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辑:古巴人生活之印象</p><p class="ql-block">这次去古巴,我称之为一次深受触动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所谓“文化之旅”,就是到任何一个地方,一是要看当地历史发展之演变过程,二是要看族群文化习俗之风土人情,三是要看民众衣食住行之日常生活。如果能将这些所见所闻进行纵(人类历史)横(不同民族)比较,就会有很多深入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所谓“深受触动”,是说这次去古巴之前尽管做了很多功课,有着很多的期待,但当身临其境时,所见所闻仍让我感到极大的心灵触动、浮想联翩,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的问题与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古巴至今仍在坚持一种纯正的社会主义,整个国家尚未形成贫富悬殊的阶层,古巴人的生活基本上还是处于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阶段。这种配给制从美国宣布对古巴禁运的那一年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在古巴城镇街头,你会看到古巴民众衣着俭朴而整洁,但几乎看不到什么名牌品牌,服饰种类和款式差别也不大;民众饮食大多是西餐习惯,食品种类并不是丰富;商店里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也都很少,即使在首都哈瓦那,也看不到几家有规模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在古巴,绝大多数商店都是属于国家。除了生产朗姆酒、雪茄烟和巧克力的工厂外,古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明显缺乏生产能力,物资极其短缺,所以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各种生活必需品诸如柴米油盐、面包鸡蛋、肉类海产品,甚至锅碗瓢盆、肥皂牙膏、饮料香烟等,都要凭配给卡(购物本)按人头或按户限量供应(五十年代中国人十分熟悉的计划经济方式),供应也很不稳定。据地导介绍,目前古巴每人每月供应8个鸡蛋,但有三个月供应不足了。在古巴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民众在排队。即使吃个冰激凌,有时也要排个长队才能买到。</p> <p class="ql-block">▼民众买个西红柿也要排队(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街头骑着三轮车卖菜的商贩(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一家著名的冰激凌小店门口排起长队(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在小店吃冰激凌的游客,味道很不错(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排队购物(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排队购物的景象(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古巴人的工资。比较好一点的工作每月约30美元左右。地位较高的古巴医生,每月有40美元。古巴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每月也不过55美元。好在古巴物价便宜,定量配给的物品大多价格低廉,民众的温饱并没有太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理发店(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友好的古巴民众(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从民众住房来看,多是公寓和小别墅,却大多破败不堪。公寓无论高矮都没有电梯,小别墅也都十分简陋,很多建筑门窗竟然连一块玻璃都没有,只是用木板或泥土封住。</p> <p class="ql-block">古巴交通多以公交为主,各地公交站点也很多,但乘客们大都喜欢路边招手上车。改革开放后,古巴除了公交,很多私人的老爷车、面包车、三轮车、马车、摩托车也都是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虽然交通工具落后倒也很方便。《一个人的古巴》书中写到作者一个人从哈瓦那到东边的圣地亚哥,就完全是依靠长途公交和出租车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听说在古巴街头打车有个别样温馨的街景,很人性化。因交通工具不足,所以政府便鼓励搭车。只要有空座,有人招手就得停车,即使不顺路也要搭载一程,下车后再去招手其他车辆。如果招手搭乘的是蓝牌车,还不用付钱,因为蓝牌是公车。据说就是国家领导人的专车,如有空位,也不得拒载招手搭车的人。真是个温暖人心的规定!大概也只有社会主义才会出现这样的政策。</p> <p class="ql-block">▼身着盛装的古巴占卜女人,据说算命很准(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从古巴人的衣食住行中,可以看出古巴人的生活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的无可奈何。这些衣食住行的点滴印象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感叹之处。那么令我心灵触动的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那些随处触目可及、不失典雅之风却又破败不堪的众多欧式建筑。</p><p class="ql-block">无论是首都哈瓦那,或是交通重镇马坦萨斯,还有普通小城卡德纳斯,都有很多经典的欧式建筑,其中17、18世纪巴洛克式建筑占据多数。这些一座连着一座的小别墅,大多两三层,也有七八层高的,色彩都极为丰富:白色、黄色、蓝色、绿色,深浅不一,不失一种富贵典雅之风韵,却又大多是饱经沧桑、破败不堪。</p> <p class="ql-block">▼精美却又破旧不堪的欧式教堂(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街景(文心下载并制作):</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街景(文心下载并制作):</p> <p class="ql-block">和民众住房一样,这里很多气派的欧式建筑也是没有一块完好玻璃,都是用木板或是水泥封住门窗。