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锅碗瓢盆勺

沙苑耕夫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锅碗瓢盆勺 </p><p class="ql-block"> 文/田健民</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基本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用,谈到食就说“民以食为天”。由此看来食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纵观人类发展过程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主要是看饮食情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穷,过着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在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打江山的艰难岁月中,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要背上行军锅,走到哪里就要安营扎寨,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时实行集体食堂化,随后经历60年代三年暂时经济困难,到今天过上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都离不开锅碗瓢盆勺。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时刻关注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再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离不开锅碗瓢盆勺。不论何时何地总是要吃饭的,有了锅碗瓢盆勺,就有了烟火气,就有了懒以生存的环境,生活就充满了人气,也就有了生气。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朦胧的记忆中我们家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祖辈兄弟三人同心合力,创业立家,全家二十多口人在一个大锅里搅勺把。祖母们与母亲这一辈婆媳之间和睦相处,一块儿下厨做饭,蒸馍、擀面、漏魚鱼、打搅团……,变换着花样。做饭时分工协作,掌案、炒菜、拉风箱烧火各职其事,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深受乡邻们的羡慕,一直到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祖辈们才分了家。</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一家三代七、八口子人,当时我才四、五岁,全家人从集体大食堂领回一盆子糊涂汤面,尽管大家都吃不饱,但大人们还是互相忍让,传说“先让年长者吃,老人凭饭哩,老人说让小孩吃,娃娃是长才。”就这样强忍着度过了瓜菜代的困难时期。后来父亲辈又分了家,少年时期,我时常熬外婆家,受到外婆的疼爱,爱喝外婆做的红薯稀饭,爱吃糜谷面枣馍和在灶膛里烤的黄亮亮的苞谷面馍。记得幼稚的一件事,是我十多岁时,跟着外爷去古乡会赶集卖土特产,无聊间一个人在集会上转来转去,在一家瓷器摊位上,挑选了一个自已喜欢的碗,带回家后成了个人喝饭的专用碗。</p><p class="ql-block"> 到了70年代,我家也已八口人了,兄弟姐妹相继长大,母亲爱做锅里饭,总想让孩子们吃得好一些。为了实用将原先用的尺七的敞口铁锅,换成了尺八筒子锅,用起来得心应手。哪时在生产队时期,小麦给国家交公购粮,社员分的主粮少,杂粮(玉米、红薯、谷、豆类)占多数。大铁锅用来熬玉米糁饭、蒸红薯、馏馍不用笼,木锅盖很实用。由于当时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养成了爱喝饭食,满足温饱问题。当时我正背馍上高中,大多数人家吃的以杂粮为主,同学们背的多为玉米面馍和红苕,家里条件稍好一些的蒸一些掺和麦面的馍,或炒一些熟面。学校给每个班级有两个馏馍的大竹笼,每个人把馍和红薯放在自己的网篮内,区分以防误拿。用开水泡馍,就着用罐头瓶装的小菜。母亲每次给我蒸一点面,炒时用些葱花,早饭时用开水烫在带盖的搪瓷缸子。到了冬季国家给每个学生一月供几斤小米,早饭时熬上一大铁锅小米粥,同学们才能喝上热呼呼喷香的小米稀饭。高中毕业后回乡,我被抽调到公社成立的“五七”干校,举办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的理论学习班,当时自已年轻,既当理论教员又担任灶务管理,自已骑着自行车,从汉村公社建筑队聘请杨师傅修建炉灶,与炊事员一起购置锅碗瓢盆勺,尽力办好每期学习会的伙食,使学员们感到满意,取得领导的认可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到了80年代,自已成了家,第二年就独立过起了小家庭生活,家里给支起锅灶,分给碗筷等部分餐具。随后陆续添置生活需用品,记得托大队的拖拉机从澄县拉煤时捎回蒸馍掺面的大瓷盆,后来还置办了一套大小不等的瓷缸,盛面用的陶罐瓮器,还有各种实用的碗碟品盘等。多年来家里锅碗瓢盆勺妻子全包揽,平时生活和逢年过节全都派上用场,不论日常家用还是宴待亲朋,都使用的得当妥切,日子过得很顺心。妻子还要在每年的春节前添置一些碗筷,寓意辞旧迎新,生活水平节节升高,来年事业蒸蒸日上,事事顺遂如愿。</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每到春节前,锅碗瓢盆响,聚家大团圆。孩子们都回家过年,家家户户蒸年馍,支油锅,炸茶果,蒸肉碗,人们忙的不亦乐乎,厨房里演奏着锅碗瓢盆勺的交响曲。除夕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大年初一聚大餐,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设宴待客,碗碟品盘摆满桌,鸡鸭鱼虾显特色,反映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退休后由于爱好写作,曾受邀参加“吃在大荔餐饮协会”品鉴和宣传大荔特色名吃,进一步深层认识到吃饭是一种文化,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荔是陕菜之乡,素有“带把肘子”、“九品十三花”等名吃盛宴的享誉,有着得天独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特色美食名菜列入《中国菜谱》,源远流长。现代人们不仅讲究吃,而且更讲究吃的味色、香、味、形俱佳。这就更需要现代的餐具给人以样式美,增加视觉美。走进大荔餐饮的操作间和宴客厅,各种餐具琳瑯满目,给人耳目一新,各样特色名吃,满足味蕾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与锅碗瓢盆勺打交道是一种修养,是对生活最接地气的体验,是对生活全新认识的提升。去年在渭南陪孙女就读高三,我一个人时就得下厨房,学着做饭,亲手端炒瓢、搅勺把,接触柴米油盐酱醋,品尝酸辣苦甜多味。回忆人生,感悟颇多,道路漫漫,世事多磨,不论生活平凡与曲折,都离不开锅碗瓢盆勺。人生就是这样,才能奏响更加美好的生活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