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eauty Changes -100 Years of Italian Fashion and Costume </b></p><p class="ql-block"><b> 梦想的着装</b></p><p class="ql-block"><b> 时尚的诞生、嬗变与述说</b></p><p class="ql-block"> 好友及时相约,没有错过外滩源壹号难得一遇的大展,庆幸!观展丰富了认知,使人心悦,回味无穷。整理出随拍的部分照片做个美篇,留存记忆,同时用以表达对时尚大师们及其作品的崇敬之心。</p> <p class="ql-block"><b>序幕</b></p><p class="ql-block"> 入门大厅里,一件采用天鹅绒及印度绸的绚丽"雕塑礼服",为展览拉开了序幕。这是罗贝托·卡普奇为纪念首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五十周年、并致敬"意大利时尚之父"乔瓦尼·巴蒂斯塔·乔吉尼先生而创作。</p> <p class="ql-block"> 放眼百年意大利时尚史,1951年的首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标志着"意大利制造"的诞生,"意大利时尚"背后的设计师群星,从此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了个人与"意大利风格"独一无二的身份与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卡普奇的创作脱离传统剪裁的桎梏,用层层迭起的褶皱和起伏的线条,体现出雕塑般的体积感。色彩浓烈绚烂,迸发出无穷张力。大作必定成为时尚史中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一面墙上挂着卡普奇的设计手稿原作,纸本墨水水彩,绘于2001年。</p> <p class="ql-block"><b>1、纯真年代</b></p><p class="ql-block"> 罗莎·吉诺尼被认为是意大利时尚的第一位"教母"。在1906年的米兰世博会上,她策划了一组服装装置,使意大利最初的时尚作品得以完整呈现。</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厅旨在向这位意大利时尚"母亲"致敬。布展人将白色裙装掩映于帷幔之间,以象征意大利时尚1900年代的初生和懵懂,同时朴实而直观地展现出当时的女性在有限的条件下,驾驭衣装之上的创意巧思。</p> <p class="ql-block"> 在女性从属于家庭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原生的创造欲望仍不可抑制地溢出。她们小心翼翼却充满热望地去探求,将缝纫、刺绣、织造,变成施展创造力的园地。这样的裙装、花边与纹样,100多年后依然广受青睐,实在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b>2、金色黎明</b></p><p class="ql-block"> 玛利亚·莫纳奇·加伦加被认为是意大利时尚史上第一位现代设计师。她先觉地意识到,"服装"要走向"时尚",需要依托社群的集体力量与多形式的传播,形成一股统一而多向度的叙述。1915至1935年间被称为金色黎明。因为这个时代如同黎明曙光,预示了此后涌动在意大利服装设计中的织梦能力。</p> <p class="ql-block"> 这件黑色丝绒棕铜印花外套,工艺美学独树一帜。加伦加将金色铜粉和银色铝粉混合套印,融合了手工绘制等一系列精细复杂的工艺过程,创作出阴影渐变的艺术效果。 </p> <p class="ql-block"> 这条创作于1928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珊瑚红丝绒裙令人迷醉</span>。极简的设计,却透出华贵妩媚。无袖低腰,裙摆两侧饰以纽扣,背部V形裸露,整体轻盈松弛。美得无拘无束,美得自由自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珍贵的意大利时尚插图手稿原作。1908年,法国现代时尚鼻祖保罗·波瓦雷委托装饰艺术家保罗·伊里巴创作了史上第一本时尚型录,时装插画由此诞生。十年后,加伦加在意大利也开启了相同的实验,她认为服装是传播新兴美学思想的强有力的手段。 </p> <p class="ql-block"> 秉持这个理念,加仑加请来当时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绘制设计手稿。这批手稿诠释了不同布景中女性的形象与姿态, 传递了服饰的性格与意境。</p> <p class="ql-block"><b>3、邂逅茶花</b></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1848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是歌剧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名篇。</p><p class="ql-block"> 在一层走廊和楼梯上的三件《茶花女》歌剧戏服,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设计。这件红色塔夫绸礼服,由朱塞佩·克利索里尼·马拉泰斯塔设计于2003年,采用了克里诺林裙撑,金属镶嵌的红色隐喻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恋激情。</p> <p class="ql-block"> 这件戏服由瓦伦蒂诺设计,2016年伴随薇奥蒂塔在歌剧中首次亮相。不难想象,当薇奥莱塔自巨型白色阶梯拾级而下,层叠的蓝色薄纱拖尾,顺阶梯如流水般自然倾泄,磅礴、壮美。