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游记

阅兵

<p class="ql-block">  在北方乃是室外结冰,身穿棉袄,而南方已经是类似股票涨停板十度以上春色满园了。参加羊城会议地其旁边几百米乃是陈李记的工厂,由于是中医忠实粉丝,于是欣然前往参观,门卫让网约填写信息,体会到南方人的客气和热情,顺利进入工厂里的博物馆。美女讲解员讲普通话,很专业、很清晰。于是进入这已有400年历史获得迪士尼世界记录证书的工厂。</p> <p class="ql-block">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有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李家有秘方,陈家善经商,一拍即合!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还约定三年一轮换当CE0,陈李二家永世不得联姻,以杜绝家族式管理的问题,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可比美丽国二党执政早了近二百年呢!!!</p> <p class="ql-block">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馆里珍藏着百年以上的陈皮是馆藏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看到的满满是历史、是文化、是传承。看到听到的是皇帝的封赐堂号。</p><p class="ql-block">陈李济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朝万历27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尚存。</p><p class="ql-block">还有这样一则故事:考生们为应付考试动脑费神,必买成药定精、提神、进补、以防身体染恙,考试完毕,还带一些成药回到家乡。“陈李济”的CE0看到这是一个宣传推介产品的好机会,于是就派员到考场附近,或卖药、或半赠半卖、或人手一丸全部赠予,并送上印有宣传的纸扇。与此同时,还跟踪揭榜,如某人中举或当了进士,则大肆宣传:某某考生服用陈李济养心宁神丸,精神爽利、笔走龙蛇……</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选择“陈李济”的蜡壳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广为推荐。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在“陈李济”产品身上又一次得到印证。“这其实就是当时的‘中药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陈李济确为我国创建于明、兴盛于清、图存于民国、尚存于今世的中华著名品牌,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药代表,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各地中药商号林立,然而,沧海遗珠,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一件“古董”———从英国进口的消防水枪。清末民初,广州城池围绕、没有马路,横街窄巷,民房多为砖木结构,居民又以木柴为燃料,经常发生火烛。而官方没有设消防设备,一旦有火灾,各家自理。老百姓在遇火烛时常常束手无策,损失惨重。“陈李济”司理和股东研究,决定成立义务消防队,购置三部消防车,上面有手压的水枪、火勾、水桶、大小绳索、斧头、竹梯等等,还有一药箱随行,以备救急。消防队旗黑色,上书“陈李济”三个白字(消防车、木桶也写上),一旦某处发生火灾,队员立刻停产出动。</p> <p class="ql-block">“陈李济”的管理,在封建社会里的确与众不同。比如两姓合股经营,两族轮流选任司理(厂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两姓族长在无意中形成类似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共同监督、同舟共济;二是司理执行两姓既定目标,就像职业经理人,无能者下一届就会自动落选,每年换另一姓氏司理,从而充分化解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单一的经营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这不正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吗?</p> <p class="ql-block">蜡壳药丸在300年前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以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购货的需求?另外,当时的广州已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常有海外香料送到广州。如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芬香树脂,可用作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却极易挥发,如何保存?……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需求下,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p> <p class="ql-block">因诚信而生的“陈李济”,在日后的经营中,自然将诚信当作“看家本钱”。而事实上,诚信也正是经商特别是经营中药生意的“生命线”。原因很简单,同样是药材,你取自原产地道药材还是旁门,是上等还是末等,制作工序有没有“偷步”……都将直接影响药效。</p> <p class="ql-block">诚信能直接决定一个老字号活多久。”几百年来“陈李济”虽然一直处于广州北京路闹市,但在临街铺面中从来只售成药而不卖药材。为什么?就为取信于民,“如果直接卖药材,大家就会猜:是不是将卖不掉的劣等药材,拿去做成药了?</p><p class="ql-block">职业经理人四百年前就用“职业经理人”两姓合股经营搞资本合作搞“董事会”对大多数“各领风骚几十年”的现代企业来说,作为“四百年不倒翁”的“陈李济”的确是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专家们认为构成传奇的核心机密,正是大多数企业仍在孜孜追求的优良体制。当初陈姓、李姓两商人合作投资开办药肆,并写立合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俨然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不是单一家族企业,更不会因某一家族的兴衰而起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