林周二”是“林周粉”对城墙好人林春华、周英年二位老师的昵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们因常在周二工余时间,为南京城墙爱好者在城墙上寻找有趣、有料的城墙砖文,讲述砖文背后的故事而得此双关雅号。</span></p><p class="ql-block">本人是跟随二位老师走城墙听故事而成为城墙爱好者和城墙保护志愿者,进而由两老师推荐加入【砖文漫话】团队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7日,林老师龙年首次开讲。地点:玄武门登城口上下。时长12:00~13:00。</p> <p class="ql-block">在玄武门登城口售票处左则,有块三级责任制砖,砖文书有“扬州府、泰州提调、如皋县..... ”。</p><p class="ql-block">如皋县是林老师的家乡,他如数家珍地介绍,不!他就是用数家珍的态度,洋洋地从砖文讲到禹分九州的扬州四至,州行政长官“牧”,以及“牧”们办公的“布政使司”设置、迁徙等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块砖上的“洪武十年三月”非常少见,大多纪年砖文只有年份没有月份。</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作为明初的国家重点工程,不仅是举国之力,而且是全民参与,其中包括寺庙、道观里的宗教人士。上砖文中“甲首紫府观李...”是实物证明。</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砖文的书写者多为基层文吏或底层文人,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算不上精美,但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点。这些文字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更显古朴质拙,呈现出独特的金石韵味。</p> <p class="ql-block">砖文除了告诉我们建造时间、地点、人名外,还隐藏着其它很多信息,如政治体制、赋役制度、政区沿革、移民与姓氏文化、文字演化与民间书法、刻印技术等诸多内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图砖文为“新喻县八都洪武四年均工人夫X...”。</span>砖文包含有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制的信息。比如郡、县、道(路)、都(镇)、乡、亭、里等。</p><p class="ql-block">“都”是北宋时期的行政设置,相当于“镇”。新喻县在明代属临江府,是现在的江西省新余市。紧邻的宜春市,是广告中提到过的“一个叫春的城市“,南京城墙上很多“玉砖”就产自宜春。</p> <p class="ql-block">林老师说,这块砖上的记号是八思巴文押印。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砖文显示元朝遗民参与了造砖工作。</p> <p class="ql-block">八思巴文押印砖数量不多,城墙博物馆城砖厅里有一块陈列。</p> <p class="ql-block">押印是一种独特的印章形式,它既不同于秦汉时期的玉印,铸印和封泥,又不同于明清以后的文人印章,押印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入印文字的不同。</p><p class="ql-block">押印为印信之一,始于宋,元代盛行,入印文字多为楷书花写姓名和八思巴文,较难摹仿,因此可作为凭信之用。押,就是签字或画上某种记号,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个性签名,也称“押记”、“花押“等。签名花押起于唐,兴于宋,不少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花押。最有名的花押当属宋徽宗的“天人合一”(或译为“天下一人、天水”)。花押通过字形的拆分组合,使原文字的基础框架还在的情况下,多出了一种图像审美。</p> 宋徽宗《听琴图》中的花押“天人合一”。 城墙博物馆里陈展的《吴王手谕卷》,其末尾的“朱”字,也是花押。 <p class="ql-block">林老师与女粉们合影(摄影:刘妙玲)</p> <p class="ql-block">今天活动后,重温了本月23日下午,在金图·八九零空间,【砖文漫话】总编、“最美城墙人”杨健雄老师题为“城铭流韵——南京城墙砖文的多元文化价值”的讲座。</p><p class="ql-block">杨老师在讲堂上生动展示了责任制砖文的内容格式与印制方式,并从南京城墙砖文史料价值、烧制工艺、研究利用以及书法艺术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南京城墙砖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城墙上亿块城砖,其砖文不计其数。为确保城砖质量,产地名和责任人名会采用模印、戳印、刻划三种方式印制在城砖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逐级追责。这种精确到人的多级责任制是中国古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林春华、周英年、杨健雄三位老师是【砖文漫话】微信公众号的创始人。该号旨在分享城墙砖文,讲述城墙故事,宣传城墙文化,欢迎对此感兴趣者关注《砖文漫话》公众号,欢迎参加本团队举办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开卷有益,读砖有益。明城墙上数以亿计的砖文,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资料库。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砖文是千百万民众留下的字迹,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喜怒哀乐,但从他们名字,可以想见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总甲、小甲、窑匠、造砖人夫,他们的生命与城砖紧密相连,这些人不指望600年后,有人读到他们的姓名,了解他们的生世,只求把砖造好,保住性命。南京城墙是千百万民众用性命作担保,砌筑而成的旷世城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