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兰卡文化金三角指的就是康提和北边两座古都——波隆纳鲁沃和阿努拉达普拉。后两者俗称东古城和西古城,都有着各自的辉煌,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东古城。</h1><h1> 东古城始建于公元3-4世纪,也修有皇家寓所。10世纪末,作为国都和宗教中心的西古城开始衰落,最后被东古城波隆纳鲁沃取而代之。该城现存的古建筑大部分建于迁都后的君王波罗迦罗摩巴忽和尼桑迦摩罗的统治时期。</h1><p class="ql-block">(注:封面图为网上下载)</p> <h1> 波罗迦罗摩巴忽将城外的一座小型水库阔建成24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取名波罗迦罗摩之海。湖的大堤长达13公里,可见当年工程之浩大。岸边矗立着3.5米高的石人,据说是波罗迦罗摩巴忽的雕像。他双手扼于胸前,或是在宣示王权。</h1> <h1> 我们到达时,鹭鸟在堤坝上自由自在地踱步,几乎忽略我们的存在。</h1> <h1>清洁工一语不发,赤着脚埋头扫地。</h1> <h1>正值旱季,农田缺水,水库开闸,湖水滔滔流进灌渠。</h1> <h1>古城景区的南门太小,大客车开不进去,只能绕道,直奔王城。</h1> <h1> 东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格局与西古城不同,城内建筑沿中轴线布局。王城的这片遗址是王宫。据说王宫当年气宇非凡,巍峨壮观,可谓西天阊阖开宫殿,八方衣冠拜冕旒。</h1><h1> 波罗迦罗摩巴忽的宫殿建于12世纪。正殿为7层建筑,30X12.6米见方。另外,包括宴会厅和其他辅助厅堂等,房间数达千多间,均由不同形状的立柱支撑。由于内部结构大多为木质,迁都康提后这里又缺乏维护,逐渐腐朽凋零。楼层也因失去支撑而坍塌,如今只剩下几面两层的残垣断壁在风雨中飘摇。</h1> <h1>另有一小段登楼的台阶也是苟延残喘。其状之悲催,令人不睹。</h1> <h1>废墟背面也是大片残迹。</h1> <h1> 墙壁由红砖砌成,勾缝密致,敦实齐整,说明当时已具备较高的熟土建筑水平。孔洞上下均有砖槽,貌似墙体与横梁纵柱结合部的痕迹。当然究竟如何,还得让建筑学家来说话。咱就不瞎猜了。</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宫大殿的东边是觐见殿遗址。这里曾是国王上朝的地方。长方形台基上如今也仅剩下36根石柱。石柱的上方可能也是木制的屋顶,不过也早已荡然无存。</span></h1> <h1>台基四周装饰着三层砂岩浮雕。底层大象吉祥富贵,中层雄狮耀武扬威,上层侏儒托举王土浩荡。</h1> <h1>浮雕特写</h1> <h1> 不要小看侏儒,他可是毗湿奴的前次化身,叫筏摩那,民间称之为三步神。为从魔王帕利手中夺回主权,筏摩那要求魔王给予三步地方。魔王不以为然,允之。岂知侏儒三步便跨越天、地和人间三界(隐喻太阳于早、午、晚所涵盖的宇宙空间)。然后停下脚步,只把地狱留给了魔王。厉害吧?!</h1> <h1>觐见殿正门朝北,从月形门石拾级而上,两尊石狮子昭示王权威武。</h1> <h1>来,看看我们俩哪个狠?🤭</h1> <h1> 这个12角形水池在王城宫殿区东侧,别看它现在卖相不佳,满坑苔藻,水体不清。可当年却是王室的清凉所在。想象一下王室成员在此击水嬉戏的样子,真有种时过境迁的感觉。</h1> <h1> 古城另一游览重点是城北的四方院。院内圆墙舍利塔不仅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兰卡旅游业的一块招牌。有人把这一区域与暹粒的吴哥相媲美。圆墙塔院底座东南西北各有一条由天神护法扼守的通道。月形阶石和每节台阶都精雕细刻,台基外壁上也有两层精美的石雕。</h1> <h1>圆墙内四尊佛像均以半跏趺坐禅定状态面向入口,镇守着身后的佛牙塔。据说国王尼桑迦摩罗一世时期曾把象征王权的佛牙存放于塔内。</h1> <h1>进入圆墙舍利塔区域参观也必须拖鞋,尽管它是遗迹。</h1> <h1>仔细看看月形门石,精雕细刻的白象、白马、白鹅都是神之坐骑。踏入佛门重地,天神都赤脚,人更不能例外,哪怕你是老外!</h1> <h1>舍利塔对面是寺庙另一处遗址。</h1> <h1>三进山门内供奉着释迦立像。</h1> <h1>一位僧侣师傅正带着自己的徒弟来此拜谒和讲经。