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阳山的雨凇

响水周钧

<p class="ql-block">经过了连续6天的低温阴雨天气的等待之后,终于又可领略古城苏州的美好风光了。今天(2月25日)的目的地是大阳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阳山旧称“四飞山”、“万安山”、“秦余杭山”,其幽胜之景素为高启、王鏊、吴宽和王穉登等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览就从山脚下的明代礼部尚书吴宽亲笔题字的“吴之镇”的巨大石碑处开始。驻足仰观,整个山体的植被仍然同往常一样的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沿着明古道拾级而上,途中弥漫着氤氲的水汽,目之所及,植物的枝杆、叶片都是湿漉漉的,当时并没介意,变化出现在半山腰以上,初时可零星见到被冰层压弯下垂的枝条,和叶片上出现的小冰珠,继而是枝干向上的一面出现薄薄的冰层。</p> <p class="ql-block">待登上山顶时则被眼前的奇丽景致震撼了,仿佛置身于冰清玉洁的水晶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乃至草木植物,抑或是常绿还是落叶植物,其浑身都被晶莹的薄冰包裹着;树干上原本粗糙开裂的树皮、树枝表面都变得溜滑,树节及芽苞凸起处就像人为的一串串灯珠。</p> <p class="ql-block">冰封在透明冰层里的花朵、花苞和叶片格外鲜明,绿的更翠,红的更赤,黄的更灿。</p> <p class="ql-block">平时随风摇曳的枝条、长叶现在也变得铁骨铮铮,即使用手去摇动也迅速地弹回,保持原来的坚挺状态。</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文殊宝殿在琼枝玉树的掩映下显得愈发庄严圣洁。</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也偶尔见过挂着冰凌的树枝和边缘垂着冰晶着的叶片,也曾欣赏过长白山壮观的雾凇,那是种附着在枝条上的乳白色的、密度较低后结晶体,但平生从没见过满山满目如此的晶莹剔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曾请教了同样好奇的众旅友,他们的解释是冻雨,在苏州很少见到这种现象,再深究下去,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通过资料查询才得知,大阳山上出现的上述现象在气象学的定义叫“雨凇”。雨凇的形成是由于过冷却水(即低于0℃的雨滴,俗称冻雨)在落到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立刻冻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p><p class="ql-block">2月18~24日受南下强寒潮影响,全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降温天气,24日虎丘区的天气实况为温度0~1℃,降水形式为雨夹雪,还因大阳山海拔在300米左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峰箭阙峰海拔338.2米)温度又比地面低1.5℃左右。这种气候正好满足了雨凇形成的条件。这就是大阳山半山腰以上出现雨凇景致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时针已指向十三点四十分,全然忽略了其它的人文景观。沿着下山的木栈道行进,茂密的树荫下面竟下起了“树雨”,夹杂着的小冰雹砸向木栈道发出“噼哩叭啦”的响声。我知道,这是雨淞溶化所致。</p><p class="ql-block">大阳山上魔幻的雨凇景观,绝非人工所能巧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