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有序 以规正范——认识图形(二) 《平面图形的认识》单元教学

蓝鹰

<p class="ql-block">  连续担任了三年一年级,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从第一年开始,试着玩的态度,接着第二年小结出懵懂的理念,再到第三年循序渐进的活动模式,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课堂文化渐浓。现以《平面图形的认识》单元教学为例,捋一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图形与几何,历年来都是学生学习的弱项,到底这个单元有什么功能?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数学思维?教学的过程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经过三次教学,一种“慢思维”的想法让我明白了,理性思维的前提就是习惯,学习数学习惯的创建。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学生打开思维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低年级教学中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主动参与”,二是“创新意识”。而认知的过程,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评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和掌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单元教材分析:</b></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①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②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③最后通过七巧板的教学,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展现了学生在做中学,习得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节——拓</b></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活动过程,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其中有学生提出“球”怎么描?正是学生容易错的地方,通过拓的活动,球和圆,圆从哪儿来,这个问题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节——摆 拼 折 找</b></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节——创</b></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环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图形二次利用,贴画创作。</p> <p class="ql-block">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级、主动参与的认知过程,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平面图形的表象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用学过的、同样的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特别是在“七巧板”的拼组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又可积累一些感性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慢想”,慢慢地想,通过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一,培养学生逐步地养成“长时间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并能由理性思维逐步地走向理性精神,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性人。</p><p class="ql-block"> 2024.3.9</p>

图形

学生

平面

教学

立体

活动

单元

思维

能力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