他们遵守规矩,立于佛的侧面留影,因为背对佛像拍照犯忌!</h1> <h1> 四方院东北角这座金字塔状的佛塔,据说是泰国人所建。它本应该是七级浮屠,但如今顶层崩塌,只剩六层。据说建此塔的目的是守护圆墙舍利塔。</h1> <h1>院墙东北侧有一方巨型石刻,上面的铭文可能记载着有关古城和佛塔的内容,可惜僧伽罗语咱看不懂。😂</h1> <h1> 四方院东南隅有座U形建筑——楞迦蒂罗迦宝殿。梵语蒂罗迦是指大神额头上的U形符志,可能建筑外形与符志相仿,宝殿故而得名。</h1><h1> 这个宝殿也许是东古城最高大的古迹,有5层高墙(原来也应该是7层)合围出宽大的空间,里面矗立一尊立佛,足有15、6米高,只是不知佛首今在何处,佛像身首又因何分家。</h1><h1> 宝殿进深20-30米,正门东向,两侧多边形建筑上还残留着雕塑的痕迹。</h1> <h1>佛像应该是砖坯泥塑,身上的袈裟还有少部分残留。左臂膀袈裟的一角自然下坠,脚下的莲花座也依稀可见。</h1> <h1> 尽管文物部门对宝殿进行过抢救性修复,但失落的部分已难以复原。从外立面的雕塑来看,这座建筑更像是国王的家庙。上面雕塑的一些内容似乎也反映了宫廷生活。</h1> <h1>宝殿有一北侧门,可能是僧人通道。</h1> <h1>侧门内陡峭的楼梯估计也是为僧人所用 。因担心危险,现在禁止游人攀登。</h1> <h1> 紧挨着宝殿北边,有一座巨大的白塔——耆里毗诃罗塔,它是东古城第二大佛塔,也是唯一历经900年沧桑,仍保持历史原状的佛塔。</h1> <h1>周边小塔可能是为存放几代高僧大德的舍利所修,有些小塔还特别装饰了群象雕刻。</h1> <h1>菩提树下,大师兄打坐,难得它能这么安静。🤭</h1> <h1> 丛林深处还有一座摩崖石佛寺——伽尔寺。该寺由国王帕克拉马一世建造于公元12世纪。寺中的四尊佛像用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雕凿而成,两坐,一立,一卧。</h1> <h1><br></h1> <h1>笔者观察,中间石窟里面的坐佛可能年代最久,最有价值,所以用栅栏和玻璃保护起来。</h1> <h1>石窟东侧的卧佛长14.12米,造型最大。卧佛呈右胁吉祥卧状,头部枕于右掌,左手安于左股,表情平静,从容安详。佛以此举告知天下,世间万物皆是无常,涅槃(圆寂)是进入一种不生不灭、宁静永恒的境界。</h1> <h1> 立佛与楞迦蒂罗迦宝殿里的砖坯泥塑佛像造型相仿,立于莲花座之上,双目微闭,观口问心,双手作金刚印持于胸前,肘臂担着袈裟一角直垂地面。 </h1><h1> 上述四尊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表现出释迦牟尼入定时的沉静,悟道后的大智大觉以及涅磐时的超然解脱状态。伽尔寺佛造像被认为是古代僧伽罗匠人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h1><h1> 东古城波隆纳鲁沃体量浩大,建筑华丽,雕刻精美,堪比吴哥!参观古城,不禁让人平生“清风高出云台表,遗迹长留山水间”的感怀。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惜我们此行匆匆忙忙,只游览了一部分。</h1> <h1> 最后一天我们回到科伦坡,先去乘坐海上火车,体验兰卡人今天的出行生活。</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人在网上对乘坐兰卡小火车赞口不绝,都说有种穿越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的感觉。其实它不过就是个通勤车嘛!对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也就是回味了一下60年代的绿皮火车而已。</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是中国无偿援助项目,也</span>是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主建筑<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八角形平面设计,外廊有40根白色大理石立柱支撑宽大的挑檐,既有庙宇般的庄重,又符合热带建筑的特点。大厦前一池碧水,也暗含了佛教元素。