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过大年 博物馆内耳目新

静心尽力

苏州湾博物馆在苏州太湖的东岸,为吴江博物馆分馆。博物馆于2023年1月17日开馆。这里盛装吴江的过去、太湖的过去、以及那些南来北往的文明的过去。<div>  苏州湾博物馆由法国建筑设计师包赞巴克设计的苏州湾文化中心。苏州湾博物馆作为苏州湾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在这里联结吴江的过去与未来。我们漫步在博物馆内外,既可以感知传统的厚重,又可以体验当代的时尚。<br></div> 2024年2月9日上午(即大年三十),我们来到苏州博物馆参观游览。在一楼2号展厅,参观游览了《湖南博物院藏古琴精品展》,看到了古琴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湘楚大地作为古琴的故乡,其琴风琴事可谓是源远流长而影响深远,湖南省博物馆亦因此机缘成为目前国内收藏古琴数量较多和质量较好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的五十三张古琴的出土或斫(zhuó)制年代起自西汉直至民国,前后延续两千余年,有些还与湖湘先贤王船山、王闿运、谭嗣同、左宗棠,近代湘籍琴学大师杨宗稷、李静等有着深厚的渊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被古琴界推崇为“鸿宝”、“神品”。 这次“古琴文化展”,湖南省博物馆精选了馆藏的28张古琴作为主要展品陈列,以湖南地方古琴相关的人和事等为主线,发掘湖湘文化中的古琴情结以及古琴对湖湘文化的影响,展示了中国古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并从斫琴、琴家、琴曲、琴派、传说、故事等全方位展现古琴知音文化和乐教文化的精粹。 展览中简要介绍了湖南明清、近现代的琴人名家,他们主要有明末清初衡阳的王船山、清朝浏阳的邱之稑、清末长沙顾氏家族、清末民初宁远人杨宗稷、现代庐陵人彭祉卿、 湖南永顺査阜西、湖南桂阳的李伯仁等,其中尤其以杨宗稷的成就最大,他创立了“九嶷派”,著有琴学巨著《琴学丛书》。 琴曲方面,南宋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沔移居湖南衡山后,创作了琴曲《潇湘水云》。 这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琴曲。古代湖南人在琴律、琴谱、琴社等方面创造出了优秀成果。 今年正值唐寅逝世500周年,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4月10日,苏州湾博物馆“垂虹再现 云雀归来——唐寅和他的江南时代”特展拉开帷幕。我们正好赶上参观游览。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br> 第四层为常设展览《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苏州湾博物馆馆藏文物共两万余件,上至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下至明清,有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书画、钱币等各种类别,反映出吴江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吴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沉淀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数千年历史遗迹,孕育了丝绸、古镇、运河、江村等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走出了柳亚子、费孝通、程开甲等一批近现代名人。 展馆四层的“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分为“史前与先秦时期”“王朝国家时代”“走进现代社会”3大展区,通过442件展品讲述吴江文明发展脉络。 观众在赞叹文物精美的同时,也对江南文化展现出的古韵今风印象深刻。 吴江县的演变 吴江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闰八月设县,由五代吴越王钱镠奏请朝廷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 因以今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下游水网为源头的吴淞江,在晋唐时属吴县,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 县境东西180里,南北150里。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例升为州,县治改为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县改州为县,州治改为县治。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赋重事繁,奏请朝廷升州分县。雍正四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两县以河为界。 北自瓜泾港西口入七里港、书院河、西塘河往东过大通桥,入水小东门(今人民医院)河入往西到松陵饭店门前、三角井、出西门入城河往南,入吴家港、行船路,由八坼大浦港入运河,到平望镇进安德桥往西,穿莺脰湖,入烂溪塘一直到浙江桐乡乌镇北栅。界线以西为震泽县,以东为吴江县。两县同城而治,吴江县衙在今市政府大院,震泽县衙在今吴都大酒店以东。明国元年(1912年),两县复合为吴江县。 吴江设县前的地域归属 据清乾隆《吴江县志》、白《震泽县志》,"自秦至唐初,松陵地属吴(县),平望地属乌程"。期间,据同治《湖州府志》,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东迁的东境至平望官河(即今江南老运河),北境则有东西两洞开庭山并荻塘直北诸溇港,南境直至新市、乌镇、双林、琏市、含山,西境在湖州府城东二十八里。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东迁重新并入乌程。从那时一直到唐代,吴县和乌程都在苏州的管辖之下。 按照东迁县境范围,今平望以西部分都在东迁县管辖之内,长达三百余年。注:古时的乌程县,就是今天的湖州市。乌程为秦县,故址在今湖州市南约十公里名为菰城的地方。东晋时迁今湖州市治。当时太湖岸线可能较今为南,今天的湖州市地还可能为沼泽一片。 自东汉末年以来,太湖西南部东西苕溪域渐次开发,生齿日繁,需要增设郡级政区加以管理。于是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划出吴郡、丹阳的九县设立吴兴郡,治乌程(今湖州市)。 吴江设县后的地域归属 吴江设县起至清末一直在苏州管辖之下。<br>  古往今来,吴江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据资料反映,属吴江籍或长期生活在吴江的历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词赋家严忌、严助父子,西晋文学家张翰,南朝梁陈间文学训诂学家、画家顾野王,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宋代进士谢景初、谢涛,明代诗文家史鉴、沈颢、园林建筑师计成,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文学家吴兆骞、词曲家徐曦、医学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诞育了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革命烈士张应春,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蕴藏丰厚,尤以芦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在吴中独树一帜。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仅用作调节口味,其中盘龙糕、闵饼、麦芽塌饼、熏豆、震泽黑豆腐干等都是吴江颇具特色的名吃名点。 《椿树双雀图》是苏州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唐寅晚年的佳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原系吴江黎里寿恩堂周氏收藏。绢本设色,纵49.3厘米,横30.6厘米。 全图以“院体”为本,兼融“文人画”意韵,工中有放,笔法娴熟,双雀刻画拟宋人笔法,工致精巧,呼应生动。椿树出枝似鹿角,流畅劲挺,树叶为水墨点厾而成,错落有致。 图上有唐寅自题七绝一首:“头如蒜颗眼如椒,雄逐雌飞向苇萧,莫趁螳螂失巢穴,有人拈弹不相饶”。<br> 苏州湾博物馆以收集保护、传承发展、活化利用吴江历史文化遗产为使命,集陈列展示、文化体验、公共教育、科学研究、交流合作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连接古今的吴江文化新空间。 博物馆地上共6层,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5700平方米。公共空间配有教育活动室、公共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以及文创商店等多功能区。 走进博物馆,一道形似山谷的巨大裂隙映入眼帘,象征着人们开始进入历史长河探索与发现。博物馆的外墙上设计了小窗,天气好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会在展厅里洒下片片光斑。 目前,苏州湾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上起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下至明清及近现代,包括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书画、钱币等类别。 <h1>  吴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丝绸、运河、古镇、江村等文化名片,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div><br></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静力编辑制作<br>2024·3</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