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四辑:古巴特色之印象</p> <p class="ql-block">古巴有很多独特之处,给人印象深刻。不像很多国家大同小异,游玩很多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而古巴的特色却非常鲜明,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1.老爷车</p> <p class="ql-block">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前,古巴曾经有过一段纸醉金迷的时代。当时的世界奢侈品——老爷车风靡古巴全国。1898到1959年期间,大量美国汽车涌入古巴。这期间古巴新车更新的速度,甚至超出当时最繁华的美国大都市纽约。据说早在1917年时,古巴就有了4400多辆100多种牌子的汽车。等到美国对古巴经济封锁时,就再也没有美国汽车出口到古巴。后来依靠苏联又进口了大量苏式轿车、卡车等。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以美苏轿车为主的老爷车从车龄上说,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古董车,也成为古巴街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让人惊奇的是,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些美国产的“老爷车”仍旧是宝刀不老,艳丽色彩的车身始终漂亮如新,真皮内饰的车座依然宽敞舒适,轰轰作响的发动机依旧动力十足。从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生产出来马力最强劲的汽车之一,代表了那个年代消费的最高水平。在古巴街头,你“随手拍一张老爷车的照片,无论背景是华丽而沧桑的欧洲建筑,还是彩色民居的僻静小街,都会让你原创一张古巴韵味十足的明信片!”(侯萍、宋苏晨《追寻加勒比海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老爷车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方面不断询问,一方面看书查资料。后来知道了,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一方面美国封锁让古巴无法进口新车,也无法获得汽车维修配件,迫使古巴人不得不对报废的汽车进行翻新,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古巴人天赋般的改造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玩时乘坐的老爷车(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老爷车内部很破旧(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据记者刘晓骞《飓风略过蔗田》一书中记载:1992年古巴军队策划出版了一本名为《用我们自己的努力》的工具书,专门介绍如何维修和重复利用一些旧的生活用品。书的扉页上印着卡斯特罗的口号:“对于奋斗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引发全民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废物利用。老爷车的维修与翻新就是这种思想的成果之一。享誉国际的古巴艺术家埃内斯托·奥罗萨将这种全民现象诠释为“技术反抗”。这个概念延伸到古巴人的建筑上,也有很多创意。在那些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老房子里,常常是好几个家庭共处一栋,每个人能够使用的空间极其有限。但古巴人通过“技术反抗”,让“每一栋房子都‘生’出很多小的隔间和附属,仿佛这座城市从未停止生长一般。”</p> <p class="ql-block">侯萍、宋苏晨撰写的《追寻加勒比海的阳光》一书中这样写到:古巴老爷车的维修和改装行业可谓是风生水起,而且极有创意。随便哪个修车行,都能对不同年代不同款型的零部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都能将世界各国不同品牌的配件进行完美的搭配。那些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在街头奔驰的老爷车,大概只有外壳是原装的,而内部的零件,从发动机到方向盘,连车主都说不清更换了几回。“至于汽车的颜色,更是随心所欲,喜欢什么颜色就漆成什么颜色,喜欢什么车标就配什么车标。这种别出心裁的混搭风,拉出了大街小巷独特的彩色风景线。古巴本来就是个混血的国度,老爷车的混搭也像古巴人的混血那样自然而然。古巴老爷车所承载的内涵,混合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血液。”</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古巴的老爷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美国几十年的经济封锁,如果没有古巴实行的私车限购政策,古巴也不会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老爷车最多的国家。古巴人把老爷车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无论是车的使用还是维修,都成了一种标新立异的艺术,只有古巴才有的独特艺术!古巴街道上跑的老爷车,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被誉为“老爷车流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友好的老爷车司机(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不是什么车迷,但仍然抵挡不住这些老爷车的诱惑。甚至不惜租用老爷车去遥远的城镇,体验乘坐老爷车的感受。在老爷车上,我想起了作者新桥在《一个人的古巴》一书中写到的一段话:“在其他许多国家,这些古董汽车应该是被好好保养成为经典的怀旧,但是在古巴,它们却成为了日常的交通工具。这些汽车虽然是美国制造,却永远属于古巴。”这也许是古巴对美国制裁的一个极大的讽刺。</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卡德纳斯小镇租用的老爷车(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老爷车司机非常热情友好(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2.雪茄烟与朗姆酒</p> <p class="ql-block">中国俗语说:“烟酒不分家”。这句话很适合古巴。大概除了老爷车特色之外,古巴的雪茄烟和朗姆酒更是驰名世界。</p> <p class="ql-block">▼绘画作品中吸雪茄的古巴女人(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非手工制作的雪茄,包装很漂亮(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雪茄(玛雅文发音为Sikar,意为抽烟)在美洲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学中在危地马拉曾经出土一个玛雅陶器,绘有一幅大约在公元10世纪人们抽雪茄场景的图画,可见该地区抽雪茄的风俗由来已久。