</span></h1> <h1>1976年,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这里召开。<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厦内部装修的中国风让人倍感亲切。宽大的门厅直通礼堂,与会国家的旗帜分列两厢,中国的五星红旗摆在重要位置。</span></h1> <h1>门厅右侧的墙壁上用多种文字表达了两国的深情厚谊。</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任总理班达拉奈克夫妇胸像正对大门,代表身后的兰卡山水欢迎各路来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放在二楼廊厅,可见兰卡人对中国的情谊。老同志不禁行举手礼,向两位伟人致敬,是他们培育了中斯友谊之树,让后人得以乘凉。</span></p> <h1> 被称为兰卡天安门的独立广场位于科伦坡大学东侧。这里是1948年2月4日举行独立仪式的场所。广场中央的独立纪念堂效仿过去国王的觐见殿,四周有石狮把守。</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纪念堂后面为兰卡开国总理D·S森纳那亚克的雕像。</span><br></p> <h1>国会大厦</h1> <h1>和大厦前的耍蛇人。</h1> <h1>中午团队不作安排,大家各自为战。多数人进科伦坡大茂购物,我和另一位老师则饿着肚子自费参观了附近的著名庙宇。</h1> <h1>都说国内的宗教场所已经商业化了,没成想兰卡也是如此,参观两座大庙收费400Rs!</h1> <h1> 甘迦拉玛寺是一组精雕细琢的建筑,融合了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和中国的建筑特点,建有图书馆、博物馆、宿舍和一幢三层楼的佛学院。</h1> <h1>关公威武地立在门前,可青龙偃月刀不知去向,也许佛教让他刀枪入库了。🤭</h1> <h1>院里一棵菩提树在一圈阿育王柱的簇拥下枝繁叶茂。</h1> <h1>正堂内梵音缭绕,当间一座金塔熠熠生辉。</h1> <h1>紧凑的空间,佛物琳琅满目。</h1> <h1>西方三圣被供在醒目位置。</h1> <h1>佛光普照,各派归一。南传北传,唯尊佛陀。</h1> <h1>金龛里供养着佛祖的头发舍利。左侧红色宝扇是金缕菩提叶,叶中法轮常转。</h1> <h1>只是坐堂和尚的举止让人不舒服。面对还愿者的虔诚,他怎么如此轻慢和心安理得?!</h1> <h1>收藏品中还有瓷板画大师程意亭真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红叶舞秋风。</h1> <h1>白塔前的亭内,一位香客崇敬礼佛。笔者注意到了亭柱上的出海盘龙,熟悉的文化符号令人眼热。</h1> <h1>相比之下,水寺的价值远不及甘迦拉玛寺,不过也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可圈可点。</h1> <h1>手持玉净瓶的观音菩萨,依旧值守在东南位普渡众生。</h1> <h1>四面佛是泰国人的最爱,但实际上他不是佛,而是大梵天,据说他幻化出来的四身像从哪边拜都灵,有求必应。</h1> <h1>寺里还供奉着印度教其他神明,都说明了佛教与印度教的相互关系。</h1> <h1>正殿前仍然是月形门石和毗湿奴护法。</h1> <h1>殿内主供玉身佛陀,表达佛祖结金刚坐进入禅思,修悟正道。</h1> <h1>佛前一副四抬包金滑竿,可能为佛牙节游行所用。</h1> <h1>金龛上嵌有各种名贵宝石。中心浮雕表达出释迦成佛,万众敬仰。一行中文“自在光明如来”示意佛光普照。估计此物为华人捐赠。</h1> <h1>白塔佛影</h1> <h1>甘迦拉玛湖里的鹈鹕,来与我们告别。</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笔者用自制的一段短视频作为游记的结束——兰卡是个魅力岛国,值得一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次若再有机会故地重游,我一定带上“长枪长炮”,因为它还是个观鸟拍动物的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感谢围观支持!下回再见!</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