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多宗教的教义,其核心都离不开心性之说,如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讲“存心养性”,道家讲“修心炼性”,而先生除了重点讲立命之道,更独倡“死心化性”之说。</p><p class="ql-block">它对过去的庞杂浩瀚,令人望洋兴叹的宗教哲学,客观上起到了由博反约的巨大启迪作用。他虽不谈玄说妙,却言近旨远。在其学说中,突出了性命之学,阐述了命是由性决定的观点。这是发前人之所未发。</p><p class="ql-block">而于性命学中,尤其突出“死心化性”之说,所以“死心化性”是其性命学说中的重点之重点。先生对此阐发的深刻与强调的程度,是前无古人的,所以有必要单独提出来研究。</p><p class="ql-block">先生主张人道的究竟即是佛道。从不离开日用伦理而去单独讲出世之道。所以,他讲死心化性是以人事磨练为主要途径。</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做死心呢?这里的心,是指足以障碍成为完人、成为圣贤的阴暗面的心理活动,即与道心相对的人心(可参阅《三界各论·心》)。</p><p class="ql-block">所谓死心,即消除这些不正确的心念。“死”字有自然消除的意思,而不是强行压抑或控制,用强制的办法,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而不能彻底铲除其根源。必须道心存足了,人心自然就削弱以至于消退了。</p><p class="ql-block">存道心与死人心是同时进行的,道心作主,人心让位,是逐渐的变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压抑与强行控制的办法,等于搬石压草,根株还在,一旦条件允许,还会尘心复萌。这里所以用个“死”字,是指逐步消除,自然死掉,永不复生之意。</p><p class="ql-block">死心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不只是教人去掉争贪之心,而是要看开一切,放下一切,如财色名利,情牵物累,权利地位,荣辱得失,甚至生死别离等等,统统看破,不足动心。</p><p class="ql-block">“大死才能大活”,人心死,才能道心活。只有如此,化性才有保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用个“死”字的重大意义了。</p><p class="ql-block">化性是化掉气禀性,消除一切烦恼。脾气是发动在外的气火,而禀性是包括内外所有的恼怒恨怨等阴面情绪。</p><p class="ql-block">先生说:“禀性的根住在心里。”所以死心与化性是相辅而行的,人心不死,禀性难化,道心存足,禀性自除。</p><p class="ql-block">先生又说:“若能把道理钻透了,性也就容易化了。”</p><p class="ql-block">如李子和听先生的教导,对哥哥(同父异母)实行让产,虽受种种欺负,也毫不动性,正是因为他把悌道悟明白了,存真了,所以才不动气火。</p><p class="ql-block">又如朱循天对刁恶的前妻金氏,能立住三刚,毫不动气,便是把为夫之道悟透了,行真了。有一次刘文永给先生做饭,水开了,文永用凉水去点。先生道:“古人修道有一句话,止沸不如抽薪。”循天问:“什么叫作抽薪?”先生说:“起心念就有火,死心念正是抽薪。”</p><p class="ql-block">人是禀赋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而生,具体在每个人身上各有所偏(详见《五行》篇),化性就是化除其阴面,或纠正其所偏,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使之按五行性理的规律正确运行。</p><p class="ql-block">然而欲化性必须心存道理,存自己周围人际关系中的伦常之道以及周围的事物之道,这些道理都达到畅通无阻,才能不动禀性,否则,心理过不去,被卡住,必然动禀性。所以心存道理,正是化性的釜底抽薪之法。</p> <p class="ql-block">人有贪好的心也是学道的严重障碍,贪好、好面子,内心就不能平静,所以先生说:“人非得把心死了不可,世人不得道只因为怕人耻笑,总存个好好的心,所以不得道。”</p><p class="ql-block">在一次道德讲习班(第八班)结业时,评选学员的名次,先生说:“我性化透了,才有这许多人信仰。现在讲习班考第一是记号,将来谁性化透了,谁是第一。”</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化性是何等重要!为什么化性如此重要呢?首先要明确禀性的来因。先生说:“前生的习性是今生的禀性。”