哥伦布在航海日志里记录了一种“燃烧的木头”,并认为雪茄的发源地是古巴。但据考证,雪茄应该起源于尤卡坦半岛的原住民,后来流行于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多米尼加等地。最著名的还是古巴生产的雪茄,古巴作为全球最佳雪茄生产地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在欧洲船队来美洲后的300多年里,古巴雪茄风靡整个欧洲的上流社会,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物之一。在十九世纪中叶,古巴雪茄种植园的数量超过9000个,不同规模的雪茄厂和作坊多达1300多家。世界排名前三的雪茄品牌有Cohiba(狗尾巴)、罗密欧与朱丽叶和Monrecristo(我还专门买了一支古巴正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茄以做纪念),最贵的品牌雪茄烟甚至高达数千元人民币一支。古巴著名品牌的雪茄都有着本家的特制秘方,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每一家雪茄厂都有一位制作雪茄的大师。目前古巴每年大概有1000万支雪茄出口,是古巴赚取外汇的头号行业。</p> <p class="ql-block">▼一支手工制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茄烟并不便宜(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买了一支罗密欧与朱丽叶品牌的雪茄,包装反而很简陋(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雪茄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由菲律宾的吕宋岛率先传入福建,当时被称作“吕宋烟”。1924年秋天,徐志摩和泰戈尔一起聊天时,徐志摩给这种烟起了个中文名“雪茄”,流传至今。其实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一书中早就写到过“雪茄烟”三个字,或许是徐志摩早就读过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古巴最著名的雪茄烟品牌——COHIBO,业内人士称为“狗尾巴”。包装盒非常精美,每盒50支(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古巴朗姆酒是由制糖甘蔗加工而成的蒸馏酒,是古巴人的一种传统饮料,也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后来为了降低朗姆酒的酒精度数,又出现了以朗姆酒为基础的调制鸡尾酒,例如著名的自由古巴(Cuba Libre),就是朗姆酒添加上可乐(Ciego Montero),再加入冰块和柠檬汁制成的,可谓色香味俱全。还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古巴最喜欢喝的“莫吉托”(Mojito),则是在玻璃杯混合加入糖、柠檬汁、气泡水和几片新鲜的薄荷叶,搅拌后加入朗姆酒和冰块,真是清凉爽口。据说这种鸡尾酒的调制方法还是在1898年古巴独立革命期间由美国士兵发明的,也是一件很有趣的历史传说。朗姆酒生产过程非常严格,酿酒大师要先把作为原料的甘蔗蜜糖制成的甘蔗烧酒放在橡木桶中多年酿制,再除去其中的重质醇,最后把特有的酒香保留下来,形成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口味。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都生产这种甘蔗烧酒,但唯有古巴的朗姆酒清澈透明、香味独特,这也是古巴朗姆酒生产过程的一个特色。著名的古巴朗姆酒品牌有古巴混血姑娘(Mulata)、百家得金标(Bacardi Gold)和银标(Bacardi Silver)、堂·吉诃德(Don Q)以及古巴人人都喜欢喝的哈瓦那俱乐部朗姆酒(Havana Club)等。在我们居住的酒店,朗姆酒还有很多种饮料可以随意饮用,可以大饱口福。目前,古巴朗姆酒在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古巴仅次于雪茄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也已进入中国多年,被称作是“古巴的茅台酒”。</p> <p class="ql-block">▼酒店里供应的朗姆酒和鸡尾酒品种,还是很丰富的(文心翻拍):</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雪茄烟商店(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景点里的小酒吧,很多朗姆酒品种(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厂大门。酒厂内部不能拍照(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厂外观(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朗姆酒厂厂房(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3.古巴音乐</p> <p class="ql-block">古巴浪漫而奔放的音乐堪称世界驰名。去古巴之前,我特意看了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1998年拍摄的关于古巴音乐人的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也译作《乐士浮生录》),一部非常精彩的纪录片,里面的主角全是古巴著名的老乐手,快乐自在、纯真可爱。他们的精彩演奏让你充分感受到古巴音乐迷人的魅力。古巴的音乐源自民间,源自社会最底层。据统计,古巴至少有12000人属于专业音乐人士,不做其他的任何工作。20世纪50年代,哈瓦那曾经拥有140多家电影院,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更是充斥着古巴的各种舞台。古巴革命后,美国文化元素被禁止,但其影响却是长久的。有人说,“古巴在艺术形态和生活方式上,不但不社会主义,而且相当资本主义。古巴人喜欢的绘画、爵士乐、性开放取向、宗教信仰自由,甚至住的房子,都与我们经历过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起源于古巴的萨尔萨舞(莎莎舞。西班牙语发音为“萨尔萨”,词意是一种食物调料酱,即“热又辣”),是目前古巴最为流行的社交舞蹈。这是一种节奏强烈、配合默契的双人舞,其特点是手脚动作幅度比较小,上身动作变化比较多,胸、腰、胯的扭动幅度比较大,动作约束和规范较少却又不失高贵和典雅。跳舞时,男女两人身体时而贴合,时而分开,仿佛爱人之间时近时疏的关系。有一种热烈奔放、情感自由和动感十足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可以这样说,雪茄烟、朗姆酒和音乐狂欢,是封闭半个多世纪的古巴给世界最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多说一句,古巴的绘画艺术也是值得关注的。虽然没有古巴音乐如此驰名,但也不乏一流的杰出作品。据说在古巴购买画作,出关时会受到严格的审查,以防古巴艺术珍品流失国外。</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