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城东19公里的长江南岸,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曾为郡县治所,因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p><p class="ql-block"> 李庄,一边是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一边是栉次鳞比灰瓦屋顶的四合院,大街小巷将它们串联起来,青石板铺砌的路,光溜溜地像是一面破碎的镜子,使两旁木制的店铺老宅尽显秦云汉雨和明月清风,穿行中,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在心头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置身李庄,感觉总有些怪怪的,目及所到总在提醒着自己什么,当看到那些抗战文化遗址,这时我才意识到李庄不仅是千年古镇,更是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地方,与其他古镇相比,它就像是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李庄行走谁要是龙行虎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这里,每迈出一步不小心都会踩上故事,哪怕踟蹰似的,都恨不能高抬轻放。在这里,人们很轻易就回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让境界出尘。 </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弹丸之地的李庄,以气吞山河的姿态接纳了学者教授和学子两千多人,可谓义薄云天。国立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研究所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所等科研和学术机构在此落户,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四大抗战文化中心”。李庄也因此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成为一些人寻找存在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无论是采风,还是闲逛,都能让人满意。 </p> <p class="ql-block"> 沿着江边顺河街从东往西走到南华宫,这里是国立同济大学理学院旧址;过了码头到慧光寺,是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旧址,在它的南面不远耸立着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从纪念碑往西穿过正街,就到了祖师殿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羊街转悠了一会,羊街是清中晚期建筑,长约500多米,它和席子巷同为李庄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巷。这里的王家院子 ,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典型两重四合院布局的民居。院内门窗形式变化多样,其中有最具艺术价值的李庄特色双门。</p> <p class="ql-block"> 与其相媲美的是张家祠堂。张家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有誉为李庄四绝之一的“百鹤翔云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抗战中,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携带三千余箱珍贵文物来到李庄,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新生,现在,张家祠变成了“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沿顺河街的西头是东岳庙,也是同济大学工学院的旧址。</p><p class="ql-block"> 天地的景色为李庄铺成一幅画卷,抗战文化旧址点缀在这幅画卷当中,让人痴迷,从烽火中更加认识史册里的李庄。我那种怪怪的感觉渐渐得到释放,这种释放像是感冒了鼻子不通气,却在那一瞬间突然能够呼吸了一般畅快。</p><p class="ql-block"> 李庄,1940年至1945年间,这个小小边镇的宫殿庙宇、会馆祠堂、民家小院里,变成了学府和学术机构的避难所,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李济等一大群学者,在青灯伴黄卷的孤寂中,为我们勾勒出了战乱岁月里中华文化学的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风景最惹人注目的有两种,一种自然风光得天独厚 ,一种人文景观惊世骇俗,巧不巧,李庄这两种都占了。</p><p class="ql-block"> 自然而厚重的民风充满着整个李庄,如有无形的雾在蔓延着,慢慢地占据人的心灵,如爱丽花散发出阵阵幽香,不浓亦不妖,只是若有若无地改变着人。</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川人善烹,蜀客好吃,那么说李庄白肉渊源有薮,谓天下一绝就不奇怪了。李庄白肉口感爽绵软,味道鲜甜香怡情。用刀工片制出的肉片厚度仅有1.2毫米,长20厘米,宽15厘米,可透光见人,似片片白云堆砌盘中,木箸轻点,品者无不交口称赞,以至于有“到李庄不吃白肉,等于没到李庄”的说法。这正是小吃小中见大,美食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各个饭店门口师傅的炫技表演,让我都有种看花眼的感觉。坐在店堂条凳上,不论身份,不论性别,个个都吃得眉飞色舞。 一口白肉含在嘴里,欲咽不忍,在口腔里反复咂吧,顿时感到身上流窜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仿佛整条老街都在舌尖上。我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这样贪吃了,这样的感觉只存在小时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水,生活就是在每天的吃喝当中,将现在慢慢变成过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乘着夜色,我敲开了书屋老板的家门,没有出现我以为会有的尴尬,一大家人非常热情地听完我的诉求,他们当中一位开朗的老爷子立刻迎出门来,对我再三说“不麻烦,不麻烦”,一看就是一个好相与的长者,给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来到挨门的书屋,书屋的招牌像是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片一样老旧,但打开书屋门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我眼里直放光,一架一架的书,一摞一摞的书,其中不乏我需要的关于李庄的画册、影集和书籍。左老爷子笑眯眯地从一摞《古镇李庄》中拿出一本给我,“这是我写的。”老爷子脸上洋溢出一丝丝骄傲。我有点冲动,听不进他滔滔不绝的介绍,只是把一双眼睛盯在他脸上。这时的他,皱纹里藏着的以往和着春夏秋冬,一年一年长成一棵年轮的大树,树枝上结满了故事,活脱脱是一个“李庄通”。</p><p class="ql-block"> 跟左老爷子在一起的片刻,我就感觉自己是那灵魂不孤独的百分之一。我这也是没想到,不过人生就是让人在很多没想到之间徘徊,然后离我们远去。 </p> <p class="ql-block"> 在离开李庄之际,我找到了同济纪念碑广场,伫立铭文碑下,跟随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喻大翔教授《李庄同济纪念碑碑铭》的节奏,重温了同济大学迁徙落户李庄的经历。“别吴淞,越江赣,渡桂滇,归李庄”,发出“如李庄,国不亡”的呐喊,与李庄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p><p class="ql-block"> 有诗曰: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在同济百年校庆之际,部分师生重返李庄,依然川音如酒诉衷肠,感谢乡亲在艰难岁月中的支持和帮扶,把怀旧与感恩交织在世人的眼里。</p><p class="ql-block"> 一个地方住久了,就成家了,聚散离合,几多故事看人心。</p><p class="ql-block"> 中国李庄。李庄以今日的努力来保护过往的记忆,成就一个厚重加浪漫的古镇,一个可以进行浓缩时间旅行的地方。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细节如昨日的花香,开始变得缥缈难辨。唯有那些怀系文化心结的虔诚者,透过一道脱漆的门、一扇残损的窗、一条曲折的巷,解读他们与过往的对话,保护不曾忘怀的记忆。或许李庄的魅力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夜色将深,月光斑驳地落在庄内,透过木墙灰瓦,我看到一个浪漫的李庄。在浪漫的开始,同时也会有某种刻骨铭心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2023.11.20 于李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