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走十八军进藏路(一、二、三)(副本)

西北尕老汉

<p class="ql-block">藏族老百姓非常耿直,非常勤劳,非常淳朴,非常能吃苦,非常重感情,你对他好,他可以对你好100倍,你对他真心,他可以连他的命都不要,我们对西藏很有感情,就是这个道理。——18军老前辈胡玉泉</p> <p class="ql-block">  2012年5月在兰州大学陈万木教授、兰州商学院苗珍副教授的协助下在四川成都、乐山走访了10名1950年进藏的18军老兵,听他们讲述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故事,正是由于这次采访,尕老汉蒙生了走一次18军进藏路线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一走十八军进藏路</p><p class="ql-block"> 昌都战役后,18军52师进藏走的是中路,由昌都—洛隆—边坝—嘉黎—拉萨。为什么选这条路?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南北两线根本没路,而中线有一条茶马古道,虽然是骡马走出来的小道,但总比没路强。 我们决定走一走18军前辈走过的这条路线。</p><p class="ql-block"> 2013年6月26号早6点半驾车分别接上三位朋友,赶在上午七点半限号时间开始之前出了兰州城,经甘南进入四川若尔盖。</p><p class="ql-block"> 甘孜是1950年18军进藏前集训、锻炼的地方,部队在这里适应高原。甘孜海拔3000多公尺。我们在甘孜没有停留,继续进发,途中经过了新路海,新路海是18军筑路时留下的名字,意思是新路边上的的海子,藏文名叫玉龙拉措,风光十分迷人。过了新路海开始爬雀儿山,雀儿山海拔6000米。1950年18军除52师在前边打仗,后边两个师53、54师修路,听听采访时张广礼政委唱的歌就知道地形的险恶:“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鸟也难上山顶,终年雪不断,山坡加帐篷,睡在云雾中,树枝铺在雪地上,好像钢丝床,山高坡陡做工无处站,绳子拴在腰中间,悬空打炮眼。”从1950年10月开始修筑雀儿山路段,正值寒冬零下25多度,战士们战严寒,用钢钎、炸药这些简陋的工具,历时三个月打通了雀儿山路段。</p><p class="ql-block">下图:雀儿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下图:全体团友在雀儿山垭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雀儿山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翻过雀儿山,刚下山不久,团友建军发现公路右侧有一座烈士墓——张福林烈士陵园。2009年曾经从这里走过,不知当时怎么没有发现。大家感谢建军,要不又错过一次祭拜烈士的机会。张福林烈士生前是18军159团三连的班长,曾创造了两炮炸掉1010立方石头的记录,提高功效26倍。在一次施工中检查炮眼及炸药情况时,不幸被一块突然坠落的巨石砸中牺牲,在他的遗物中有五包从河南寄来,准备播撒在西藏土地上的菜籽。烈士走了,他留下了菜籽。</p><p class="ql-block">我们清扫垃圾,祭奠烈士,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p><p class="ql-block">下图:雀儿山下的18军烈士张福林陵墓。</p> <p class="ql-block">下图:团友向张福林烈士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时隔四年,再一次来到金沙江边,首先映入眼帘的仍然是对岸的一块刻有“西藏”二字的巨石。团友天兰突然让大家往对岸看,一面红旗迎风招展,确切的说是一面红旗状的纪念碑耸立在对岸,碑上好像有字,用照相机长焦拉过来:“18军渡江口”。全体团友纷纷拿出长焦拍下了对岸的红旗。过江之后,立即驱车到纪念碑前,再次近距离拍摄,站在纪念碑下看着滔滔江水,好像又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p><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我第七次进藏途径此处还没有这座纪念碑,应该是这几年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18军解放西藏这段历史的重视。现将碑文实录与此:“十八军渡江口纪念碑是为纪念1950年中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扫清了进藏道路上的反动势力,胜利强渡金沙江的历史事件而设计建造的。江达县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18军渡江口位于川藏交界处的江达县岗托村,这里是十八军渡过金沙江后唯一与藏军发生过交火的地方。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耸立在金沙江畔、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让人们不禁追忆起当年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更加缅怀那些为西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前辈们。”</p><p class="ql-block">下图:金沙江边西藏岗托村18军渡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过了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岗托检查站这是我们进入西藏的第一个检查站,以后在西藏境内差不多每个县之间的主要公路上都有检查站。