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七,人日。</p><p class="ql-block">一夜好睡,醒来看到儿子半夜1点30分留言:落地 ,开始转机。</p><p class="ql-block">来申城的第三天,儿子便去新西兰度婚假了。我准备把住在外甥家的三姐接过来,这样方便一起游玩。</p> <p class="ql-block">一到春节,上海的街路便显得空旷,在沪工作的年轻人纷纷返乡,长假期间人流车辆立时锐减。</p><p class="ql-block">一早,我和先生在整洁路边扫码打开两辆共享单车,这种车在上海触目皆是。一排排颜色不同的单车整齐摆放在停车地,手机扫码就可以使用。如果想省钱,购骑行卡,一个月也就十几元钱,可以随时骑行,偌大的国际都市任你游玩,属实很爽。</p> <p class="ql-block">申城虽大,但交通绝对是世界一流发达。公交、地铁、轮渡排布如网络神经,地上地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随便找一个地铁入口上车,站内几分钟都能换乘到你要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骑单车游览街区市容,即自由浪漫又经济实惠。我们从靖宇路出发,吹着晨风,悠闲地沿杨浦大桥方向往丹东路渡口漫游。</p> <p class="ql-block">用“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理解“大上海”,还真是贴切。从四面八方迁徙来的新旧移民,到各条路段的称谓:浙江路、贵州路、南京路、马当路等等,囊括了全国各省市县的人事地名;加上历史人物,像黄兴路,逸仙路等,还有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各类建筑,这座城市的厚重与包容,肉眼可见。漫游其中,总有一种从历史走入现实的光影感,随处可见的人文历史提示,魔幻般让你将过去的岁月与眼前的时光无缝衔接,也难怪上海被称为“魔都”。</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丹东路渡口登上轮渡,站在二层甲板上,船过江心,只见竖琴样的杨浦大桥横跨黄浦江,与远处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遥遥相望,建筑无声,却能让人感受到有万千情愫随一江春水涌动。</p> <p class="ql-block">下了轮渡,单骑车便在浦东滨江公园大道上一路向西南。偶尔停下来小憩片刻,品味欣赏浦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建筑,那些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现代化建筑群,伴随黄埔江水及江面上来回穿梭的大大小小游艇货轮,还有沿途骑行、散步游览的人群,在阳光下交相辉映,仿佛又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让人心潮激荡。</p> <p class="ql-block">滨江公园两岸的大楼被称为陆家嘴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包括了著名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等宏伟建筑。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上海现代化的象征,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近两个小时的骑行,外滩、东方明珠、震旦大厦都从身边掠过,申城惠风和煦,阳光明媚,素有“魔都”之称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真是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沿滨江公园里的自行车道向西南骑行,就到了外甥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简单吃罢午餐,三姐和我们一道再沿滨江公园骑车往回走,路过杨家渡渡口,先生说我们摆渡到浦西吧,这样可以直接到外滩。于是我们把单车停在一层,人登上二层甲板,在江心从西往东的视角再看黄浦江两岸景观,感觉又不一样了。三姐眼睛不够看的边拍照边说:怎么船身才一转就到了对岸了呢?</p><p class="ql-block">下了轮渡骑车在浦西滨江公路没走多远,前面一处写着“十六铺码头车库”的标牌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十六铺码头,是上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也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拥有150年历史,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上海滩》就是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的。下车在此打卡时,我想起当年为了看《上海滩》宁可不上课的情境,不禁哑然失笑。</p> <p class="ql-block">是啊,青春的回忆里,即便任性都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把单车停在路边,上台阶到外滩亲水平台观景区,不远处,就是外滩的钟鼓楼了。</p> <p class="ql-block">我实习那年曾在钟鼓楼前留影,那时的笑脸上还带着婴儿肥,外滩也真是一片“滩涂”。倏忽间,外滩就铺展出现在这幅耀眼的画卷了。</p> <p class="ql-block">刚刚大火的电视剧《繁花》,成功吸引了大众眼球,先生最不喜欢看连续剧的人都一路细看哪一座大楼是外滩27号,说要去学网红打卡,让我和三姐笑的捧腹。</p> <p class="ql-block">从外滩走到南京东路,就看到和平饭店前果真有很多人拍照打卡,就连对面才挂上的“排骨年糕”招牌前,都有人排队购买。真有魔力。</p> <p class="ql-block">印象中,第一次知道上海这个名字,大概是12岁。因为喜欢看小说,那年家兄借来一本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我偷看的津津有味,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大上海光影交错的画面。为此,毕业实习,班级分上海北京两地,我坚决选择了上海。那时的我除了青春版的快乐,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有穿越光阴,旧地重游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不记得什么人说过,你今生所走过的路,都是在一遍遍捡拾前世留下的脚印。</p><p class="ql-block">我不想追溯前世的身影,先把今生曾经到过的南京路从东到西检阅一遍。<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十年代末期还没有南京路步行街,那时的我曾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挨家店面穿梭;再</span>到曾经疯狂购过物的“上海时装公司”“第一百货”转转,就这样几十年的光阴眼见从身边一点点溜走了……</p> <p class="ql-block">2024.2.16 初七 </p><p class="ql-block">黄裳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