</p> <p class="ql-block"> 戏服的色彩呼应了《茶花女》三幕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绪跌宕与戏剧转折:浅粉色邂逅,红色激情,黑色悲剧性结局。</p> <p class="ql-block"><b>4、咏叹女神</b></p><p class="ql-block"> 窗外天井里,一件戏服雕塑般庄严,背景音乐传来女高音咏叹调,高亢而抒情。这便让我们认识了歌剧《诺玛》。</p><p class="ql-block"> 这部歌剧1831年首演,是意大利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贝利尼的代表作。剧情讲述了公元前50年罗马统治下,高卢女祭司长诺玛、罗马总督波利昂、女祭司阿达尔吉萨之间交织的爱情、阴谋、背叛与和解的故事。《诺玛》中的著名唱段《圣洁女神》被誉为"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而"歌剧女王"希腊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的演绎,更是同时代无人能敌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1986年,歌剧女王去世近10年后,在维罗那圆形剧场举办了纪念音乐会。罗贝托·卡普奇受邀为这场音乐会设计《圣洁女神》选段的戏服。随着录音中的女高音咏叹调,12位演员身着这件典雅威严的戏服,环绕圆形舞台徐徐前行,缔造出纪念音乐会上令人动容的震撼一幕。</p> <p class="ql-block"> 卡普奇自1970年代开始探索"雕塑礼服",这件戏服裙身采用丝质塔夫绸面料,通过堆叠的效果,营造出古罗马雕塑的庄严氛围。衣装光影流变,神圣非凡。</p><p class="ql-block"> 一旁玻璃框里是卡普奇的创作手稿原作。纸面铅笔水彩,绘于1986年。</p> <p class="ql-block"><b>5、身体的律动</b></p><p class="ql-block"> 1930-1940年代,有限的物资条件迫使设计师和广大女性开动脑筋,更具创造性地打造她们的衣橱。玛德琳·薇欧奈推出了"斜裁法"。这种裁剪方式充分利用面料本身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借助地心引力,令裁片产生自然的悬垂状态,将女性从紧身衣中解放出来。"斜裁法"至今仍被一代代设计师继承。</p><p class="ql-block"> 想起我的衣柜里还挂着一条"斜裁法" 连衣裙,今年一定穿一下。</p> <p class="ql-block"><b>6、Made in Italy 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12日,意大利企业家乔瓦尼·巴蒂斯塔·乔吉尼(1898-1971) 汇集了一批意大利高级时装屋,举办了第一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宣告了"意大利制造"的诞生。乔吉尼因此被誉为"意大利时尚之父"。</p> <p class="ql-block"> 同年7月,乔吉尼先生在佛罗伦萨大酒店召集了更大规模的时装秀,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和媒体记者,并在巴黎引起轰动。</p><p class="ql-block"> 在1951年8月5日发行的《巴黎新闻报﹣不妥协者报》第四版中,对这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进行了专题报道,配以引人瞩目的大字标题《佛罗伦萨"重磅炸弹"震撼巴黎高级定制沙龙并威胁其垄断地位》。</p> <p class="ql-block"> 正是在乔吉尼先生的推动下,一批批杰出的意大利年轻设计师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时年21岁的罗贝托·卡普奇正是在他的挖掘之下,一举成名。</p> <p class="ql-block"><b>7、时尚姐妹</b> </p><p class="ql-block"> 1943年,丰塔纳家的三姐妹佐伊、米科尔和乔万娜在罗马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屋"丰塔纳姐妹"。当时仍能听见海滩上炮火的声音,但这也不能阻止她们实现自己的梦想。1951年2月12日,她们参加了在佛罗伦萨举办的第一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由此跻身于意大利时尚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1950-1960年代,罗马成为国际电影制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好莱坞明星在驻留罗马期间,喜欢上了丰塔纳姐妹的设计。艾娃·加德纳、奥黛丽·赫本、格蕾丝·凯莉、伊丽莎白·泰勒都在戏里戏外穿着丰塔纳姐妹制作的服饰。借助电影与名流形象在大众媒介上的传播,丰塔纳姐妹的设计很自然地向世界输出了意大利的时尚风格。</p><p class="ql-block"> 背景视频中是赫本在丰塔纳姐妹时装屋试装的照片,这个瞬间定格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 这件独版芭比,就是以1952年赫本在丰塔纳姐妹时装屋试装的照片为灵感而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b>8、自由!色彩!欢愉!</b></p><p class="ql-block"> 战后经济复苏,人们开始更多地享受闲暇生活,相应的着装需求也应运而生。