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县名拾遗

景茂礼

<p class="ql-block">  榆次历史悠久,名称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为“与榆社地相次接属而名”;其次有“对应天榆星而名”、“境内榆树居多而名”、“位于涂水之滨而名”、“以布币‘榆即’先秦时期秦国发音而名”等。综合各种说法,笔者分析认为,有可能与上古部落“榆氏”有关。</p> <p class="ql-block">  《路史》记载今榆次东部、东南部一带,数千年前生活着“榆氏”先民,有可能就是上古“榆氏”聚居地,或可称为“榆氏”部落或部族,也有可能就是《周书》所记载的“愉州氏”。“榆氏”部落所在地,有可能就是后之榆州国、榆州境域(殷商时期,号称有八百诸候国,推测应为其中之一。虽史书无记载,不等于不存在,近年来考古发现,商周以至春秋,无记载之国殊多,如晋南的倗国、霸国等),也有可能“榆氏”是本部族的姓氏图腾或徽号(上古以植物为图腾者殊多,如杨、柳、梅、桃、梨、杏等姓氏),故“榆次”应与“榆氏”有关,在确切证据未出现之前,按此分析,榆次之名来源有二:</p><p class="ql-block"> 1、因位于古榆州国、榆州治所之次,故曰榆次。</p><p class="ql-block"> 2、因位于古榆州国、榆州之地,为上古“榆氏”境域,故曰榆氏,后讹为榆次。</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应为:</p><p class="ql-block"> 1、榆氏—榆州国—榆州—魏榆—涂水—榆次。</p><p class="ql-block"> 2、榆氏—榆州国—榆州—魏榆—涂水—榆氏—榆次。</p> <p class="ql-block"> 古代以姓氏名地、名县者殊多。名地者,如山西的祁、邬、霍,河北的唐、燕、邢,河南的宋、蔡、郑等。名县者,如山西的猗氏县,河北的元氏县,河南的尉氏县、卢氏县等。榆氏与榆次,或许因当地古方言读音相似,文字以音记名,后人误把榆氏写为榆次,亦不无可能。以灵石县两渡镇和兴村为例,灵石古方言“和”读“回”,如:“马和”读“马回”、“和尚”读“回硕”、“和和饭”读“回回饭”、“和面”读“回面”等;“兴”读“西”,如:“介休兴地村”读“介休西地村”,民谣曰“西地槐树庄,回硕坐下一炕炕”。故民国版《灵石县志》未具考证,以音记名,将“和兴村”写为“和溪村”,新版两部《灵石县志》又将“和兴村”写为“河溪村”,甚至有人写为“汇西村”、“回西村”。此等事例,不胜枚举。因此,笔者认为,“榆次”之名,应源于“榆氏”古音以音而记,或源于“榆州”古治以地而记。</p> <p class="ql-block"> 有人提出:“与榆社地相次接属而名,这种说法是极无道理的。榆次之名战国时期就有了,而榆社设县是隋开皇十六年(596)。”笔者认为:虽榆社置县是在隋开皇十六年,但榆社这块地方开天辟地就有了,从远古至隋几千年不可能没有名称,或许之前称过榆社名、置过榆社地,亦未必可知,不能因隋开皇十六年始置榆社县,就否定这块地方之前没有称过榆社名或榆社地。还有人提出:“十多年前曾经拍卖过仅发现一枚的布币,布币上书‘榆即’二字,后经考证为现在的榆次,榆次的发音叫法大约在先秦时期,考证者认为‘榆次’即为‘榆即’的秦国发音。”笔者认为: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榆次”之名始见于战国,而“榆即”布亦为战国时期铸造,是榆次之名在先呢?还是榆即之布在先呢?若是榆次之名在先,自然不影响当今所称。若是榆即之布在先,“即”变为“次”是否亦为以音记名呢?或是另有原因呢?不得而知,不敢妄言。</p> <p class="ql-block">(图片:马晓东 太原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