人的气禀性,除了父母的遗传之外,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源自宿世的业因,现在禀性的大小,正是反映出宿世罪业的轻重,禀性都是和宿世的业力有直接关系。</p><p class="ql-block">先生说:“阴火性大的,必是前生多有杀生债。”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前因,便有不同的禀性,能把禀性化了,便是证明他消除了某些宿业,了却某些阴命,从而增长了天命。改造命运的真义,也就从此体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从未动过脾气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化性了,有的是含而未露,也有的是因为没有人惹他动性,况且他外面未动,不等于心里不动,外面平静,不等于内心平静,只是禀性没有发动出来而已。发作出来伤别人,憋在心里伤自己,伤人伤己都是罪过。关键是靠自己细心的省察,发觉内心一有烦恼,就已经是动禀性了,认识到自己的禀性,才可能化除禀性。</p><p class="ql-block">先生说的“不动不变,不变不化”,就是这个道理。变是化性的一个重要过程,变就是变化,变的开始,必然有一点勉强,正是需要用“性来归命”的功夫(见《三命消长》,锻炼日久,禀性自然化了。</p><p class="ql-block">先生说:“看假了,行真了,才能成。”看假了,就是把世上的一切完全看破,都是虚幻不实,转眼即逝的,不足动心。然而,对于伦常之道,必须实行“真”了,毫不含糊才是。超然物外方能死心,解缠去缚方能化性,但必把伦常道行真了,尽得圆满,天命才能得到充实而有分量。先生说:“伦常里有真神,把伦常尽圆满了就是神。”</p><p class="ql-block">钱财最易使人动心,只是因为人把钱财看成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执着在钱财上,所以都被财富所累,不是生气就是上火。</p><p class="ql-block">先生说:“一尘不染,就是一切都不着住,今人遇着不如意的事就动性,不顺心的人就动心,这就是染尘了。”又说:“会当人聚万灵,不会当人散万灵,怎就散了呢?遇事就生气上火,便是污染了性灵。那不正是散了吗!”</p><p class="ql-block">先生对朱循天有过一段关于心性修养极其精湛地问答,先生说:“你的性没圆,心还有漏。”循天问:“心怎样才能不漏呢?”先生道:“必得性圆。”循天问:“怎样才能性圆呢?”先生道:“必以意为主,能大义包涵,和天下合一,天下就是我,我就是天下。孔孟的仁义,弥勒的能容,都是此意。”循天问:“性圆了,心怎会止呢?”先生道:“这像日月似的,日光出来,便显不着月光了,这不是很明显的理吗!”性圆了,达到光明澄澈,才会发挥其妙用。</p> <p class="ql-block">凤仪先生说:“只养己性,愚鲁不达的,而不能向外发光,终是无用,愚人必得灵起来才是。”</p><p class="ql-block">一天早晨,邱老伯念“解冤咒”,先生问他念什么?他说念解冤咒,可以解冤。先生道:“还用念那些吗?只不怨人一句,就把那无量的冤一笔抹煞。”</p><p class="ql-block">怨人是动禀性的根子,贪不来就生怨气;不顺心就发脾气,许许多多粗暴野蛮的报复行为都是来自一个怨字,所以先生说:“怨人是结冤的总根。”怨字不铲除,便永远逃不脱因果循环,冤怨相循,无时可了!所以先生说:“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了。”</p><p class="ql-block">不怨人达到究竟处,便是“忍”的最高境界,不仅可以彻底化性,并可达到无我相、无人相,跳出三界,了脱生死。</p><p class="ql-block">先生说:“真修性的人,杀了也不动性。”这都体现了不怨人的伟大襟怀,达到了化性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化性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还有一种突变的化性,是由于意念专诚,有的人突然或哭或笑,化性时多表现出有先知、有预感,如大病初愈之状,清新愉悦,一派天真,气质与性情有显著变化,经过五六日或十数日始恢复常态。</p><p class="ql-block">还有的“开性”是由于信念专诚,精神高度集中,发生高层次的突变。也有的时哭时笑,但都表现为豁然开朗,顿现灵明,能见到常人所见不到的神奇景象,可知人的过去和未来,洞悉因果循环之理,顿悟阴阳变化之机,似同佛家的开悟。但往往巩固不住,过一阶段之后,又恢复如初。</p><p class="ql-block">这都是没有由“命”上行过去的缘故,由此亦可证明尽伦立命,“命要根根扎住”的教导,意义是何等重要!先生说:“天性就是良知,开性的人,问他什么,他知道什么,就是因为天性来朝。”</p><p class="ql-block">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