由于古巴长期物资匮乏,再好的建筑也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就像曾经的贵妇,虽高贵气质不减当年,却也衣衫褴褛,不忍入目。对比以往我曾经去过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那些精美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欧式建筑是多么地让人难以忘怀!然而在古巴,同样的建筑风格却是这样一幅景象。为什么曾经华丽时尚的古典建筑竟然如此破败不堪?为什么曾经辉煌壮观的历史都市竟然沦落到这种境地?我深感震撼,不能不引发一种持续深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卡德纳斯古老的火车站,据说这是古巴的第一条火车线路(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古巴华人的悲壮历史。</p><p class="ql-block">海外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华人街”)。查阅古巴历史资料时,可以看到华人在古巴曾经的辉煌。在哈瓦那国会大厦的后面,就有一个醒目的牌坊,上面写着的“华人街”三个字。然而让我深感触动的是,与其他国家的唐人街相比,古巴的唐人街几乎看不见任何华人遗迹,只是一个标有汉字的牌坊(据说这个牌坊还是近些年才修建的)和周边几个死气沉沉的废墟。古巴曾经辉煌的华人历史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虽然我去过的唐人街不算很多,十多个还是有的。即使规模不大,也是充满生机。没想到这里却是如此荒凉,令人充满感慨。据说古巴国有化时,很多华侨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财产也是一夜充公。</p> <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显示,20世纪上半叶,旅居古巴的华人通过勤奋努力,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古巴历史上两次独立战争期间,数千华人参与战斗。他们英勇无畏,不惧生死,还出过三位华人将军。在哈瓦那新城9号街的广场上,有一座高达18米的赤色圆柱形大理石纪念碑(1931年由古巴华人出资所建)——“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碑文刻的是古巴格萨达将军的名句:“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可见华人的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古巴哈瓦那华人街牌坊(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牌坊左侧破落的建筑(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牌坊右侧破落的建筑(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位于哈瓦那的中国餐厅(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餐厅内部充满中国元素(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毛主席画像(文心摄):</p> <p class="ql-block">只是眼下,古巴华人屈指可数,留下的遗迹也是微不足道。但是,华人的勤奋、智慧与奉献却是永远载入史册、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真实。这是感慨之余的一种欣慰。</p> <p class="ql-block">再次,是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制裁竟然如此霸道和惨无人性。</p><p class="ql-block">了解古巴历史的都知道,1959年初,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古巴共和国宣告成立。4月中旬,卡斯特罗去美国访问,希望和美国成为友好邻邦。时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表面欢迎,实际上却是非常冷淡,只是派出副总统尼克松会见。而尼克松也是相当傲慢,不断训诫卡斯特罗不要走共产主义的“歧路”。卡斯特罗的美国之行没有让两个国家走向合作,反而让卡斯特罗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开始对古巴经济进行国有化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废除一切私有制。这被美国认为是与之对立。</p> <p class="ql-block">1961年1月,美古断交。4月美国中情局自以为稳操胜券而派雇佣军偷袭入侵古巴,却遭到惨败(史称“猪湾事件”),两国关系彻底破裂。不久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性质,并对美国在古巴的资产收归国有。然后又和苏联迅速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则彻底将古巴归类到敌人阵营中,开始对古巴实施种种制裁和封锁。之后半个多世纪美国不断生事,甚至是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暗杀卡斯特罗(据说暗杀次数多达638次)。</p><p class="ql-block">1962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签署法令,正式宣布全面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希望古巴经济崩溃,“导致其饥饿、贫困和绝望,进而推翻其政府”(美国政府文件)。甚至狭隘到连美国公民去古巴旅游,回国后都要被中情局审查。即使这样,美国每年仍有大批民众通过第三国去古巴旅游。最令人不齿的是肯尼迪喜欢古巴雪茄,在出台制裁政策时,竟然提前让人购买了1200支上等雪茄烟供自己享用,真是一幅令人恶心的政客嘴脸。