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米易与颛顼文化</p><p class="ql-block">颛顼是人文始祖之一的三皇五帝之第二大帝。米易是其诞生之地。考古发现实证及民间民俗旁证,得出了颛顼诞生在米易的结论。2016年,米易县正式获授“中国颛顼文化之乡”称号。</p><p class="ql-block">相传颛顼少时离开米易,北上辅佐少昊,后继黄帝之位。在位期间,对原始宗教进行大胆改革,重新规正天地秩序,使上古特有的人神同在时代宣告结束,中华民族渐渐进入人文时代。他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历法、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制度,创制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的名称及分辖区域;改革以母系为中心的群婚制度,明确规定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嫁娶有制、伦理有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命人作歌,完备了礼乐。</p><p class="ql-block">(二)米易之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米易,古称迷昜”。据传:有一支傣族武装从景东出发,配合明军北上追剿元朝残部。元军被平定后,傣族武装头领被明王朝赐姓为安,分封为千户土司,辖地为安宁河下游部分地区。当其进驻封地时,正值冬季,迎着初升的朝阳行进时,只见河谷中大雾弥漫,太阳在大雾的笼罩下迷迷糊糊,没有了金色的光芒,像一个血色的圆球高挂在浓雾之中。见此情景,安氏土司惊呼“迷陽”,并以此作为自己封地的地名。后来写作书面语言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只能见到一半太阳光芒的真实场景,便把繁体的“陽”字去掉一半,即“昜”,其音不变。</p><p class="ql-block">这种说法,与民间传说吻合。安宁河下游河谷冬季时分总是河雾缭绕,直到中午时分方才慢慢散去。民间因此取其雾罩阳光之意,名“迷昜”。</p><p class="ql-block">迷昜后来为啥变成了米易呢?现在流行的普遍说法是,一捐官到任后,文化水不平,将“昜”误读为“易”,以讹传讹,迷昜就成了迷易。</p><p class="ql-block">当地民间流传着不知何人何时所作诗文曰:“朦胧迷易县,十里不同天。冬日雾漫漫,立夏水潺潺。秋日纷纷雨,交初春盎然。”</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米易解放。1951年5月,从会理县划出西北区,从德昌县划出迷易区、麻陇区和龙窝区的南坝等地,于当年10月正式成立迷易县,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52年5月9日,政务院批准增设米易县。迷易改名米易。</p><p class="ql-block">一说是米易气候独特,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大米来得容易,故称“米易”。也有一说是因为在当时那个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里,鉴于“迷”字有封建迷信色彩,用于县名不妥,因此改为米易。</p><p class="ql-block">(三)让你感受“阳光米易”之美</p><p class="ql-block">米易地处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有26个民族,总人口23万,被誉为“太阳迷恋的地方”,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地处北纬26度,最宜人居住带,年均气温20.5℃、日照2700小时左右、降雨量111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4.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是天然的“大地温室”。一年四季阳光明媚、瓜果飘香、月月有水果、四季有蔬菜,全年繁花盛开,自古就有人类生衍繁息的痕迹,是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誉。这里是康养的绝佳之处,康养业已经成为米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8日-24日,有幸前往米易康养一周,下榻宁泽阳光酒店,充分感受了米易这个阳光之城的美。如果你去,城内有龙桥、易园、文化广场、河熙广场、北湖公园等可以看一看、走一走,特别是这些地方的夜景更是不错;城外有颛顼龙洞、二滩电站米易梯田、如来藏寺等可以游一游。</p><p class="ql-block">就让这组照片作为佐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