</p><p class="ql-block"> 在安保方面还有一个新事物,每座县城的主要路口都有警务室,从边远的县城到拉萨所有的警务室都一样,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外形醒目、大方、美观,而且实用。这些都是2010年以后的新事物。</p><p class="ql-block"> 下图:西藏岗托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昌都邦达机场外老百姓开的小旅店,木板隔的简易房子。厕所就不要想了,只能去楼下的土厕所。这里海拔4435米,北风那个吹,雨花那个飘,让人不禁裹紧了衣服,这种气候想不住都不行。昌都机场是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走来,住地海拔最高的一次,好的是我们四人都没有高原反应。晚上感觉冷,打开电褥子,刚开始觉得很舒服,一会儿又热的受不了,关上电褥子开关,这才睡着。</p><p class="ql-block"> 为了赶在封路前过去,我们走了个大早,七点钟出发,天上下着小雨,使人的心情阴暗下来,下雨意味着路况湿滑,修路的地方可能是烂泥槽。由邦达机场返回15公里到三岔路口索那,由214国道左拐进入S303省道,油路立即变为沙土路,路况不错,车开在上面没感觉太多的不适,很轻易的爬上了第一座大山——磨盘山,我们几个还议论,这个路还不错嘛。</p><p class="ql-block"> 到了山顶,路分两岔,问了对面过来的车,司机指了指右边的路说:“你们还是走右边的路吧,可能好走一些。”我心想:这么好走的路有什么好走不好走。开始下山没走多远前边出状况了,烂泥路开始,一辆平板大车停在路中间不动,我赶快下车去看,是平板车司机大意,车开进了深深的泥槽中间,被托住了底盘,司机油门轰得再大也没用,这可是大车,底盘那么高,还被托底,可见泥槽有多深。这时后边又来了一辆大货车,平板车司机请他帮助拖一下,货车司机还不太愿意,我赶快做工作:“帮助拖拖嘛,要不堵在那里大家都过不去。”货车帮助拖,平板车自己也挂倒档,两下用劲第一次没有拖出来,货车司机又调整了一下车的状态,这一次拖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下我可知道厉害了,要是掉进泥槽子,绝对死定,我小心翼翼把紧方向盘,让车轮压在梁子上,平平安安的开了过去,刚松了一口气,拐了一个弯,前边的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前边的泥槽子更深,距离更长,而且压得很乱,更要命的是前边还有一块篮球大的石头正好在梁子高处,车轮压上去很可能滑到泥槽里。没办法,我只好自己下车去搬掉前进路上的石头,一脚下去,鞋就深深的陷在泥潭里,费了好大劲才把鞋拔出来。就在我下车准备去搬石头的时候,对面的大车开了上来,这样大家顶住谁也走不了。我只好给对面的大车司机说好话,请他倒一下,司机不愿意,他说:“给你们让了,你们不下来,我们才上来的。”的确是这样,我们不下去是因为看到那个烂泥路心里发毛,又加上前边那个石头挡道,更不敢走。后来大车司机可能看我年龄大,又不停的说好话,虽然嘴里嘟嘟囔囔不满意,但是仍然把车倒了一下,让开了路。我小心把紧方向盘,二、三十公尺的距离平平稳稳开了过去,后边仍有许多过泥过水的路段,但是距离都没有这次长,加上又都是下坡,总算平平稳稳的开到山下。</p><p class="ql-block"> 下了磨盘山就是布须沟,此时中午1点半,在布须沟里一台大翻斗车堵住了去路,堵路的原因很简单,前边铺路限行。没有办法,只好等。从中午12点半等到下午7点半才放行。这条路上车很少,堵了一下午,七个半小时才堵了七、八台车,其中大部分还是西藏边坝县政府的车队。他们听说我们是旅游的非常吃惊,说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来这里旅游的,因为当时道路艰险,游人几乎没有。</p><p class="ql-block"> 当晚9时到达洛隆县城,海拔3560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就是当时的s303省道。</p><p class="ql-block">尕老汉驾车通过这段烂路。(陈晓兰摄)</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土路,路况还行。仍是山高沟深,路窄坡陡,弯道急、视线差,车跑不起来,180公里跑了一天。大山里的风光还是不错的,两位女士是专家级的摄影大师,都是深圳摄影协会的会员,小兰还是理事,山里的风光让两位的相机咔咔的响个不停。 </p><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多经过洛隆县八里检查站,执勤民警平措巴觉认真的检查登记了我们的证件,当得知我们是退休的老警官,他庄重的给警察前辈敬礼。两位退休警官在边远的洛隆县,受到一位年轻警官给予的应有尊重,让我们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过了八里检查站不远,爬上八里拉山,海拔4790米,山的那边就是边坝县了,从山上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p><p class="ql-block">下图:西藏洛隆县八里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下图:八里拉山垭口。过了这个垭口,就是边坝县地界。</p> <p class="ql-block">  昨天堵车的时候,边坝县政府的两位年轻人给我们隆重推荐三色湖,今天路过一定要去看看。进去的小路不错,半个小时跑到湖边,湖不大也看不出三色来。