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国 一梵蒂冈

闲天风起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离开佛罗伦萨,前往意大利首都罗马。途中丘陵起伏,路况却很好,来往车辆不多,但道旁指示牌却非常清晰,到达罗马的预订酒店,已是午后时分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行车途中</i></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坐落在僻静小街,没有停车场,车要停在一条窄而弯的过道。当我们入住安顿好准备开车出游时,原本窄小的门口又有一辆车停在那里。如在国内,喊来酒店服务员就是了,可在这里却不见一个人,试了几次都无法开出。此时,正巧一位漂亮的意大利女孩开车从一侧经过,她微笑着要求试试,“倏”地一下便连过几个障碍,果然身手不凡!</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车赛全球闻名,我们今天莫非遇到赛车手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入住酒店一侧</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俯视全景(借网图)</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广场近景</i></p> <p class="ql-block">  到了罗马,梵蒂冈是必去的。它建在罗马城西北的高地上,三面城郭,世称城中之国。别看它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全国只有1400多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也是古罗马衰亡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的主要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公元四世纪,几经兴废,现存者乃十六世纪建筑。此外还有宗室宫、教皇避暑地和博物馆,以及若干礼拜堂,其中西斯厅礼拜堂尤其引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大教堂正面</i></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是耶稣12门徒之一,主管天地间一切大权,相传这里是他的遇难之地。 公元四世纪时,罗马主教见帝国衰亡在即,便乘机圈占土地,到六世纪时已获得罗马城统治权,并改称主教为教皇,公元756年成为主权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铜华盖下为圣彼得之墓</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时,法兰克国王丕平为取悦教宗,乃凭借法国实力,胁迫意大利把罗马四周4万多平方公里划过归教皇,直到公元1876年意大利统一,才收回了教皇领地,仅保留现在所辖范围。1929年墨索里尼时期,与教皇签约,正式𠄘认梵蒂冈主权属教皇至今。</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游客置身于此,不禁生出疑问:罗马帝国虽然灭亡.然而,强盛的意大利从中世纪便已崛起,此后又经过文艺复兴,宗教分裂、拿破仑统治、驱逐外侵建立共和等,早已进入强国之列,怎能容得国中国存在呢?尤其二战后,随着墨索里尼政权倒台,这个法西斯党𣁽签署的国中国条约,怎么还能作数呢?</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大教堂一侧</i></p> <p class="ql-block">  除了宗教影响和教皇的特殊地位外,恐怕还在于它的经济实力,及其从中折射的资本世界的结构和秩序。这个仅有一千多人充其量是一个小小社区,虽然没有工农业,没有地下资源,甚至没有军队,而只有一支100人的瑞士卫队,但是,随着西方世界的发达进程,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辐射欧美的国际金融集团,一千多人的国家,却有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收入中,宗教银行占40%,教徒施舍占30%,旅游、邮票算是支柱产业了,但还占不到5%。这个像是小社区的国家,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企业和银行都有代理人,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圣使”,留守国内的也只有800多人,另有3000多名世俗打工族,只能住在意大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教堂内雕塑</i></p> <p class="ql-block">  中世纪以后,教皇的权力削弱了,其间还有战争和分裂,但是并没有动摇西方的信仰根基。西方的富人大都相信耶稣的一句名言,“富人死后进天堂,比大象穿针眼还难!”加之高额的遗产税、富人稅等,因此,捐赠慈善,已是常态。盖主持慈善者,在西方大都是教会,而捐给全球天主教中心的梵蒂冈,便是一些大富豪的首选了。这不仅是梵蒂冈的经济支柱,也是这一君主政体的政治支柱。</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梵蒂冈全景</i></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梵幕冈广场伫立良久。此时,游人大都进教堂去了,广场显得空荡荡的,高高耸立的埃及方尖碑之外,便是两座建造精美的巨大喷泉池,教皇前有圣彼得和圣保罗的大型雕塑。教堂两侧有四排石柱组成的回廊,仿佛伸出的两只手臂拥抱着广场。</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方尖碑与喷泉</i></p> <p class="ql-block">  站在广场仰望,教堂的金顶闪闪发光,宏伟的教堂正面是一白色大理石外观,屋顶有一排大理石雕像, 应是耶稣的12门徒。</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如文</i></p> <p class="ql-block">  教堂二层正中有一露台,那是教皇向信众祈福的平台。记得当年新任教皇在此举行就职仪式,各国首脑、政要都站在广场的信众中间聆听教皇演说时的情景,仿佛至今仍定格在这广场之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国之大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教皇御道</i></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一侧是专供教宗进出的长长的甬道,一名身穿中世纪骑士服戴头盔的卫士,手持长戟站在那里值勤。</p> <p class="ql-block"><i>教堂内</i></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从正门进入,只见壁上镶着一个镜框,里边张贴着游客须知之类文字,大意是男士进入教堂要脱帽,女士穿着不得过于暴露等。这一告示怕有百年历史了。记得上世纪三十年代邹韬奋见此,曾不无讥讽地说,那是上帝不喜欢女人身体的缘故,云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教堂穹顶</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主祭坛</i></p> <p class="ql-block">  进得教堂便令人吃惊地感到,这里真不愧是天主教首府。堂内之宏大辉煌,雕塑之精美生动,堪称全球之冠!</p><p class="ql-block"> 教堂近700英尺长,450英尺宽,穹顶高400余英尺,有很多高大的圆型拱门支撑着穹顶,由彩色大理石砌成的教堂墙壁,鲜艳夺目,不像其他教堂阴森森的,显示出是十六世纪威尼斯派的杰作。果然,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圣彼得像就在教堂的犄角上。光鲜亮丽,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内部雕塑</i></p> <p class="ql-block">  据说,米氏72岁授命于此,整整在这里工作了17年,留下著名壁画《最后的审判》和《创世纪》,以及雕塑《耶稣之死》等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西斯𨑳礼拜堂穹顶巨幅绘画:《最后的审判》</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最后的审判》局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教堂内雕塑.《耶稣之死》</i></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邮票一直为集邮爱好者收藏。我们走出教堂时已近黄昏,两个年轻人还是到这里唯一邮政所向国内发了两张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原稿:2009年2月12日 星期 四《欧行日记》之十九)</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