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联漫谈</p><p class="ql-block">苏怀亮</p><p class="ql-block"> 对联也叫楹联,是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非常独特的文学样式,这种样式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唯一的。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国学国粹的其中之一。对联文字虽少,但内涵博大精深。一副对联,它几乎包含了汉语语法的所有知识,字形,字义,读音,词性,词或词组结构,修辞,逻辑等知识。所以,对好一副对联,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奇思妙想的才气。</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人在初学文化的时候,有一门功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是蒙学的较高级阶段。对对联有规则,概括地讲就是“三同一反一关联”。</p><p class="ql-block"> 三同,一是上下联字数相同,二是上下联词性相同,就是在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三是结构相同,就是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组结构要相同。即联合式对联合式,主谓式对主谓式,动宾式对动宾式,偏正式对偏正式。</p><p class="ql-block"> 一反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的声调即平仄要尽量相反。上联位置的字是平声,下联同一位置的字就得是仄声,反过来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p><p class="ql-block"> 一关联就是上下联的内容要有逻辑和意思上的统一协调,意思完整。对联中还有一种样式叫无情对,无情对则是上下联的意思毫无关系,它只讲究对联的词性和平仄。后面做专门介绍。</p><p class="ql-block"> 对联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对联就是春联,春联的字数不易太长,短则五六个字,长则不超过十四个字,太长了张贴的地方有限,容纳不下。春联又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联,行业店铺联。除了春联之外,则有婚庆联,贺寿联,挽联,名胜古迹联。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叫闲趣联。</p><p class="ql-block"> 对联规则的平仄要求比格律诗的对仗要宽松一些。一副普通对联,要尽量做到声调的起伏有致,即抑扬顿挫。但并没有规定必须得有几个平声几个仄声。像格律诗的对仗那样,忌讳三平调、三仄尾,三平头。也就是说,对联的上联没有这些死规定。所谓对对联的规则,是针对下联讲的。上联一旦拟就,在对下联的时候,那就要遵守规则。</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平仄规则。对下联的平仄重点要落在一个词组的中心词上,处在修饰位置的词,平仄可以相同。比如:迎新春对辞旧岁。迎和辞都是平声,这是允许的,但新春和旧岁就得相反。还比如:迎新春与贺佳节,迎与贺平仄相反,没问题。新春与佳节,新与佳都是平声,这也是允许的,但春与节就必须相反,因为新春和佳节是偏正结构,新和佳是修饰词,中心词是春和节。搞懂了这些基本规则,就可以评判一副对联是否合格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的是常用或者说常见对联的规则要求。对联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别即闲趣联,而闲趣联又分好多小类,如谐音联,同音联,同偏旁部首联,拆字组字联,回文联,等等。这些对联,无论哪一种,都要文通字顺,有完整的意思意象画面,或者是独特的情趣和哲理。绝不是随便弄几个字放在一起就是对联。闲趣联重点在趣味,相对于平仄,词性,结构要求就宽松得多。</p><p class="ql-block">比如著名的同旁联:</p><p class="ql-block"> 寂寞寒窗空守寡,</p><p class="ql-block"> 远近通达逍遥遊。</p><p class="ql-block"> 这是两个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上下联的意思恰好相反,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或者说生活状态。如果按照规则来评判,其平仄、词性、结构就不合规则了。还比如:</p><p class="ql-block">江河湖海汹涌澎湃,</p><p class="ql-block">峰岭峦岳崔巍峥嵘。</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两个完整意象的句子。偏旁部首一山一水,颇有妙趣。</p><p class="ql-block"> 比如著名的拆字联:</p><p class="ql-block">此木为柴山山出,</p><p class="ql-block">因火生烟夕夕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个土头考老者</p><p class="ql-block">五家王子弄琵琶</p><p class="ql-block"> 无论单句还是上下联意思完整而且颇有情境感。如果死搬教条来拿规则衡量,有的字词就不合规则了。</p><p class="ql-block"> 如著名的同字异音联:</p><p class="ql-block">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p><p class="ql-block">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p><p class="ql-block"> 上联连续七个平声字。下联七个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p><p class="ql-block"> 还比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园对:</p><p class="ql-block">玄宗:二人土上坐,</p><p class="ql-block">贵妃:一月日边明。</p><p class="ql-block"> 上联三仄尾,下联三仄头。</p><p class="ql-block">又如:</p><p class="ql-block">人过大佛寺</p><p class="ql-block">寺佛大过人</p><p class="ql-block"> 这个卷帘对上联四仄尾,下联四仄头。</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著名的回文联:</p><p class="ql-block">画上荷花和尚画,</p><p class="ql-block">书临汉贴翰林书。</p><p class="ql-block"> 上下联的词性并不一致,上,是方位名词,临,是动词。这副回文联从读音上看,正读倒读读音一样。颇有情趣。</p><p class="ql-block"> 还比如著名的趣味联:</p><p class="ql-block">稻草扎秧父抱子</p><p class="ql-block">竹篮提笋母怀儿</p><p class="ql-block"> 上联不仅三仄头而且三仄尾。</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同声调联:</p><p class="ql-block">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p><p class="ql-block">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子打桐子桐子落桐子乐,</p><p class="ql-block">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尽进士</p><p class="ql-block">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复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片绿叶树上挂,</p><p class="ql-block">三枝红梅廊前开。</p><p class="ql-block"> 这一联上联全部仄声,下联全部平声。</p><p class="ql-block"> 所以,那些所谓的对联不能失替,不能三平头,三平尾,不能三仄头三仄尾,不能犯孤平等等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况且,格律诗还有拗救一说,还有不因辞害义一说。</p><p class="ql-block"> 上文提到一种无情对的对联,这种对联只讲究形式规则,对于上下联的内容则不要求关联。如著名的无情对:</p><p class="ql-block">三星白兰地,</p><p class="ql-block">五月黄梅天。</p><p class="ql-block"> 词性相同,字义相对,三对五,星对月,白对黄,兰对梅,地对天。平仄相反。但上下联的意思毫无关系。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正对出一个绝妙的无情对,其实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对联和律诗规则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合掌”。2008年的《联律通则》第十条“忌合掌”,但“合掌”的概念不仅出现在对联创作中,格律诗的写作中也有这个概念。王力先生提出:“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作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的观点。这种说法在实际创作中,有人认可,是因为前人名家所说。也有人不认可,认为纯粹是“没事找事”,过分注重与文字雕琢。关于合掌,我将另外专门作为一个话题谈论。 </p><p class="ql-block">2010.2.2</p>