我们四人的理解,三色湖是一个湖的湖水有三种颜色,幸亏湖边有度假的藏族同胞,他们热情的带领我们爬上一座小山,原来山的那一侧还有一座湖泊,水是黑色的,经藏族朋友介绍才明白,三色湖是不同颜色的三座湖,一座黄色、一座黑色、一座白色。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未见到白色湖,留下了一点遗憾。</p><p class="ql-block">下图:边坝县三色湖(黒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八点,边坝的天还是亮的,在303省道路边有一座烈士陵园----边坝烈士陵园,陵园铁门上锁,天兰建议到旁边派出所去问你一下,刚好县人大张安平副主任在派出所检查工作,听说我们要参观,立即派人去拿钥匙开门,还亲自陪同。</p><p class="ql-block"> 陵园占地不大,庄严、整洁,园内大树参天,绿色盈盈、鲜花盛开,墓碑一排排整齐排列。园内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牺牲烈士名单以及各个时期的照片,原藏字419部队政治部主任魏克老前辈的著作、题字也在那里展出。牺牲的烈士大部分是54军134师400、401、402团1959年平叛时牺牲的战士。边坝烈士陵园合建于1989年8月,安葬着268位烈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西藏的和平与稳定远赴他乡,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这方热土。</p><p class="ql-block"> 参观陵园,祭拜完烈士,我们向张安平副主任表示了感谢,感谢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对烈士陵园的重视,对烈士的尊重。晚上10点半到达边坝县城,海拔3550米,入住邮电宾馆。边坝县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 </p><p class="ql-block"> 在宾馆住下,已经半夜12点,我还在操心明天的路,张安平付主任说,嘉黎那边路不通。去嘉黎那边山更大、天更冷,有名的丹达山(藏语称夏贡拉山),就在这条路上。丹达山的艰险在历史上就有名,号称进藏第一险。此山山高路险,终年积雪,行走极为困难。清朝名将福康安率兵进藏,来回都过这座山,来回都比较顺,福康安认为有神灵助他,上奏乾隆皇帝,要求给丹达山加封,乾隆恩准,敕封丹达山(夏贡拉山)为“昭灵助顺山神”,并赐亲笔书写的匾额。</p><p class="ql-block"> 丹达山也是18军进藏途中最高的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还不知道2000年通车的这条路只是一条简易公路,一年之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无法通行。但我还是不死心,地图上有这条路,有路就应该能走。我们想把18军走的这条路走完全,不愿半途而废。 </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上又下起小雨,我们住的宾馆附近有一个警务站,我去那里问执勤民警,去嘉黎的路到底通不通,他们非常热心,两位民警通过各自的途径了解到,路确实不通。他们说,如果你们非要去嘉黎,只有把车停在山下,徒步走过去。我们彻底死了心。一走18军进藏路就这样止步于丹达山下。</p><p class="ql-block">下图:边坝县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下图:边坝县烈士陵园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下图:团友与边坝县人大张安平副主任(中)交谈。</p> <p class="ql-block">  二走十八军进藏路</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八年。2021年四月,在旅友老周的支持下,决定重走18军进藏路,这次倒着走,由拉萨经嘉黎至边坝。到了边坝 ,就和2013年走的那半段衔接上了。</p><p class="ql-block"> 坐飞机到拉萨,虽然是老西藏还是有点高原反应,头疼。</p><p class="ql-block"> 拉萨烈士陵园位于拉萨西郊,那天正好是清明节前夕,拉萨的机关干部,市民,中小学生在烈士陵园门口列队,我与他们一起排队进入陵园,祭奠为解放西藏,建设西藏而牺牲的英烈们。</p><p class="ql-block">下图:拉萨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离开拉萨前往嘉黎,大约一个多小时到达墨竹工卡, 路边有个警务室,我们进去问路 。</p><p class="ql-block"> 由拉萨到嘉黎,纸质地图上有一条349国道,但是用手机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导航都导不出这条国道,都要让你绕路走219国道(青藏线)到那曲,再到嘉黎县,这样要走511公里。但是走349国道只有300多公里路,要少走200公里。这种情况让人不放心,G349国道路通不通?到警务室问了以后才彻底放心,路是通的。看样子是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落后了。</p><p class="ql-block">中午在尼玛江热乡吃午饭。</p><p class="ql-block">下图:途中下雪,公路被白雪覆盖,由于路滑,有辆小车滑到沟里,救援车把它吊出来。</p> <p class="ql-block">下图:救援车辆堵住公路,反正走不了,周大师干脆放起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由墨竹工卡到嘉黎县,大部分是油路,有一段在修,要走便道,总体还是比较好走。