</p> <p class="ql-block">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几乎覆盖所有民生领域,导致古巴无法与世界各国建立贸易往来,造成国内长期物资短缺,社会方方面面无法发展,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虽然古巴政府竭尽全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因美国的霸道制裁而无可奈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面对一个弱小岛国,滥用非法单边制裁,极度施压他国政府,恶意扼杀他国民生,以极其险恶之用心,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甚至采取入侵、暗杀等卑鄙手段,来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企图颠覆他国政权,这种种霸道行为都是美国对古巴犯下的累累罪行。</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以来,联合国大会绝大多数成员国(180多个国家)数十次谴责美国对古巴的制裁,要求停止制裁措施,认为半个世纪的经济制裁给古巴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对古巴人权的公然侵犯,无异于谋杀。但是美国政府对此视而不见,为了本国利益公然挑衅世界公理,仍然坚持国家犯罪式的制裁。如此霸道和惨无人性的做法竟然出自号称世界上最强大、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实在是没有道理!试问,一个国家有什么资格利用强权实施制裁而让另一个国家的民众饱受苦难?一个政府因政见不同难道就可以滥用强权而对另一个政府进行入侵、暗杀和颠覆吗?一个国家的胡作非为遭到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谴责仍然我行我素,世界公理何在?联合国的价值何在?如果世界上容忍这样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存在,那么,还有哪个弱小国家能有安全感呢?与政府霸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普通民众对古巴人民非常友好,暗地里的民间互动频繁不断。</p> <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深有触动的是古巴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它的社会福利却“异常完善”。尤其是世界很多国家民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和医疗问题,在古巴都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说,这是古巴社会主义制度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两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古巴实行幼儿园到大学全民免费教育制度。其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6.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在古巴小学采取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学杂费、书本费、校服全免,而且还有免费午餐。古巴虽然多年物资匮乏,但每个教室都尽可能配备电教设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古巴政府国内经济十分困难、国外面临军事威胁,但古巴没有关闭一所学校,而且投入的教育经费甚至比军事开支还多了一倍。据统计,古巴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的适龄孩子,完学率达到99%,为西半球之最。古巴国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受教育人数的5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古巴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名列世界第一。迄今为止,古巴仍是拉美地区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p> <p class="ql-block">古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具有完整而高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采用阶梯式医疗模式,即每个小区有一个家庭医生诊所,大一点的区域有一个门诊医院,再大的区域就有综合/专科医院,治病从小到大层层递进,保证健康医疗落实到户。这种家庭医生、门诊医院和综合/专科医院构成的保健体系覆盖了全国99.1%的人口。据统计,古巴每120至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每千人就拥有5.3个医生。家庭医生要定期去自己负责区域访问每家每户,了解每人的健康状况。每一个病人都有齐全的病例。之前病人吃过什么药,得过什么病,有什么过敏反应,全被详细记录下来。凭借详细的病例,前后诊治医生的诊断会相当严密准确。无论有怎样的病患,只拿着自己的病例,找任何医生都可以开药。去任何医院都可以直接住院。药品要凭医生的处方买,但几乎是免费,这样也减少了药品的浪费。住院治疗做手术都是不花钱的。所以,古巴虽然贫穷,但其婴儿死亡率却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古巴人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人的寿命很长;古巴很多项重要公共健康指数均已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医学研究水平、医疗水平和医疗普及程度是全中南美洲最好的。据说诸如关节炎手术、糖尿病治疗等医疗技术世界著名。古巴的医疗高水平加上治疗的低收费,吸引着很多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去古巴就医。</p><p class="ql-block">仅此两点,无论怎样评说古巴的社会,这都是令人赞叹不已之处。</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