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晋行 ——沿黄河西岸行走(一)

阳光

<b> 窗外的花开了又谢,六月的脚步不急不缓地来了。葱翠的柳树在墙角尽情地舒展枝叶,金银花一朵银色一朵金色地开放着,初夏的感觉刚刚好,轻轻打开的窗子,迎面而来的是淡淡的花香。</b> <b>六月浅夏,多姿多彩的颜色就纷纷上场了。心情如这初夏的阳光般温暖灿烂,我决定到外面去走一走。</b><br> <b> 十年前曾代领十余人沿黄河东岸(陕晋段)行走过,从蒙晋交界的老牛湾走到壶口,路经芦芽山、老牛湾、碛口、壶口、霍州。</b> <b>2017年“沿黄公路”修通后一直想走一次,三年疫情阻断了我的行程。2023年开放后终于有了机会。</b> <b> 陕西沿黄公路可以称为中国的“1号公路”,它是一条沿着黄河西岸串联陕西4市12县50多景点,全长828.5公里的高颜值公路。</b><br> <b>沿黄观光路是陕西省沿黄河西岸修建的一条南北向公路通道,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与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0条县乡公路相连接,总投资64.5亿元。</b> <b> 沿途珠链般串起了华山、壶口、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古城、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闯王寨、吴堡古城等50余处名胜古迹景点,直接受益人口达220多万人。</b><br> <b>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b> <b> 2023年6月5日早沿“沧榆高速”一路向西,经五台山、过雁门关,第一站到达山西定襄“阎锡山故居”。</b> <b> 阎锡山故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雄伟的大门为古牌楼式门楼,两旁有砖砌的八字照壁,门头上悬挂着“文沱草庐”四个大金字的牌匾。走进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套连一套的深府大院,分为东西院,东花园最大。</b> <b> 阎锡山故居东花园,一进三院,在花园正面的石头上镌刻有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在东花园里转了一圈,最大的感受是幽深博大,豪华而隐蔽,深宅大院,充满玄机,既排场又实用。</b> <b> 二院回廊壁上,依然还完好地保存着十八幅阎锡山亲撰的阎府家训石刻。家训很通俗易懂、接地气。例如:做事最怕没恒心,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b> <div> <b> 嵌在墙壁上“阎锡山家训”,均阎锡山所言,因为阎锡山一生非常重视修身、持家之道,讲究立德、立功、立言,这些家训体现了他具有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的一面。人们奇怪的是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有人用泥灰抹平了,“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如此,这些石刻竟然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b></div> <b> 漫步阎锡山故居,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书本中所无法呈现的事实和意境。房中有房,院中有院,曲折连环,处处是历史,步步有故事。</b> <b> 翻阅近代史,“阎锡山”这个名字肯定无法回避,人们习惯称其为“山西土皇帝”或“阎老醯”,阎锡山曾自嘲地说他是“站在三颗鸡蛋上跳舞”。</b> <b>抗战时,阎为“二战区司令长官”统辖着“八路军”,徐向前和阎锡山是老乡也曾面对面交流过。阎锡山十分客气地对徐向前说:你的家人,我都照顾着。这些年他们过得好着呢,你要不信啊,可以回家里头看看。</b> <b> 当时民间还有句谚语“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其实这些话语有褒有贬。阎锡山从他28岁当上山西大都督起,不管官名如何变,统治山西长达38年,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b> <b>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往往忽视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特殊性、历史性,阎锡山的政治人格是同时具有“狐狸”与“狮子”的特点,他是一个俊杰。</b> <b> 阎府里“反贪碑”,从中可见这位“土皇帝”为维护其统治所采取的手段和执政能力。</b> <b> 这里是阎锡山原配夫人徐竹青的居室,徐是一位贤惠善良、通情达理的人,16岁嫁给阎锡山,两个人一起生活了32年,夫妻名分维持了一生,与阎锡山同年同月生。</b> <b>但徐竹青不能生育。后来因为“喊妈风波”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分居。最后阎锡山与徐竹青还是合葬于台北,真是“生少同衾死同穴”啊!其部下朔州人张日明坚持为阎锡山守墓56年,义哉!</b> <b> 阎府地道,修建于1913年,地道以阎锡山居住小院为中心,长10公里,分3条主干线,是旧中国最大的私家军事地道,地道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秘的面纱。</b> <b>下楼上亭,风韵独特的“得一楼”。这里面故事可多了。1915年阎锡山被袁世凯的“洪宪朝”封为“一等伯爵”,所以修建了这座“得一楼”。</b> <b>原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与弟弟阎书典因分家产生隔阂,“老死不相往来”,本地风俗,老二的屋顶不能超过老大,可阎书典在给五女儿修建绣楼时,楼顶超过了同时建筑的“得一楼”,为此阎书堂就在“得一楼”上增建了一座小红亭。</b> <b>在游览过程中,任何一个学过中学历史或者了解山西历史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边走边回阎府本身营造的沉闷压抑和拥挤的人流中,得出这样的感慨:山西,一段段历史的沉浮,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剥蚀,在经过历史的选择后,慢慢地便被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历史的长河中一片片飘零的落叶,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地沉没,积淀在河床之上,慢慢风化成一页页的专属于山西的记忆。”</b> <b>当你带着一种复杂的心境走出阎府这段尘封的历史,你会暗暗地决定回去后再翻一翻民国这段短暂的历史,尤其是与山西有关的你知道的和未知的历史,在品咂民国的味道中,穿越时空,去解读山西“土皇帝”那尚在沉睡的不为人知的记忆。</b> <b>“历史?当你在读过历史的沧桑后再出走,走进那洼盈盈的绿中,面对滹沱河微微泛起的漾动的漪澜,定是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抑,暂时的释然中总是回旋萦绕着回忆中历史的影子,心也会像是淋上了蒙蒙的细雨一样潮湿和阴凉。”</b> <b> 参观完阎锡山故居,驱车向东20分钟到达徐向前故居。</b> <b>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徐向前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徐向前元帅就出生在这里。由于年久失修,故居早已破落。徐向前去世后,当地各级部门共同集资恢复了故居原貌。</b> <b>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b> <b> 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900平方米,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b> <b> 徐向前的老家离阎锡山很近,但他比阎锡山小18岁,曾在阎锡山创办的学校里读书。徐向前就不太认同阎锡山,认为阎属于典型的地方军阀,志在救国的徐向前离开山西,报考了广东的黄埔军校。加入了人民军队,并逐步成长为一代名帅。</b> <b> 沿台忻线向西,半小时就到了定襄蒋村的薄一波故居,因中午午休,没有进入,但故居前的广场很气派。</b> <b> 薄一波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占地 283平方米,属北方四合院落。据本村老人讲大约是薄老祖父修建。解放后部分房子倒塌,村里又仿照原样进行翻修。</b> <b> 风云人物,一代枭雄,只是信仰不同,结果各异,但历史留下了他们各自的历程,留给后人去评说!</b><div><b><br></b></div><div><b>(未完待续)补记于2024.3.1 8:56</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