海拔大部分在4700公尺至4800公尺左右。海拔5000公尺左右路面有积雪,降到4800公尺,路面的雪基本都已融化。 天气好冷,幸亏我们带了棉衣。</p><p class="ql-block">下图:路况不错。</p> <p class="ql-block">下图:349国道。由下图可以看出路况。海拔也比较低,公路两边的积雪都已融化。</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七点到达嘉黎县城。</p><p class="ql-block"> 嘉黎县有名的两座山,奔达山是死马山。1951年,18军先遣支队经边坝进入嘉黎,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奔达山,山顶终年积雪,运送物资的骡马连续翻山,过度疲劳,死伤严重,被称为死马山。另一座楚拉山又被称为死人山。楚拉山的海拔也有5000多公尺,先遣支队翻越这座山的时候,经受了严峻考验,前面已经翻过了丹达山,鲁贡拉等三座雪山,官兵体力消耗极大,造成伤亡。故称死人山。</p><p class="ql-block">下图:嘉黎县城。</p> <p class="ql-block">  嘉黎县城海拔4500公尺。早晨由嘉黎出发,沿着雄曲河谷一路向东,海拔越来越低。独俊大峡谷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个景点,距离嘉黎县城大约55公里。雄曲河大拐弯在这里好似一条圣洁的哈达。</p><p class="ql-block"> 要想把大拐弯拍完整,必须爬山,当地旅游部门修了一条栈道,走栈道爬山就容易多了,目测一下,爬上去大概有一百多公尺,不算高。但是在高海拔地区,爬山还是比较辛苦。爬不爬?我还在犹豫,老周已经行动。现在不爬也不行了,否则老周肯定要拿他拍的片子显摆一番。一定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p><p class="ql-block"> 海拔高,天气冷,栈道的积雪还没融化,踩着积雪,慢慢拾阶而上,近3600公尺的海拔气喘是肯定的。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峡谷慢慢露出它的全貌。高度决定全貌。大峡谷美丽的风光,让人忘记了疲劳。片子拍到,和老周有的一拼,心满意足下山。</p><p class="ql-block">下图:独俊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下图:通向山顶的栈道,积雪还未融化。</p> <p class="ql-block">下图:由山上往下看,哇!好大的搓衣板。不过,他不是搓衣服的,是搓汽车的。</p> <p class="ql-block">下图:洞中泉水形成的冰柱,夏天路过这里肯定是无法看到了。由嘉黎县至忠玉乡途中拍摄。</p> <p class="ql-block">下图:疑似丙中洛大滑坡。但是它在西藏嘉黎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张图看的比较清楚,它没有丙中洛大滑坡那么陡峭险峻。土路也比较平坦。</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到达嘉黎县忠玉乡,依嘎冰川就在这个乡,去年西藏探险王王相军在此冰川不幸遇难,依嘎冰川因此出名。既然路过,我们也想去冰川看一看,但就是因为出了事,当地政府关闭了冰川。在去冰川的路口,公安民警在这里设了卡子,我们的车被拦住。我们找到当地派出所,所长很热情 ,耐心做了解释:这是政府规定,没有办法,所有游客都不得进入。</p><p class="ql-block">下图:流经忠玉乡的雄曲河。</p> <p class="ql-block">  忠玉乡在大山的峡谷中,海拔只有3200公尺。四月份,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忠玉乡被淹没在花海中 ,一不小心误认为到了林芝,不过,真的和林芝有的一拼。风光太美了,老周相机不离手,无人机飞起来,他被桃花迷住了,妄想在此交桃花运。</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40分左右,我们到达下图这个三叉路口 ,左边去边坝县城,右边走边坝县的金岭乡。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去边坝。走出去大约十几公里,公路上拦着一台车,施工工人在这里设了个临时卡子,把路堵住,卡子上的工人说,现在公路正在施工,一律不能通行,晚上八点工地下班以后车辆才能过。工人告诉我们,由这个位置到边坝县城,大约还有40多公里,要爬一座大山(丹达山),山很大,路不好走,走夜路不安全,建议我们明天白天走,上午八点工地上班以前可以通行。我们觉得工人说的对,走夜路的确不安全,决定返回,晚上住金岭乡,明天一早再走。</p><p class="ql-block">下图:这是个三叉路口,左边走边坝县城,这里还是油路,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土路 。由这里开始上山,翻越丹达山(夏贡拉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夏贡拉雪山下的房屋。小楼房的蓝顶子很抢眼。</p> <p class="ql-block">下图:金岭乡的农民开始春耕。</p> <p class="ql-block">下图:夏贡拉山(丹达山)公路。从下图可以看出,公路逐渐走高。</p> <p class="ql-block">下图:雪山下两个孤独的人。周大师与当地老乡交谈。。</p> <p class="ql-block">下图:夏贡拉山(丹达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  金岭乡是边坝县下辖的一个乡,是传统茶马古道进藏线路必经之地,距边坝县城80多公里,看似不远,但是中间隔着一座丹达山(夏贡拉山)。