1960年代,俄裔意大利设计师艾琳·加利岑在佛罗伦萨发布了色彩明艳的套装。人们称之为"宫廷睡衣"。宽大的领口装饰着珠片,华丽考究又不失松弛感,女士晚装充满了革新意义。</p> <p class="ql-block"><b>9、权力着装</b></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带有厚垫肩彰显权利的套装深受那些心怀雄心的职业女性的偏爱。极简、阳刚、性感、细节考究、或离经叛道,形成了独特的意式风格。白天,是硬朗洒脱的套装;晚上,则是光芒耀眼的礼服。时至今日,这些"权力着装"依旧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这是莫罗·帕加诺1983年为歌剧《随想曲》所作的戏服,丝质绉绸上饰满金色亮片。</p> <p class="ql-block"> 2017年,著名电影戏服设计师柯琳·阿特伍德为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创作戏服,这套黑色丝质绉绸晚装的设计为她斩获了第四座奥斯卡小金人。</p><p class="ql-block"> 这套晚装伴随电影人物莉塔·莱斯特兰奇在预告片中初次亮相,仅仅数秒,就勾勒出高贵疏离、深藏隐秘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b>10、戏梦霓裳</b></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服装行业与电影及戏剧产业一直密切合作。戏服与时装,本出同源,既能征服T台,又能夺得奥斯卡服装设计奖。展厅里的戏装既包括古董服装,也有当代作品,是意大利制衣艺术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这件用纱与黄铜制作的戏服由著名设计师达尼洛·多纳蒂1969年为电影《爱情神话》设计,为非裔美国女演员多尼耶尔·露娜量身打造。这位"非裔超模", 是第一位登上英国版《Vogue》杂志封面的"黑美人",也是多位艺术家的缪斯。</p> <p class="ql-block"> 电影《卡萨诺瓦》所处的情境为十八世纪的威尼斯,这一套戏服则采用金红撞色,在裙身勾勒出古典又略显抽象的图纹,达尼洛·多纳蒂为该电影设计多套戏服,夺得奥斯卡服装设计奖。</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二十世纪独幕歌剧《囚徒》通过囚犯与母亲、狱卒以及与大法官的一系列对话,描述了十六世纪佛兰德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中,一名爱国志士在牢狱经受折磨,为理想献身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剧服来自"母亲"一角,由设计师亚历山德拉·托雷拉2002年创作。戏服将复杂的材质与工艺混搭在一起,又用黑与翠绿的撞色,营造出深邃的视觉层次。</p> <p class="ql-block"><b>尾声</b></p><p class="ql-block"> 在展览尾声,我们欣赏到了意大利当代高级定制设计师西尔维奥·贾尔迪纳的两件作品。这件黑纱晚装裙来自2022秋冬高级定制"旅行的邀约" 系列,制作耗用470小时,聚酯薄片呈现出羽毛般轻盈的效果,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件晚装裙来自2023春夏高级定制"/gal-le-ri-a/"系列,层叠网纱创造出向内收拢的光影层次。贾尔迪纳打破界限,以表演艺术的形式表达他的创造。</p><p class="ql-block"> 尾声展品似乎让我们看到意大利高级时装的现在与未来;根植于本土面向世界的艺术底蕴与精湛工艺,正是时装不断发展的内核吧。</p> <p class="ql-block"> 经典老建筑与精美的服饰真可谓珠帘玉映。徜徉在如此美妙的古典与时尚交汇时空中,分分秒秒都会被惊艳到。</p> <p class="ql-block"> 展览设在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建筑内。这栋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建筑,于1873年建成,拥有大片花园绿地。1966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关闭。之后,此地挪作他用。</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17日,中英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在曼彻斯特设立中国总领事馆和在上海设立英国总领事馆的协议》,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于1985年2月11日开馆,馆址选在上海永福路244号。</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另有一栋小楼隐在树林中,这是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官邸。</p> <p class="ql-block"> 官邸建成于1882年,属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装饰丰富细腻,外廊的柱头为外滩建筑群中少有的科林斯柱饰,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一楼典雅的咖吧用了下午茶。精致的点心,清香的玫瑰花茶,窗外是绿色的草坪,远处矗立着东方明珠。这一天沉浸在美的笼罩之中:建筑、衣裳、鲜花、树木、灵魂、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