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作之路》的记录

一棵开花的树

<p class="ql-block">1、作品名称:《经过》</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 56X78</p><p class="ql-block">作品属性:纸本水彩、丙烯</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背景;这一年是我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年龄到55岁退休的一年,也是人生过半的一年,门牌(1—55)寓意如此。这是在一张照片基础上创作的,原照片斑驳的门墙、大块的色块分割吸引了我,在老师指导下对画面进行了挑战,首先比例调整为横构图,让画面更有延伸感,在左前方添加了行走的人物倒影,让画面更有趣味和动感,整个画面用丙烯做底,然后再覆盖水彩,让墙面更有岁月斑驳的质感,颇有岩彩的感觉,也寓意岁月的斑驳,整个画面基本以斑驳的蓝灰色和黄色分为两大色块,也暗契合主题,细节上用红砖的横线条和竖斑驳的门的、以及墙的细线去打破,更添加画面的厚重。整体对大块面处理自己是满意的 ,只是对人物的影子感觉还是有点不到位,是否可以换成纸飞机?或一个风筝?</p> <p class="ql-block">2、作品名称:《微风》</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56X78</p><p class="ql-block">作品属性:纸本水彩、丙烯</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介绍:这张也是在一张照片基础上创作的,吸引自己的仍然是大的色块和照片中传递的恬静安详的感觉,依然用丙烯做底,然后覆盖水彩,不过这次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更清透颜色,包括把门的的色调也同步降调,加上随意晾晒的衣服,和飘逸的影子,和随意摆放的拙拙的椅子,营造出一种惬意轻松的感觉。也许吧,人到中年该到看破不说破,看云卷云舒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备注:此画在桂林的中国水彩研讨会上得到了广州美院陈朝生老师的好评。</p><p class="ql-block">会说上老师也给自己提出,继续发展自己这条创作的路,女性视角的、岩彩肌理、平涂,夏俊娜,城市小资温情情调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3、《思念》</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 56cmX78cm</p><p class="ql-block">作品属性:纸本水彩、丙烯</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介绍:这是一种多年前在菲律宾旅游时拍的照片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画面最吸引我的是浩淼的大海横贯的栈道老桥上,那一辆斑驳的货车,有点孤独有一点离世…,有一点淡淡的惆怅!欲言又止伫立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右上角舔了一张迎风飘摇羽毛,画面似乎生动起来,”我一直在,而思念也一直在……”。斑驳的老桥依旧源着用丙烯做出肌理质感,画面也一直用一种灰调表达大海和天空的不动声色,斑驳的车一抹斑驳老旧的暗暖黄色丝丝温暖着了整个画面,而羽毛的轻盈和粉黛让画面更多了一些轻盈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4、《伫立》</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 36X26</p><p class="ql-block">作品属性:纸本水彩</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介绍:进入创作阶段,尝试着更主观一些表达,而发现其实这更不容易,了解自己找寻自己的绘画语言,向内问自己而非只是向外去简单发现,用心去体会而非用脑和直接技法表现,目前是我需要突破的问题。好吧,那就顺其自然,跟着自己都感觉走就好,近期发现喜欢简约而不简单的画面,概括性表达,归纳色块、取舍线条,我开始新的尝试。这是一张去新疆时拍的照片,吸引我的是画面的大色块的关系,阳光下欢快而明朗!而之前这样繁琐的树叶我会是不由自主的会被细节吸引而进行扣死细节中…,这次尝试大色块进行归纳,眯起眼睛把树冠进行明暗色调的切割,把墙上的倒影和地面的阴影也进行整体的归纳,只在一些局部进行简单的细节表达,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前后的遮盖关系和树干的比例,出来的效果还是让比较满意的,感觉有了心中那么一点简约和概括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5,《金色的白桦林》</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 36cmX26cm</p><p class="ql-block">作品属性:纸本水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