丹达山不但山大,海拔高,而且险峻 ,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暴雨塌方 ,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无法通行。乡里的干部去县里开会,老百姓去县城办事,如果路断了,只好绕道嘉黎,比如,到边坝县城。</p><p class="ql-block">金岭乡的位置太偏,主要还是因为夏贡拉山(丹达山)经常道路中断,从边坝那面过不来,从嘉黎这边过不去,形成一个死角,由于这个原因,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在金岭乡一条街上找旅店,找来找去找不到 ,好不容易发现一家藏民开的旅店,看了一下,条件简陋,没有卫生间,但是还干净,就是价钱贵了些,每人90元。</p><p class="ql-block"> 后来入住了四季饭店,其实早就看到了,以为是个饭馆,没有在意。实际上,他一楼是饭馆,二楼可以住人,条件很简陋,房间里就是几张床,上厕所要去后院的旱厕,不过价钱便宜,每人50元。老板是四川人,很精明,在当地娶了个藏族媳妇,这样他就有了地 ,在镇上盖了这家饭店,楼上住人,楼下吃饭。</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在一楼吃川菜,顾客都在议论下午有一头棕熊下山。金岭乡就在夏贡拉山脚下,山上棕熊很多,肚子饿了,就会下山作案,大部分是盗窃案,偶尔会抢劫。在那里吃饭的一位天水人说,丹达山过不去了,发生了雪崩,县里已发通知。这个消息让我大吃一惊,也顾不得关心棕熊。我们根本不相信路断了,因为下午在卡子上,工人还说让我们明天通过。天水人说是县里刚通知的,他拿出手机让我看,我还是不愿相信。吃完饭,我与老周去金岭乡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也拿出手机让我们看县里的通知,的确路不通了。我的心也彻底凉了。</p><p class="ql-block"> 雪崩,路断,让我们再次止步于丹达山(夏贡拉山)下。只有40多公里就可以和2013年走的那一段衔接,完成我的心愿——走全18军进藏路。我已经古来稀的年龄,不知道今生是否还有机会?</p><p class="ql-block"> 金岭乡海拔不高,只有3700公尺,相对来说,氧气比较充足。比起嘉黎县的4500公尺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下图:雪山下的金岭乡。</p> <p class="ql-block">  去边坝的路不通,令人沮丧。饭店老板说,离金岭乡不远有一个冰川湖,风景很漂亮,可以去看一看。本来说好老板亲自带我们去,第二天早上他临时有事去不成,就由藏族老板娘卓玛给我们带路,她为人热情,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交流没有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 由金岭乡去冰川湖,不太远,大约十五里路,驾车走了40多分钟。金岭乡为了开发这个风景区,专门修了一条路简易砂石路,路况不错,没有搓板,也没有炮弹坑。到了湖边,这条路就到头了,要想离开,只能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这里风光秀美,雪山,森林,冰川,蔚蓝色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沿途风景也很美,有点儿瑞士风光的意思。丹达山过不去,这里美丽的风光,也算是给自己一点安慰。 </p><p class="ql-block"> 下图:去冰川湖的路上,道路两边成片的沙棘林高大粗壮,据说有100多年历史。其他地方的沙棘都是灌木,只有这里能长成参天大树,堪称奇观。</p> <p class="ql-block">下图:雪山下的沙棘林。红衣服就是老板娘卓玛。</p> <p class="ql-block">下图:美丽的冰川湖。四月的春天,消融的湖水中还残存着几块浮冰。</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是金岭乡小学校,有个小朋友爬在围栏上看小学生们做操,看的着了迷,就是不肯下来。</p> <p class="ql-block">下图:由青藏线返回的途中,在唐古拉山口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三走十八军进藏路</p><p class="ql-block"> 2021年九月下旬,不甘失败的尕老汉忽悠周总,冯总两位老朋友第18次进藏。</p><p class="ql-block"> 由青海杂多至西藏聂荣,这就是尕老汉的进藏15线,经历了陷车、迷路,有惊无险完成了既定目标。第一个目标的完成,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团友,决心向第二目标冲击——翻越夏贡拉山(丹达山)。</p><p class="ql-block"> 成功完成第15条进藏路,到达西藏聂荣县。由于昨天晚上半夜才到,今天(2021年9月29日)大家睡了个懒觉,上午十时才出发,在那曲修车后,走305省道转349国道去嘉黎。在嘉黎休息一夜,第二天继续走349国道。已经是第二次走这条线,轻车熟路。沿途遭遇一次塌方,停车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其他一切顺利。</p><p class="ql-block"> 在青藏公路上碰到一辆狗拉人力房车。它的动力来自一个人三条狗。一位男青年,它由上海出发,出门已经200天,路上走走停停,由川藏线进藏,走到那曲实际走了150天。由上海出门时带了一条狗,路上又捡了两条流浪狗,这两条狗是在路上跟他的狗玩,然后就跟着他的车走,他就收留了。他的目标先走阿里,再由阿里走新藏线,去新疆。一路风尘仆仆,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晚上就住在平板改建的房车里,十分辛苦。我们佩服他的超人体能和坚强的意志。(下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该车分前后两部分,后边是房车,是他晚上住宿的地方,前面是车的动力部分,也就是他拉车的位置。另外前边还安装了用来发电的太阳能板及电脑台,供他在途中进行直播。</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他与我们的司机彭师傅在交谈。</p> <p class="ql-block">下图:高原养路工。他们是这条公路的守护神。辛苦了!向你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下图:305省道至嘉黎县途中都是高海拔草原 ,海拔在4600公尺左右。九月份的深秋,草原已经枯黄。草原上看见的牦牛多了,视觉疲劳,但是这条牦牛有特点,白色的牛背,黑色的肚子,白色的脸,黑色的下巴。就因为有特点,把它拍了下来,否则相机都懒得拿。</p> <p class="ql-block">下图:305省道边,美丽的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下图:周老为了拍摄高原美景,抢先占领了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下图: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清澈的河流,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在嘉黎住了一夜,第二天出发 ,走349国道去边坝县。今天是重要的一天,将再次冲击丹达山(夏贡拉山)。公路沿着河谷一路走低 ,大约中午12点,因为公路塌方,道路被堵。刚好,周大师在这里进行摄影创作。</p><p class="ql-block">下图:挖掘机在塌方路段作业。</p> <p class="ql-block">下图:堵车的路段正在峡谷之中,两边像刀劈一样崖壁,河流从峡谷中奔流而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河流用了几千年才劈开这座大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奔腾的江水在山谷中震耳欲聋,溅起的水花拍打到岸上,打湿人的衣服。如果有人不小心失足掉入河中,绝无生还可能。</p> <p class="ql-block">下图:等待的过程中,冯老与人闲聊,图中穿黄衣服的藏族年轻人告诉我们,去边坝的路是通的。这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p> <p class="ql-block">下图:昨天是高原草原风光,今天一路穿行峡谷中,又是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下图:从此处路过,有点险要。</p> <p class="ql-block">下图:油菜籽喜获丰收。</p> <p class="ql-block">下图:349国道。停车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26分,我们再次来到三岔路口,右边去金岭乡,左边走边坝县。从下图可以看出来,这个路口也有了变化,柏油路面上画出了交通标志线。四月份路过这里,我也拍了一张图片,那时还没有画线。</p><p class="ql-block"> 现在开始,做最后的冲刺,第三次进军丹达山(夏贡拉山)。这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p><p class="ql-block"> 后边的行程比较重要,我按时间节点做介绍。</p> <p class="ql-block">下图:4点36分。高山下的小村庄。</p> <p class="ql-block">下图:4点45分。针锥状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4点59分。半山腰的小村落,山上植被还是绿的,海拔还不太高。</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08分。美丽的丹达山(夏贡拉山),山坡上的植被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27分。现在海拔升高了,蓝天白云下的夏贡拉山(丹达山)仍然美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28分。壮美的夏贡拉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33分。丹达山(夏贡拉山)上,两辆大车交会,稍稍有点困难。</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43分。壮美的夏贡拉山(丹达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46分。丹达山(夏贡拉山)上的349国道。</p> <p class="ql-block">下图:5点48分。蓝天、白云、雪山。典型的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下图:6点15分。在这个位置耽误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十几分钟。我们的车出了毛病,没有动力,就是下图这个小坡也爬不上去。大家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车可能太热,二是缺氧(这里海拔近5000公尺)。停车,即降温 ,也让车休息一会儿,毕竟长时间爬山,它也累了。为了减轻车的重量,我们三人下车,大约减了500斤吧。我们徒步往前走 ,司机一个人开车,虽然力量还稍显不够,总算慢慢的爬了上去。</p> <p class="ql-block">  6点25分。快到达山顶了,除了下图这段道路比较泥泞,一路盘山而上,没有遇到麻烦(除了我们车自身的问题),道路应该算是可以的。四月份来的时候,那时正在修路,这应该就是修路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下图:6点31分。丹达山(夏贡拉山)盘山公路。我们就是由这条公路爬上来。</p> <p class="ql-block">  6点32分。终于到达山顶,终于将夏贡拉(丹达山)踩到脚下,所有人都很兴奋。一扭头看到这条霸气的标语,更兴奋了。“征服夏贡拉唯我边坝人”。能写出这样的标语,边坝人,牛!同时也好像有一点点对其他地方人的轻视。我们的司机彭师傅首先不服气,“我们也把车开上来了!”不过,边坝人牛也有他牛的资本,边坝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夏贡拉(丹达山)山下,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他们确实征服了夏贡拉。</p><p class="ql-block"> 此时一股豪气油然而生——三位70岁的老汉征服了夏贡拉!号称进藏第一险的夏贡拉山(丹达山)由于山高路险,塌方、雪崩,尕老汉两次止步于山脚下,这次终于成功,还是让人感到自豪、骄傲!</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战友在夏贡拉山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70年前,18军将士负重六七十斤,冰雪中徒步翻越海拔5200多公尺的丹达山(夏贡拉山),没有坚强的毅力无法做到,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时任18军52师宣传科科长的魏克老前辈为鼓舞士气,在丹达山顶写了一副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丹达山高六千三,</p><p class="ql-block"> 进军西藏第一险,</p><p class="ql-block"> 英雄踏破三尺雪,</p><p class="ql-block"> 浩气惊碎美帝胆!</p><p class="ql-block"> 征服丹达山英勇18军!</p><p class="ql-block">下图:18军将士翻越丹达山(夏贡拉山)。右上角就是魏克老前辈写的打油诗。</p> <p class="ql-block">  6点38分。夏贡拉山垭口海拔5200多公尺,因为海拔高,虽然是九月份了,在山顶阴坡处的积雪还未能融化。</p><p class="ql-block"> 虽然到达山顶,征服了夏贡拉(丹达山),但也只能是万里长征走了一半路,要平安到达山下,才能说完全征服了夏贡拉。</p><p class="ql-block">下图:在丹达山顶,司机彭师傅与一位来自山东,独自驾驶摩托车旅游的小伙交谈。</p> <p class="ql-block">  下图:6点49分。刚开始下山就遇见了这样的烂路,深深的泥槽让人望而生畏,稍不小心滑进去,肯定托底动不了,整条公路都会被堵死。这样的烂路不止这一段,下山途中多次遇见,整个路况比我们上来的路差远了,而且路更窄,坡更陡,再联想我们的车况,我们暗自庆幸,幸亏我们是下山,如果是上山,麻烦就有点大了。</p> <p class="ql-block">  下图:6点52分。刚才说到堵车,马上就遇见堵车,一辆小车出了故障,堵在路中间,来往的车辆都过不去。一位藏族小伙正在抢修,5000多米的高山,天气寒冷,我们都穿的棉衣,这位年轻人只穿短袖,不得不叹服他的身体。等了大约20多分钟,车修好了,本来对方的车可以先走,但是开车的藏族小伙有礼貌的把车往路边靠了靠,让我们先过,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6点52分。堵车走不了,刚好拍几张片子。</p><p class="ql-block">下图:山下的U型公路,放大了看,可以看到糟糕的路况,烂泥路面和水坑路面。我们下山都要路过。好在我们的司机技术不错。</p> <p class="ql-block">下图:6点53分。丹达山(夏贡拉山)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下图:7点23分。突见日照金山,赶快停车,拍下了这个镜头。我是手机拍的,周大师的专业相机,肯定拍的比我好。</p> <p class="ql-block">下图:7点38分。盘山公路。这里海拔已经比较低了。</p> <p class="ql-block">  7点58分由山上下来,上了油路,这里离边坝县城不远了。粗算了一下,抛去停车时间,下山竟然用了50多分钟,可见山高山大。</p><p class="ql-block"> 到这里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愿——走全了18军进藏路,这次也是我第18次进藏,两个18在一起,双18。内心充满了喜悦,今晚一定要好好吃一顿,庆祝庆祝。</p><p class="ql-block">下图:汽车上了油路。</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半到达边坝县城,入住华都商务宾馆。边坝县城海拔3500公尺。(在西藏,海拔三千多都算是低海拔。)氧气充足,心情又好,今晚一定能睡个好觉。</p><p class="ql-block">下图:边坝县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在观景台看边坝县城,由于太阳升的不够高,只有一半县城沐浴到阳光,另一半还在阴影中,所以拍的片子半黑半白。边坝县城地处大山沟里,中间还有一条大河流过,县城面积很小,被两座大山夹在中间,要想发展也很困难。</p> <p class="ql-block">  今天走302省道由边坝去丁青。这条路没有走过,同时它也是由边坝去丁青最近的路,路况比昨天丹达山上的349国道好的多。</p> <p class="ql-block">下图:像这样的景色,周大师肯定是要停车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  下图:誓与周公试比高。这次尕老汉抢先占领制高点。上次周大师制高点的位置,海拔是4480米,而这里的位置是4480.1,比老周高了一公分,尕老汉很得意。有眼睛贼的朋友已经发现尕老汉拿的相机只是道具,根本没有按快门。</p> <p class="ql-block">下图:公路与怒江并行。</p> <p class="ql-block">下图:途中吃午餐,三个兰州人啃饼子就可以,而周老是南方人,要吃大米饭,三天不吃大米饭老周肚子疼。下图是周老制作快熟米饭。</p> <p class="ql-block">下图:丁青县当雄乡依塔西村举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央代表团礼品发放仪式。每一户收到的礼品:习近平总书记画像、一条洁白的哈达和一台洗衣机。</p><p class="ql-block">看到如此盛况,彭师傅立马停车,让我们下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下图:国旗伴我高原行。今天是10月1日国庆节,司机彭师傅爱国情怀满满,给我们的汽车插上国旗,庆祝祖国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下图:丁青县孜珠寺是西藏苯教最大,海拔最高的寺庙,我们顺路去那里旅游。</p> <p class="ql-block">下图:海拔4652米的斜嘎拉山。尕老汉与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旅游的小伙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西藏江达县岗托乡红旗广场纪念碑。 1959年3月开始 ,解放军官兵两年六个月的平叛,浴血鏖战 ,视死如归,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催人泪下,千秋不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下图:红旗广场这条路的一边是18军将领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阴法唐李觉的画像。另一边是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烈士陈红军,王焯冉,肖忍远,陈祥榕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下图:十八军进藏岗托渡口。2021年七月,四川德格县委,县政府把18军渡口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在此建立了18军勇士渡江塑像,以及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下图:团友冯老在18军勇士渡江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国道317线(川藏北线)雀儿山隧道口北侧。车行此处大家一声惊呼,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园霍然出现在眼前,川藏公路18军英雄纪念碑高耸于蓝天白云之中。我已经是第三次到达这里,以前这个位置仅有张福林烈士墓碑和陵墓。现在经过扩建,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的纪念园。园内主要建设内容还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题字的石碑,烈士陵园大门、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张福林烈士陵墓、十八军川藏线雀儿山纪念馆。纪念园是今年八月份刚开放的,我们能有幸成为较早的一批参观者感到荣幸。车行此处,过往军民停车致敬,向当年修筑川藏公路而牺牲的3千名18军烈士致敬,他们在生命禁区最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最简陋的工具开凿出这座海拔最高,最长,最险的公路。</p><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战友老冯向在修筑川藏公路中牺牲的张福林烈士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英雄的18军将士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修筑维护川藏公路的英雄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筑和维护川藏公路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走18军进藏路到此结束,但是雪域长歌将永远传唱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图:张福林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川藏公路18军英雄纪念碑。敬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